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苏轼的诗句大全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是由宋朝作者苏轼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情感的诗句,写景的诗句,写人的诗句,隐居的诗句,抒怀的诗句,场景的诗句,生活的诗句,文章中包含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全文,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译文,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注释,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赏析等内容。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作者:苏轼,朝代:宋。译文对照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全文阅读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译文解释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注释大全

⑴鹧鸪天:词牌名。

⑵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⑶翻空:飞翔在空中。

⑷红蕖(qú):荷花。

⑸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⑹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藜: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藜木拐杖。

⑺殷勤:劳驾,有劳。

⑻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拼音

Lin Duan Shan Ming Zhu Yin Qiang 。Luan Chan Cui Cao Xiao Chi Tang 。Fan Kong Bai Diao Shi Shi Jian ,Zhao Shui Gong Qu Xi Xi Xiang 。

Cun She Wai ,Gu Cheng Pang 。Zhang Li Xu Bu Zhuai Xie Yang 。Yan Qin Zuo Ye San Geng Yu ,You De Fu Sheng Yi Ri Liang 。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赏析摘录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开头两句,作者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象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水,满地长着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不安。在这两句词中,竟然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古典词里也是不多见的。这里呈现的景象,跟词人熙宁十年(1077)任徐州知州时所描写的景象迥然不同。那时作者写下的词句是... 古诗文网>>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 。词中所表现的 ,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 ,有高山耸入云端 ,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 。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在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 诗词名句网>>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