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宴悬圃二首」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李治的诗句大全

七夕宴悬圃二首是由唐朝作者李治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文章中包含七夕宴悬圃二首全文,七夕宴悬圃二首译文,七夕宴悬圃二首注释,七夕宴悬圃二首赏析等内容。

《七夕宴悬圃二首》,作者:李治,朝代:唐。译文对照

《七夕宴悬圃二首》全文阅读

羽盖飞天汉,凤驾越层峦。

俱叹三秋阻,共叙一宵欢。

璜亏夜月落,靥碎晓星残。

谁能重操杼,纤手濯清澜。

霓裳转云路,凤驾俨天潢。

亏星凋夜靥,残月落朝璜。

促欢今夕促,长离别后长。

轻梭聊驻织,掩泪独悲伤。

《七夕宴悬圃二首》译文解释

《七夕宴悬圃二首》注释大全

《七夕宴悬圃二首》拼音

Yu Gai Fei Tian Han ,Feng Jia Yue Ceng Luan 。

Ju Tan San Qiu Zu ,Gong Xu Yi Xiao Huan 。

Huang Kui Ye Yue La ,Ye Sui Xiao Xing Can 。

Shei Neng Chong Cao Zhu ,Qian Shou Zhuo Qing Lan 。

Ni Chang Zhuai Yun Lu ,Feng Jia Yan Tian Huang 。

Kui Xing Diao Ye Ye ,Can Yue La Chao Huang 。

Cu Huan Jin Xi Cu ,Chang Li Bie Hou Chang 。

Qing Suo Liao Zhu Zhi ,Yan Lei Du Bei Shang 。

《七夕宴悬圃二首》赏析摘录

《七夕宴悬圃二首》作者简介

唐高宗李治(628-683年),中国唐朝第三任皇帝(649—683年在位),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年—683年),前六年号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勣(徐懋功)、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训令纳谏、爱民,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击败西突厥的进攻),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