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辛弃疾的诗句大全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是由宋朝作者辛弃疾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景色的诗句,退隐的诗句,写雨的诗句,文章中包含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全文,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译文,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注释,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赏析等内容。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全文阅读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译文解释

秋风亭上的秋风姗姗吹过,拂拭着我的脸;记得它去年曾到过我的家。我抬头观望,这里的山河与我家里的山河形状虽然不一样,但人物风情却很相似。功成的人走了,我觉得到了秋天气候变冷,团扇也被人抛弃了。斜阳与过去一样,秋风是吹不断的;野外一片茫茫,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功绩和遗迹一点也没有了。一千多年前汉武帝刘彻写的《秋风辞》,真是好的章,美妙的词句,可以称得上千古绝唱,到现在人们还在传诵着它。怎么有人说那是模仿司马相如的章句呢?现在树叶落了,江水冷了,向北方望去,一片茫茫,真叫我感到忧愁。朋友来信:“催我赶快回家,不要迟延,现在正是吃蒪羹鲈鱼美味的时候。”有谁会想到我,在这个秋夜凄凉的时候,独对孤灯,正在研读太史公写的《史记》呢?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注释大全

[1]袅袅:微风吹拂。

[2]禹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城为禹迹。

[3]蓴鲈:咏思乡之情、归隐之志。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拼音

Ting Shang Qiu Feng ,Ji Qu Nian Niao Niao ,Ceng Dao Wu Lu 。Shan He Ju Mu Sui Yi ,Feng Jing Fei Shu 。Gong Cheng Zhe Qu ,Jiao Tuan Shan 、Bian Yu Ren Shu 。Chui Bu Duan ,Xie Yang Yi Jiu ,Mang Mang Yu Ji Dou Mo 。

Qian Gu Mao Ling Ci Zai ,Shen Feng Liu Zhang Gou ,Jie Ni Xiang Ru 。Zhi Jin Mu La Jiang Leng ,Miao Miao Chou Yu 。Gu Ren Shu Bao ,Mo Yin Xun 、Wang Que Chun Lu 。Shei Nian Wo ,Xin Liang Deng Huo ,Yi Bian Tai Shi Gong Shu 。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赏析摘录

李白到永王幕府以后,踌躇满志,以为可以一舒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成为象谢安那样叱咤风云的人物。这首诗就透露出李白的这种心情。诗人一开始就运用浪漫的想象,象征的手法,塑造了盖世英雄式的自我形象。“试借君王玉马鞭”,豪迈俊逸,可谓出语惊人,比起直向永王要求军权,又来得有诗味多了。这里超凡的豪迈,不仅表现在敢于毛遂自荐、当仁不让的举措上;也不仅表现在“平交诸侯”、“不屈己不干人”的落落风仪上;还表 现在“试借”二字上,诗人并不稀罕权力(“玉马鞭”)本身,不过借用一回,冀申铅刀一割之用。有军权才能指挥战争,原... 诗词名句网>>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