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朱熹的诗句大全

观书有感是由南宋朝作者朱熹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写景的诗句,古诗三百首的诗句,读书的诗句,哲理的诗句,初中古诗的诗句,景色的诗句,数字的诗句,文章中包含观书有感全文,观书有感译文,观书有感注释,观书有感赏析等内容。

《观书有感》,作者:朱熹,朝代:南宋。译文对照

《观书有感》全文阅读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观书有感》译文解释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观书有感》注释大全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2)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3)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

(4)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观书有感》拼音

Ban Mu Fang Tang Yi Jian Kai ,Tian Guang Yun Ying Gong Pai Huai 。

Ban Mu Da De Fang Xing Chi Tang Xiang Yi Mian Jing Zi Yi Yang Zhan Xian Zai Yan Qian ,Tian Kong De Guang Cai He Fu Yun De Ying Zi Dou Zai Jing Zi Zhong Yi Qi Yi Dong 。

Wen Qu Na De Qing Ru Hu ?Wei You Yuan Tou Huo Shui Lai 。

Yao Wen Wei He Na Fang Tang De Shui Hui Zhe Yang Qing Che Ne ?Shi Yin Wei You Na Yong Bu Ku Jie De Yuan Tou Wei Ta Yuan Yuan Bu Duan De Shu Song Huo Shui A 。

《观书有感》赏析摘录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叉仲砖,号晦庵,晚号晦翁。古徽州婺源县(今属江西)人,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十一世纪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问渊博的学者,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魏晋以来儒、佛、道、二程(程颢、程颐)的思想,把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问题融於一炉,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朱熹《观书有感》是一首说理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首诗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 诗词名句网>>

《观书有感》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家境穷困,自小聪颖,弱冠及第,中绍兴十八年进士,历高孝光宁四朝。于建阳云谷结草堂名“晦庵”,在此讲学,世称“考亭学派”,亦称考亭先生。承北宋周敦颐与二程学说,创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学风,称为理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有《朱文公文集》,通行《四库全书》。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