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韩愈的诗句大全

马说是由唐朝作者韩愈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古文观止的诗句,人物的诗句,写马的诗句,写人的诗句,哲理的诗句,动植物的诗句,初中文言文的诗句,寓人的诗句,文言文的诗句,文章中包含马说全文,马说译文,马说注释,马说赏析等内容。

《马说》,作者:韩愈,朝代:唐。译文对照

《马说》全文阅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马说》译文解释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马说》注释大全

(1)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3)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4)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故:因此。虽:即使。名:名贵的。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祗(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6)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7)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称:出名。

(8)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9)一食:吃一顿。食,吃。

(10)或:有时。

(11)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2)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读“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13)食马者:食,通“饲”,喂。其:指千里马,代词。

(14)是:这样,指示代词。

(15)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能:本领。

(16)足:足够。

(17)才:才能。

(18)美:美好的素质。

(19)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显现。

(20)且:犹,尚且。

(21)欲:想要。

(22)等:等同,一样。

(23)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4)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5)求:要求。

(26)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之:代词,指千里马。

(27)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

(28)食之:食,通“饲”,喂。

(29)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通“才”,才能。尽:竭尽,发挥出。

(30)鸣:马嘶。

(31)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2)执:拿。

(33)策:马鞭。

(34)临:面对。

(35)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6)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37)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38)其(2):大概,表推测语气。

(39)知:懂得,了解,认识。

《马说》拼音

Shi You Bai Le ,Ran Hou You Qian Li Ma 。Qian Li Ma Chang You ,Er Bai Le Bu Chang You 。Gu Sui You Ming Ma ,Zhi Ru Yu Nu Li Ren Zhi Shou ,Pian Si Yu Cao Li Zhi Jian ,Bu Yi Qian Li Chen Ye 。

Shi Shang (Xian )You Bai Le ,Ran Hou You Qian Li Ma 。Qian Li Ma Jing Chang You ,Dan Shi Bai Le Bu Chang You 。Suo Yi Ji Shi You Ming Gui De Ma ,Zhi Shi Ru Mei Zai Pu Yi De Shou Zhong ,(Gen Pu Tong De Ma )Yi Tong Si Zai Cao Li Zhi Jian ,Bu Yi Qian Li Ma Zhe Chen 。

Ma Zhi Qian Li Zhe ,Yi Shi Huo Jin Su Yi Dan 。Shi Ma Zhe Bu Zhi Ji Neng Qian Li Er Shi Ye 。Shi Ma Ye ,Sui You Qian Li Zhi Neng ,Shi Bu Bao ,Li Bu Zu ,Cai Mei Bu Wai Jian ,Ju Yu Yu Chang Ma Deng Bu Ke De ,An Qiu Ji Neng Qian Li Ye ?

(Ri Hang )Qian Li De Ma ,Chi Yi Du You Shi Neng Chi Wan Yi Dan Liang Shi 。Wei Ma De Ren Bu Zhi Dao Ta Neng (Ri Hang )Qian Li Er (Xiang Pu Tong De Ma Yi Yang )Lai Wei Yang Ta 。Zhe Yang De Ma ,Ji Shi You Ri Hang Qian Li De Neng Li ,Que Chi Bu Bao ,Li Qi Bu Zu ,Ta De Cai Neng He Hao De Su Zhi Ye Jiu Bu Neng Biao Xian Chu Lai ,Xiang Yao He Pu Tong De Ma Yi Yang Shang Ju Zuo Bu Dao ,Zen Me Neng Gou Yao Qiu Ta (Ri Hang )Qian Li Ne ?

Ce Zhi Bu Yi Ji Dao ,Shi Zhi Bu Neng Jin Ji Cai ,Ming Zhi Er Bu Neng Tong Ji Yi ,Zhi Ce Er Lin Zhi ,Yue :“Tian Xia Mo Ma !”Wu Hu !Ji Zhen Mo Ma Xie ?Ji Zhen Bu Zhi Ma Ye !

Bu An Zhao (Qu Shi Qian Li Ma De )Zheng Que Fang Fa Bian Da Ta ,Wei Yang Ta Que Bu Neng Jie Jin Ta De Cai Neng ,Ting Qian Li Ma Si Ming ,Que Bu Neng Tong Xiao Ta De Yi Sai ,Na Zhao Bian Zi Mian Dui Ta ,Shui :“Tian Xia Mei You Qian Li Ma !”Ai !Nan Dao Guo Zhen Mei You Qian Li Ma Ma ?Da Gai Shi Zhen De Bu Ren Shi Qian Li Ma Ba !

《马说》赏析摘录

《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见韩愈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马说》的第一句是大前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个命题不合逻辑。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伯乐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社会上(或说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千里马身上取得,然后逐渐总结出... 古诗文网>>

《马说》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792年及第后,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