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二首·其二」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刘禹锡的诗句大全

竹枝词二首·其二是由唐朝作者刘禹锡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景色的诗句,情感的诗句,山水的诗句,思乡的诗句,文章中包含竹枝词二首·其二全文,竹枝词二首·其二译文,竹枝词二首·其二注释,竹枝词二首·其二赏析等内容。

《竹枝词二首·其二》,作者:刘禹锡,朝代:唐。译文对照

《竹枝词二首·其二》全文阅读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竹枝词二首·其二》译文解释

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长吟唱本乡歌。今朝北方客子思归去,回乡迎来纥那披绿罗。

《竹枝词二首·其二》注释大全

1.楚水巴山:楚水:①水名。一名乳水。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②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巴山:①大巴山。巴山夜雨涨秋池。②泛指巴蜀一带。

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2.巴人:①古巴州人。②古曲名。“《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晋张协《杂》之五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此诗中指古巴州人。

3.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乡情也。

4.纥(hé)那:踏曲的和声。刘禹锡另有《纥那曲》:"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绿罗:①绿色的绮罗。②比喻绿水微波。③荔枝名。川人有称荔枝为绿罗者。诗中所指解释历未能统一。三种解释者皆有,也都讲得通。

《竹枝词二首·其二》拼音

Chu Shui Ba Shan Jiang Yu Duo ,Ba Ren Neng Chang Ben Xiang Ge 。

Jin Chao Bei Ke Sai Gui Qu ,Hui Ru Ge Na Pi Lu Luo 。

《竹枝词二首·其二》赏析摘录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的第二首。第二首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首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看似平易概括... 古诗文网>>

《竹枝词二首·其二》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有有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