昌字收录于 常用字现通表标准字体 ,相关内容:昌新华字典,昌康熙字典,昌中华字典,昌國語詞典,昌汉语字典。
【昌】的读音
昌字的拼音是:chāng ,昌的读音为:跟我读(点击跟我读/重新读即可听到昌字读音)。
汉字 | 昌 | 拼音 | chāng |
---|---|---|---|
繁体 | 昌 | 注音 | ㄔㄤ |
简体部首 | 日部 | 繁体部首 | 日部 |
总笔画 | 8画 | 部外笔画 | 4画 |
昌字结构 | 上下结构 | 昌字五行 | 金 |
昌字叠字 | 二叠字 | 昌字拆字 | 两个曰 |
五笔打昌 | JJF | 昌字郑码 | KKVV |
昌四角码 | 60600 | 昌字电码 | 2490 |
昌统一码 | 基本区 U+660C | 昌仓颉码 | AA |
昌造字法 | 会意:从日、从曰 | 汉英互译 | light of sun; good, proper |
【昌】的意思
基本字义
昌
⒈ 兴盛:昌盛(
)。昌乐( )(兴盛康乐)。昌明(兴盛发达)。昌隆。⒉ 善,正当:昌言(美言,正当的话)。昌言无忌(直言无隐)。
⒊ 古同“菖”,菖蒲。
⒋ 古同“猖”,凶猛。
⒌ 姓。
详细解释
〈形〉
(会意。从日,从曰。本义:善,正当)
同本义
昌,美言也。——《说文》
禹拜昌言。——《书·大禹谟》
又如:昌言(正直的善言、好话);昌教(善美的教化)
兴旺发达,与“亡”相对
邦乃其昌。——《书·仲虺之诰》
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史记·太史公自序》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昌瑞(昌盛祥瑞);昌乐(兴盛安乐)
光;光明
一曰日光。诗曰:东方昌昌。——《说文》
又如:昌晖(光明);昌华(光华)
壮大;美好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诗·齐风·猗嗟》
又如:昌大(盛大);昌化(大的恩泽);昌世(太平盛世)
〈名〉
生物
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庄子·在宥》。释文:“百昌,犹百物也。”
通“菖”。
又如:昌本(菖蒲根);昌羊(即菖蒲)
【昌】的笔顺和笔画
1、昌字的笔顺为:丨フ一一丨フ一一,笔顺读作: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横。
2、昌字的总笔画为:8画。部首是:日部,部首笔画:4划,部首外笔画:4画。
3、昌字的笔顺笔画的写法顺序如下:
【昌】字的近义词,【昌】字的反义词
查无昌的近义词
暂无昌的反义词
【昌】字的翻译
昌字的英语翻译:prosperousa surname,
昌字的德语翻译:chāng
昌字的法语翻译:chāng
【昌】字组词造句
昌字怎么组词?
昌隆、昌明、昌盛、昌旺、昌言
昌字怎么造句?
昔日的唐朝是一个昌盛的王国。
当今天下太平,国家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历史规律不容违抗,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很多国内外制造业纷纷选择了在南昌安营扎寨。
虽然科学昌明,迷信在某些人的思想中,仍然根深蒂固。
历史的潮流不可抗拒,从这个角度说,就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昌年看着紧皱眉头的杨群,笑着说:"杨先生还有余勇可贾?"。
在落后贫困的年代,我们同舟共济用肩膀抗起重担;在繁荣昌胜的时代,我们奋勇向前靠双手开拓辉煌。
周总理为了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昌】字康熙字典
昌【辰集上】【日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尺良切《集韻》《韻會》蚩良切《正韻》齒良切,音倡。《說文》美言也。《爾雅·釋詁》昌,當也。《書·大禹謨》禹拜昌言曰。《傳》昌,當也。
又《博雅》盛也。《書·仲虺之誥》邦乃其昌。《傳》國乃昌盛。
又《詩·鄭風》子之昌兮。《傳》昌,盛壯貌。
又《詩·齊風》猗嗟昌兮。《箋》昌,狡好貌。
又《說文》一曰日光也。詩曰:東方昌矣。○按《詩·齊風·雞鳴》作東方明矣,朝旣昌矣。與《說文》所引不同。
又物也。《莊子·在宥篇》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註》司馬云:百昌猶百物也。
又《儀禮·公食大夫禮》昌本。《註》昌,蒲。本,菹也。
又《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註》文者,精所聚。昌者,揚天紀,輔拂居,以成天象。
又《集韻》尺亮切,音唱。倡,或作昌。
【昌】字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卷七】【日】。
『說文解字』
美言也。从日从曰。一曰日光也。《詩》曰:“東方昌矣。” (昌)美言也。咎繇謨曰。禹拜昌言。今文尙書作黨。趙注孟子引尙書。禹拜黨言。逸周書祭公解。拜手稽首黨言。張平子碑。黨言允諧。劉寛碑。對策嘉黨。皆昌言字之叚借也。至於讜言。亦見漢人文字。字林。讜言、美言也。此又因黨言而爲之言傍。謂之正俗字可。从日。从曰。會意。取縣諸日月不刊之意也。不入曰部者。日至尊也。尺良切。十部。一曰日光也。裴松之引易運期讖曰。?日並光日居午。?日、昌字。圖讖說字多不合本義。裴引孝經中黃讖。()籒文。
【昌】字源字形
昌字源演变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