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一重山」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李煜的诗句大全

长相思·一重山是由五代朝作者李煜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情感的诗句,人物的诗句,写人的诗句,季节的诗句,相思的诗句,宋词三百首的诗句,景色的诗句,秋天的诗句,写山的诗句,文章中包含长相思·一重山全文,长相思·一重山译文,长相思·一重山注释,长相思·一重山赏析等内容。

《长相思·一重山》,作者:李煜,朝代:五代。译文对照

《长相思·一重山》全文阅读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菊花开了,菊花又落了。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长相思·一重山》译文解释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菊花开了,菊花又落了。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长相思·一重山》注释大全

(1)《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此调有几种不同格体,俱为双调,此词为三十六字体。

(2)重:量词。层,道。

(3)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句。

(4)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

(5)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6)帘:帷帐,帘幕。

(7)风月:风声月色。

《长相思·一重山》拼音

Yi Chong Shan ,Liang Chong Shan 。Shan Yuan Tian Gao Yan Shui Han ,Xiang Sai Feng Xie Dan 。

Yi Chong You Yi Chong ,Chong Chong Die Die De Shan A 。Shan Shi Na Me Yuan ,Tian Shi Na Me Gao ,Yan Yun Shui Qi You Leng You Han ,Ke Wo De Sai Nian Xiang Huo Yan Ban De Feng Xie Na Yang 。

Ju Hua Kai ,Ju Hua Can 。Sai Yan Gao Fei Ren Wei Hai ,Yi Lian Feng Yue Xian 。

Ju Hua Kai Le ,Ju Hua You La Le 。Sai Bei De Da Yan Zai Gao Kong Zhen Chi Na Fei ,Sai Nian De Ren Que Hai Mei You Hui Lai 。You You Ming Yue Zhao Zai Lian Zi Shang ,Sui Feng Piao Piao Ran 。

《长相思·一重山》赏析摘录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第三句... 古诗文网>>

《长相思·一重山》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天祚三年七月初七,李煜出生在金陵。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