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故人·烛影摇红」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王诜的诗句大全

忆故人·烛影摇红是由宋朝作者王诜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婉约的诗句,情感的诗句,怀念的诗句,女子的诗句,文章中包含忆故人·烛影摇红全文,忆故人·烛影摇红译文,忆故人·烛影摇红注释,忆故人·烛影摇红赏析等内容。

《忆故人·烛影摇红》,作者:王诜,朝代:宋。译文对照

《忆故人·烛影摇红》全文阅读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忆故人·烛影摇红》译文解释

夜阑人静,我从沉醉中醒来,独自对着微微摇动的烛光,黯然神伤。我不禁回忆昨夜在送别的酒席上,我为他唱起的《阳关三叠》。而现在,他已离我远去,让我的离愁别恨追随他直到天涯。我深感无奈,往日欢愉已烟消云散。清晨起来,我凭栏远眺,不见他的踪迹。一阵东风吹来,我不由悲从中来,泪如潮涌。就这样痴痴凝望。不知不觉已黄昏,海棠花已谢,燕子正归巢。夕阳下,庭院更显凄清寂寞。

《忆故人·烛影摇红》注释大全

1.忆故人:词牌名。王词原为小令,或名《忆故人》。五十字,前片二仄韵,后片三仄韵。周作演为慢曲,《梦窗词集》入“大石调”。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五仄韵。后为“烛影摇红”。

2.夜阑:夜深。

3.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4.阳关:即《阳关曲》。王维:“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古曲《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引申谱曲,增添词句,抒写离情别绪。因曲分三段,原诗三反,故称“三叠”。

《忆故人·烛影摇红》拼音

Zhu Ying Yao Gong ,Xiang Ye Lan ,Zha Jiu Xing 、Xin Qing Lan 。Zun Qian Shei Wei Chang 《Yang Guan 》,Li Hen Tian Ya Yuan 。

Mo Nai Yun Chen Yu San 。Ping Lan Gan 、Dong Feng Lei Yan 。Hai Tang Kai Hou ,Yan Zi Lai Shi ,Huang Hun Ting Yuan 。

《忆故人·烛影摇红》赏析摘录

这首《忆故人》词意与调名相仿佛,为代言体形式,写的是一个痴情女子对故人的忆念。全词深情谴绻,感人至深。首四句写女主人公深夜酒醒时的情景。“烛影摇红”,写的是夜间洞房深处的静态:当时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女主人公刚刚酒醒,睁开惺忪的醉眼看看室内,只觉得空荡荡的、静悄悄的,唯有一枝孤零零的蜡烛在摇着红色的光焰。“长”字状静定空气中之麝烟,似在目前;“摇”字形容微风中之烛光,亦分明可睹。后来汤显祖《牡丹亭》烛影摇红,意趣盎然引人遐想。“向夜阑”,是说临近天晓。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说:“向,犹临也。”“夜阑,是说夜将残尽。... 诗词名句网>>

《忆故人·烛影摇红》作者简介

王诜(1048-1104后),北宋画家。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徙开封(今属河南)。熙宁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蜀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连贬官。元祐元年(1086)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擅画山水,学王维、李成,喜作烟江云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润明洁,青绿设色高古绝俗。亦能书,善属文。其词语言清丽,情致缠绵,音调谐美。存世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溪山秋霁图》等。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