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博山寺作」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辛弃疾的诗句大全

鹧鸪天·博山寺作是由宋朝作者辛弃疾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写景的诗句,积怨的诗句,怀才不遇的诗句,抒情的诗句,文章中包含鹧鸪天·博山寺作全文,鹧鸪天·博山寺作译文,鹧鸪天·博山寺作注释,鹧鸪天·博山寺作赏析等内容。

《鹧鸪天·博山寺作》,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

《鹧鸪天·博山寺作》全文阅读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鹧鸪天·博山寺作》译文解释

《鹧鸪天·博山寺作》注释大全

《鹧鸪天·博山寺作》拼音

Bu Xiang Chang An Lu Shang Hang 。Que Jiao Shan Si Ya Feng Ying 。Wei Mo Wei Chu Qiu Wu Le ,Cai Bu Cai Jian Guo Ci Sheng 。

Ning Zuo Wo ,Qi Ji Qing 。Ren Jian Zou Bian Que Gui Geng 。Yi Song Yi Zhu Zhen Peng You ,Shan Diao Shan Hua Hao Di Xiong 。

《鹧鸪天·博山寺作》赏析摘录

这是一首宣泄厌弃官场、决意归隐的词章。按理说四十多岁正是人生建功立业之心最盛,最能奋发作为之时,然而词的开首两句却说:“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这两句应题,大意是说,他已经不再心向国都,不再在意天下国家之事了,只流连于博山寺和它周围的山水,使得它都厌于逢迎我了。辛弃疾显然不是果真作如此想的。他不会真的已经忘情于山水游乐,把北复中原的大志抛诸脑后。下边“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两句,典出《庄子》,貌似超脱,要安于归隐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做不材之材以终其年。事实上,上片四句是怨辞反说,辛弃疾并非真正能安于闲适平淡... 古诗文网>>

《鹧鸪天·博山寺作》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