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作者:李绅,朝代:唐。译文对照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全文阅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译文解释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注释大全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2.粟:泛指谷类。
3.秋收:一作“秋成”。
4.子:指粮食颗粒。
5.四海:指全国。
6.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7.犹:仍然。
8.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9.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拼音
Chun Chong Yi Li Su ,Qiu Shou Mo Ke Zi 。
Si Hai Mo Xian Tian ,Nong Fu You E Si 。
Chu He Ri Dang Wu ,Han Di He Xia Tu 。
Shei Zhi Pan Zhong Can ,Li Li Jie Xin Ku 。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赏析摘录
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的后两句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第三句推而广之,描述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丰收的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前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巨大的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 古诗文网>>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