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十一功曹》,作者:韩愈,朝代:唐。译文对照
《答张十一功曹》全文阅读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答张十一功曹》译文解释
《答张十一功曹》注释大全
① 云:“《昌黎集》中酬赠张十一功曹曙 颇多,而曙诗绝不见。惟《韩子年谱》载其一篇云‘九疑峰畔二江前’云云。曙与退之同为御史,又同迁谪,故诗中皆言之。退之答曙诗云云。又有《祭曙文》云:‘我落阳山,君飘临武,君止于县,我又南逾。’临武属郴州,在阳山之北。二诗皆此时作也。” 钱仲联云:“公《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君讳署,字某,河间人。以进士举博学宏词,为校书郎,自京兆武功尉拜监察御史。为幸臣所谗,与同辈 、李方叔三人,俱为县令南方。二年,逢恩俱徙掾江陵。’按:洪兴祖《韩子年谱》系此诗于二十年春南迁时。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系此诗于永贞二年春二人偕掾江陵时,以题有‘功曹’二字;二十年春,张尚未为功曹。然细按张诗,境地情绪,明系作于湘南而非江陵。至公此诗首三句,即《送区册序》所称‘阳山天下之穷处,江流悍急,县郭无居民,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景象。第四句与《杏花》诗所谓‘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山榴踯躅少意思,照耀黄紫徒为丛’,及《游青龙寺》诗‘前年岭隅乡思发,踯躅成山开不算’者亦合。第六句‘炎瘴’字更不切江陵。方说非也。‘功曹’二字,疑为后来追题,或为李汉编集时所加。”陈克明云:“方氏《举正》谓此诗及《李员外寄纸笔》等六诗皆贞元二十年在阳山所作。朱子《考异》:‘唐本有张署寄公诗。’魏本题注:‘补注:唐本有此诗,按公集赠张十一功曹署诗颇多,而署诗绝不可见,可见者惟此篇,故录之:九疑峰畔二江前,恋阙思归日抵年。白简趋朝曾并命,苍梧左宦亦联翩。鲛人远泛渔舟火,服鸟鸟闲飞雾里天。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直下共归田。张署。’钱(仲联)著《集释》采用洪说(应包括《举正》)并推定‘功曹’二字系李汉等编集所加,可信。”
②蒋之翘云:“起二句,荒寒如画。”宗传璧云:“荒则然矣,寒则未必。细按此诗下文,似在春初。‘水见沙’是冬春之间常见的现象。”
③孙汝听云:“筼筜,竹名。《异物志》曰:‘筼筜生水边,长数丈,围一尺五六寸,一节相去五六寸,或相去一尺,庐陵界中有之。’”文谠云:“《吴都赋》(《文选》卷五)云:‘其竹筼筜箖箊,苞笋抽节’也。”
④ 云:“‘闲’,或作‘初’。”孙汝听云:“羊踯躅,花名。”文谠云:“踯躅,似山石榴。”钱仲联云:“《太平广记》:‘南中花多红赤,亦彼之方色也。唯踯躅为胜。岭北时有,不如南之繁多也。山谷间悉生。二月发时,照耀如火,月余不歇。出《岭南异物志》。’”方成珪云:“白香山《送春归》诗云:‘杜鹃花落子规啼。’杜鹃即踯躅也。”止水云:“踯躅:即‘羊踯躅’,亦称‘闹羊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
⑤廖莹中云:“《左传》:‘狼瞫云:吾未获死所。’”方世举云:“ 诗:‘恩波不可越。’”止水云:“‘知死所’三字仍承‘未’字。”
⑥廖莹中云:“少陵诗:‘应须美酒送生涯。’”止水云:“瘴: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之气。”
⑦任子渊云:“斗觉,诗中健语也。前辈多使,退之诗有此句,东坡诗:‘黄昏斗觉罗衾薄。’后山诗:‘斗觉文字生清新。’”张相云:“斗,与陡同,犹顿也。”
《答张十一功曹》拼音
Shan Jing Jiang Kong Shui Jian Sha ,Ai Yuan Ti Chu Liang San Jia 。
Yun Dang Jing Chang Qian Qian Sun ,Zhi Zhu Xian Kai Yan Yan Hua 。
Wei Bao En Bo Zhi Si Suo ,Mo Ling Yan Zhang Song Sheng Ya 。
Yin Jun Shi Ba Kan Shuang Bin ,Dou Jiao Shuang Mao Yi Ban Jia 。
《答张十一功曹》赏析摘录
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功曹》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赠韩愈,诗云:“九疑峰畔二江前,恋阙思乡日抵年。白简趋朝曾并命,苍梧左宦一联翩。鲛人远泛渔舟火,鵩鸟闲飞露里天。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韩愈写此诗作答。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筼... 古诗文网>>
《答张十一功曹》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792年及第后,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