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字收录于 常用字现通表标准字体 ,相关内容:楚新华字典,楚康熙字典,楚中华字典,楚國語詞典,楚汉语字典。
【楚】的读音
楚字的拼音是:chǔ ,楚的读音为:跟我读(点击跟我读/重新读即可听到楚字读音)。
汉字 | 楚 | 拼音 | chǔ |
---|---|---|---|
繁体 | 楚 | 注音 | ㄔㄨˇ |
简体部首 | 木部 | 繁体部首 | 木部 |
总笔画 | 13画 | 部外笔画 | 9画 |
楚字结构 | 上下结构 | 楚字五行 | 金 |
楚字叠字 | 非叠字 | 楚字拆字 | 无拆字 |
五笔打楚 | SSNH | 楚字郑码 | FFXI |
楚四角码 | 44801 | 楚字电码 | 2806 |
楚统一码 | 基本区 U+695A | 楚仓颉码 | DDNYO |
楚造字法 | 形声:从林、疋声 | 汉英互译 | name of feudal state; clear |
【楚】的意思
基本字义
楚
⒈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⒉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挞(拷打)。
⒊ 中国春秋时国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楚声。楚歌(楚人之歌)。楚狂。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楚辞。四面楚歌。楚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
⒋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楚剧。
⒌ 痛苦:苦楚。痛楚。凄楚。酸楚。
⒍ 清晰,鲜明,整洁:清楚。衣冠楚楚。
⒎ 姓。
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林,疋( 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同本义 。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
言刈其楚。——《诗·周南·汉广》
不流束楚。——《诗·王风·扬之水》
夏楚二物。——《礼记·学记》
楚扑长如笴。——《仪礼·乡射礼》
民无箠楚之忧。——《汉书·汉延寿传》
又如:楚棘(荆棘);楚焞(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以荆木制成);楚藿(用荆条做的捕鱼笼);楚楚(丛生的样子;鲜明的样子);楚木(丛生之木);楚林(丛林)
周朝时国名
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姓
〈形〉
酸辛痛苦
慷慨含辛楚。——陆机诗
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楚辱(苦痛与耻辱);楚痛(痛苦);楚酷(痛楚)
齐整;清晰
笾豆有楚。——《诗·小雅·宾之初筵》
又如:一清二楚;楚洁(整洁);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
鲜艳,华丽 [bright-coloured]
不韦使楚服而见。——《战国策·秦策》
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
又如:楚服(美盛的服饰);楚丽(华美绚丽)
伧俗,粗俗 。
如:楚鞋(粗糙的鞋,草鞋);楚剌(粗莽乖戾)
〈动〉
拷打
入狱楚掠。——《新唐书·严郢传》
又如:楚挞(笞打,拷打);楚拷(拷打)
【楚】的笔顺和笔画
1、楚字的笔顺为:一丨ノ丶一丨ノ丶フ丨一ノ丶,笔顺读作:横、竖、撇、点、横、竖、撇、点、横撇/横钩、竖、横、撇、捺。
2、楚字的总笔画为:13画。部首是:木部,部首笔画:4划,部首外笔画:9画。
3、楚字的笔顺笔画的写法顺序如下:
【楚】字的近义词,【楚】字的反义词
查无楚的近义词
暂无楚的反义词
【楚】字的翻译
楚字的英语翻译:suffering,orderly,ancient place name,
楚字的德语翻译:chǔ
楚字的法语翻译:chǔ
【楚】字组词造句
楚字怎么组词?
楚材晋用、楚辞、楚楚、楚楚不凡、楚楚可怜、楚弓楚得、楚囚、楚声、楚天
楚字怎么造句?
小楚敞开心扉,和我谈了他全部的想法。
赵英谈着谈着,心里一阵酸楚,几乎是声泪俱下了。
楚大夫屈原虽然嘉言善行,但却为世俗所不容。
你看这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任何辩解都是无用的。
想起战争年间颠沛流离的生活,心中不免一阵酸楚。
疲倦但不知不觉长途跋涉没痛楚期待著相拥的你我。
这件事你不承认不行,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是赖不掉的。
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时,晋文公重耳命令晋军退避三舍。
以残暴统治对待被压迫者,其结果必然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那年高考落榜的记忆刻骨铭心,至今想起,我的心里还感到有些酸楚。
看到丈夫的遗物,她不免睹物思人,心中凄楚,眼泪不觉就流下来了。
此时望着冯去疾的尸首,他心里非常痛楚,而且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从远处踉踉跄跄地走来一个人,他手中握着一把扇子,另一手拿着一个酒瓶,嘴里嘟囔着不清不楚的话。
照直写下来,那就清清楚楚了。而写碑的人偏要舞文弄墨,所以反而越舞越糊涂。
【楚】字康熙字典
楚【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唐韻》《正韻》創舉切《集韻》創阻切,粗上聲。或作?。《說文》叢木也。一曰荆。《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註》楚楚,茨棘貌。
又《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疏》荆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
又《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楚,荆也。扑撻犯禮者。
又萇楚,草名。羊桃也。《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又楚楚,鮮明貌。《詩·檜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又辛楚,痛也,別作憷。《陸機·與弟士衡詩》慷慨含辛楚。
又國名。《書·禹貢》荆州之域,周熊繹始封。
又三楚,地名。《史記·貨殖傳》淮北郡、汝南郡,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南楚也。
又南方曰楚。《後漢·史岑出師頌》朔風變楚。《李善註》朔,北方也,楚,南方也。
又姓。《左傳》晉龜卜楚丘,趙襄子家臣楚隆。
又《唐韻》《韻會》瘡據切,粗去聲。楚利也。
又木名。出歷山。
又《類篇》山於切,音疎。《杜甫·送孟十二詩》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
又叶弭沼切,音杪。《前漢·楚元王傳》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
【楚】字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卷六】【林】。
『說文解字』
叢木。一名荊也。从林疋聲。創舉切〖注〗(楚)叢木。小雅傳曰。楚楚、茨棘皃。小徐引小謝詩曰。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一名荊也。一名當作一曰。許書之一曰。有謂別一義者。有謂別一名者。上文叢木泛詞。則一曰爲別一義矣。艸部?下曰楚木也。此云?也。是則異名同實。楚國或楚。或?。或絫?楚。從林。疋聲。創舉切。五部。
【楚】字源字形
楚字源演变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