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麟解」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韩愈的诗句大全

获麟解是由唐朝作者韩愈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古文观止的诗句,动物的诗句,文言文的诗句,动植物的诗句,文章中包含获麟解全文,获麟解译文,获麟解注释,获麟解赏析等内容。

《获麟解》,作者:韩愈,朝代:唐。译文对照

《获麟解》全文阅读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获麟解》译文解释

麟是象征灵异、祥瑞的动物,是显而易见的。在《经》中被歌颂过,在《春秋》中也有记载,传记百家之书也夹杂着记述。即使妇女儿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

《获麟解》注释大全

①麟:麒麟(qí lín),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状如鹿,牛尾,狼额,马蹄,五彩腹。其性柔和,古人把它当作仁兽,作为吉祥的象征。

②灵:灵异,神奇之物。《礼记》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③昭昭:明白。

④《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周南·麟之趾》篇。

⑤《春秋》:本为周代史书的通称,到孔子根据鲁史材料修成一部《春秋》时,这才变为专名,就是六经之一的《春秋经》,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史记》所谓《春秋》,实指《左传》。《春秋》上有关于获麟的记载。其实在《荀子》、《大戴礼记》、《史记》、《汉书》等古籍中,都提及麟。

⑥祥:祥瑞。

⑦畜(xù):饲养。

⑧恒有:常出现。

⑨类:相似。

⑩麋(mí):也叫“驼鹿”或“犴(hān)”。

⑪然则:既然如此。

⑫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⑬果:确实,果然。

《获麟解》拼音

Lin Zhi Wei Ling ,Zhao Zhao Ye 。Yong Yu 《Shi 》,Shu Yu 《Chun Qiu 》,Za Chu Yu Chuan Ji Bai Jia Zhi Shu ,Sui Fu Ren Xiao Zi Jie Zhi Ji Wei Xiang Ye 。

Ran Lin Zhi Wei Wu ,Bu Chu Yu Jia ,Bu Heng You Yu Tian Xia 。Ji Wei Xing Ye Bu Lei ,Fei Re Ma Niu Quan Shi Chai Lang Mi Lu Ran 。Ran Ze Sui You Lin ,Bu Ke Zhi Ji Wei Lin Ye 。

Jiao Zhe Wu Zhi Ji Wei Niu ,Lie Zhe Wu Zhi Ji Wei Ma ,Quan Shi Chai Lang Mi Lu ,Wu Zhi Ji Wei Quan Shi Chai Lang Mi Lu 。Wei Lin Ye ,Bu Ke Zhi 。Bu Ke Zhi ,Ze Ji Wei Zhi Bu Xiang Ye Yi Yi 。Sui Ran ,Lin Zhi Chu ,Bi You Sheng Ren Zai Hu Wei 。Lin Wei Sheng Ren Chu Ye 。Sheng Ren Zhe ,Bi Zhi Lin ,Lin Zhi Guo Bu Wei Bu Xiang Ye 。

You Yue :“Lin Zhi Suo Yi Wei Lin Zhe ,Yi De Bu Yi Xing 。”Re Lin Zhi Chu Bu Dai Sheng Ren ,Ze Wei Zhi Bu Xiang Ye Yi Yi 。

《获麟解》赏析摘录

《获麟解》中作者以麟设喻,说明了自己的为人及出仕的时机和意图,感慨卓有才识之士不为封建统治者所用,寄托了怀才不遇的一腔怨愤。据《春秋》和《左传》所写: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钮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麟。即麒麟,古人以之作为象征仁人和吉祥的动物。麒麟历来被人们视作祥兽,而作者却另辟蹊径,认为其长相奇特,也可“谓之不详”。他认为麒麟之所以被视作吉祥的象征,是因为出现在圣人在位的时候;如果它出现时没有圣人在位,那么就可以说它是不祥之物韩愈抓住“祥”与“不祥”、“知”... 古诗文网>>

《获麟解》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792年及第后,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