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赵嘏的诗句大全

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是由唐朝作者赵嘏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情感的诗句,思归的诗句,季节的诗句,动植物的诗句,写花的诗句,菊花的诗句,秋天的诗句,文章中包含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全文,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译文,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注释,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赏析等内容。

《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作者:赵嘏,朝代:唐。译文对照

《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全文阅读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译文解释

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曙光将出的寒意,唐朝的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曲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

《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注释大全

(1)云物:指天空中的云雾。 拂曙:拂晓。

(2)高秋:深秋。

(3)横塞:越过关塞

(4)篱菊:篱笆旁的菊花。晋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句

(5)红衣:指红色的莲花瓣

(6)渚莲:水中州渚上长的莲。

(7)鲈鱼正美:西晋齐王司马冏执政时,张翰(字季鹰)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苏州莼菜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事见《晋书·张翰传》。后来这个故事就被用来表示思乡之情

(8)南冠:楚冠。

《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拼音

Yun Wu Qi Liang Bi Shu Liu ,Han Jia Gong Que Dong Gao Qiu 。

Can Xing Ji Dian Yan Heng Sai ,Chang Di Yi Sheng Ren Yi Lou 。

Zi Yan Ban Kai Li Ju Jing ,Gong Yi La Jin Zhu Lian Chou 。

Lu Yu Zheng Mei Bu Gui Qu ,Kong Dai Na Guan Xue Chu Qiu 。

《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赏析摘录

这首七律,通过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这两句是说:... 古诗文网>>

《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作者简介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