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韩愈的诗句大全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是由唐朝作者韩愈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景色的诗句,写风的诗句,离别的诗句,文章中包含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全文,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译文,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注释,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赏析等内容。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作者:韩愈,朝代:唐。译文对照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全文阅读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

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

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

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

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

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

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

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译文解释

十月的时候冷锋极盛大,北风的吹拂完全没停休。在这苍茫的洞庭湖岸边,你我相傍分别系着小舟。此时雾雨晦暗争着落下,湖面波涛怒击如同对投。小舟四周的鸡犬难鸣吠,你我船上的粮绝无处谋。想要移步也不能成功啊,险像好似被阻碍着山丘。现在清谈虽可驱散饿感,平生梦想却是来之无由。左右的男女们都在喧哗,有的还因饥饿哭声啾啾。想到如非那北归的吸引,怎会羁留此地忍受忧愁。但看着天上云外的白日,射出的寒光却自在悠悠。若此刻暂能停雨见晴天,这就已是我无上的祈求。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注释大全

⑴樊汝霖云:“永贞元年自阳山徙掾江陵,十月过洞庭湖作。或云赴阳山时作。公《江陵途中》,叙初赴阳山云‘春风洞庭浪’,而此诗则首云‘十月阴气盛’,可知其非矣。”王元启云:“此诗卒章明云‘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则其为徙掾江陵时作,非南迁时作可知。”洪兴祖《韩子年谱》:“即祭文云‘避风太湖,七日鹿角’者。”钱仲联云:“《水经注》:‘湘水左迳鹿角山东。’公盖阻风于洞庭湖南岸也。”张十一署,即张署,河间人。贞元中监察御史,谪临武令,历刑部郎,虔、澧二州刺史,终河南令。诗一首。

⑵顾嗣立云:“杜子美诗:‘烈风无时休。’”

⑶韩醇云:“《汉书·邹阳传》:‘浮云出流,雾雨咸集。’《楚辞》:‘雾雨淫淫。’”

⑷朱熹云:“‘断’,方从杭、蜀本作‘绝’。今按:此句既有‘绝’字,则下一句不应便复出。方为杭、蜀所误。此比多矣,今但刊正,不能悉论,而论其最著者一二,以晓观者。”

⑸蒋抱玄云:“《论语》:‘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⑹李详《证选》:“应璩《与曹长思书》:‘有似周党之过闵子,樵苏不爨,清谈而已。’”

⑺朱彝尊云:“偶然境道来亦醒眼,兴趣乃在近而不得相就上。”张鸿云:“造意可爱。”

⑻祝充云:“啾啾,小儿声也。”

⑼“用”,或作“由”。方成珪《笺正》:“此诗第二字仄平平仄,循环相间,井然不乱,当作‘用’为协。况第六韵即是‘由’字,不应复出也。”

⑽蒋抱玄云:“《南史·宋文帝纪》:‘风转而西南,景色开霁。’”

⑾“无”,或作“何”。张鸿云:“寄托悱恻。”蒋抱玄曰:“写得不即不离,自具神妙。”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拼音

Shi Yue Yin Qi Cheng ,Bei Feng Mo Shi Xiu 。

Cang Mang Dong Ting An ,Yu Zi Wei Shuang Zhou 。

Wu Yu Hui Zheng Xie ,Bo Tao Nu Xiang Tou 。

Quan Ji Duan Si Ting ,Liang Jue Shei Yu Mou 。

Xiang Qu Bu Rong Bu ,Xian Ru Ai Shan Qiu 。

Qing Tan Ke Yi Bao ,Meng Xiang Jie Mo You 。

Nan Nv Xuan Zuo You ,Ji Ti Dan Jiu Jiu 。

Fei Huai Bei Gui Xing ,He Yong Sheng Ji Chou 。

Yun Wai You Bai Ri ,Han Guang Zi You You 。

Neng Ling Zan Kai Ji ,Guo Shi Wu Mo Qiu 。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赏析摘录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792年及第后,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