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辛弃疾的诗句大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由宋朝作者辛弃疾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情感的诗句,初中古诗的诗句,宋词三百首的诗句,抒情的诗句,目的的诗句,壮志难酬的诗句,场景的诗句,记梦的诗句,战争的诗句,豪放的诗句,壮志的诗句,文章中包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译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注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等内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文阅读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译文解释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注释大全

(1)醉里:醉酒之中。

(2)挑灯:拨动灯火,点灯。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3)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4)麾:军旗。麾下:指部下。

(5)炙:烤肉。

(6)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7)沙场:战场

(8)点兵:检阅军队。

(9)马作的卢(dì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10)作:像,如。

(11)霹雳(pī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12)了(liǎo)却:了结,完成。

(13)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14)赢得:博得。

(15)身后:死后。

(16)可怜:可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拼音

Zui Li Tiao Deng Kan Jian ,Meng Hui Chui Jiao Lian Ying 。Ba Bai Li Fen Hui Xia Zhi ,Wu Shi Xian Fan Sai Wai Sheng ,Sha Chang Qiu Dian Bing 。

Zui Meng Li Tiao Liang You Deng Guan Kan Bao Jian ,Meng Zhong Hui Dao Le Dang Nian De Ge Ge Ying Lei ,Jie Lian Xiang Qi Hao Jiao Sheng 。Ba Kao Niu Rou Fen Gei Bu Xia ,Le Dui Yan Zou Bei Jiang Ge Qu 。Zhe Shi Qiu Tian Zai Zhan Chang Shang Yue Bing 。

Ma Zuo De Lu Fei Kuai ,Gong Ru Pi Li Xian Jing 。Le Que Jun Wang Tian Xia Shi ,Ying De Sheng Qian Shen Hou Ming 。Ke Lian Bai Fa Sheng !

Zhan Ma Xiang De Lu Ma Yi Yang Pao De Fei Kuai ,Gong Jian Xiang Jing Lei Yi Yang ,Zhen Er Li Xian 。(Wo )Yi Xin Xiang Ti Jun Zhu Wan Cheng Shou Fu Guo Jia Shi De De Da Ye ,Qu De Shi Dai Xiang Chuan De Mei Ming 。Ke Lian Yi Cheng Le Bai Fa Ren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摘录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什么样的“说明”也难以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挑灯”的动作又... 古诗文网>>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诗词名句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