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陈与义的诗句大全

伤春是由宋朝作者陈与义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情感的诗句,悲愤的诗句,文章中包含伤春全文,伤春译文,伤春注释,伤春赏析等内容。

《伤春》,作者:陈与义,朝代:宋。译文对照

《伤春》全文阅读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伤春》译文解释

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我正惊呼京城里竟然听到战马嘶鸣,哪知可怜的皇帝已到海上逃生。我这孤臣忧虑国事愁白了头发,又适逢春天繁花吐艳,更叫人触景伤情。幸喜长沙有个抗金的将领向子湮,他率领疲弱之师,敢抵抗兽军的锋芒!

《伤春》注释大全

⑴伤春:名为感伤春天,实则是忧伤国事。

⑵庙堂:旧时皇帝供奉祖宗神位的处所,借指朝廷。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⑶平戎:战胜入侵者。《新唐书·王忠嗣传》:(王忠嗣)节度朔方上平戎十八策。斩米施可汗,虏不敢近塞。

⑷坐使:遂使。

⑸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夕烽:夜里报警的烽火。《汉书·匈奴外传》:(胡骑入代)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李白《塞下曲》:“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此句实为夕烽照甘泉的倒装。

⑹上都:借指汴京,北宋京城。一说指建康或临安,当时均作为南宋京城选择地。尚未定。

⑺战马:金兵铁骑。

⑻此句意为汴京已经沦陷。

⑼穷海:僻远的海上。此处指温州(今属福建)海域。

⑽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处说飞龙不在天上而逃于海。皇帝在茫茫九州连立足之地都没有,是讽刺朝廷无能。“

⑾”初怪……岂知……“两句,有始料不及之意。

⑿孤臣:作者自指。当时人流落在湖南邵阳。

⒀霜发三千丈: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此处借指忧国之情。

⒁烟花:指春天艳丽的景物。烟花一万重:杜甫《伤春》:“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意为离故乡太远,看不到故乡的春景。

⒂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延阁是汉代史官官署,向曾任秘阁直学士,故称。

⒃疲兵:经过苦战而疲惫不堪的军队。

⒄犬羊:对金兵的鄙称。敢犯犬羊锋:敢于抵挡侵略者的锋芒。《宋史·向子湮传》载,建炎四年二月,金兵进犯湖南,向组织军民抵抗,终于击退敌军。此二句从杜甫《诸将》“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化出。

《伤春》拼音

Miao Tang Mo Ji Ke Ping Rong ,Zuo Shi Gan Quan Zhao Xi Feng 。

Chu Guai Shang Dou Wen Zhan Ma ,Qi Zhi Qiong Hai Kan Fei Long 。

Gu Chen Shuang Fa San Qian Zhang ,Mei Sui Yan Hua Yi Mo Chong 。

Shao Xi Chang Sha Xiang Yan Ge ,Pi Bing Gan Fan Quan Yang Feng 。

《伤春》赏析摘录

这是一首伤春,实质上却在感伤时势,表现出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全篇雄浑沉郁,忧愤深广,跌宕起伏,深得杜诗同类题材的神韵。首联“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二句,上句是因,下句是果。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直叙国事的危急。上句“庙堂无策可平戎”,是说朝廷对于金兵的侵略不能也不敢抵抗,下句“坐使甘泉照夕烽”,是以汉代匈奴入侵,晚间烽火一直照到甘泉宫,来表示由于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抵抗,因此使得金兵长驱直入,从边境到达内地。这两句感叹朝廷无策抗金,直将矛头指向皇帝,此为首顿。颔联“初怪”二句,承上直写南宋小朝廷狼狈逃... 古诗文网>>

陈与义(一o九o—一一三九),字去非,号简斋,洛阳(在河南省)人。徽宗赵佶时曾任太学博士等官。金兵陷汴京,他避乱南逃。他是南北宋之交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效法杜甫,风格清婉。 陈与义的这首《伤春》,从题目的字面看,好象是伤感春光逝去。文学史上有许多诗人用这一类题目写身边琐事,甚至无病呻吟。但陈与义虽然用这个题目,内容却是写国家大事,正如杜甫的几首《伤春》一样。 南北宋之交,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这首诗写在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o)。这时,北中国完全在金兵的占领下,江南的局势也非常吃紧。建炎三年冬,金兵大规... 诗词名句网>>

《伤春》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