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歧亡羊」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列御寇的诗句大全

多歧亡羊是由先秦朝作者列御寇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小学文言文的诗句,哲理的诗句,寓言的诗句,文言文的诗句,故事的诗句,文章中包含多歧亡羊全文,多歧亡羊译文,多歧亡羊注释,多歧亡羊赏析等内容。

《多歧亡羊》,作者:列御寇,朝代:先秦。译文对照

《多歧亡羊》全文阅读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 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多歧亡羊》译文解释

杨子的邻人走失了一只羊。那人央请了许多亲戚朋友一道去寻找(丢失的羊),又请杨子的家僮也一同去追捕。杨子说:"唉!走失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寻找呢?"邻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杨子的家僮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丢掉了!"杨子问:"怎麼会让羊走失呢?"邻居说:"每条岔路的中间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要往哪条路走,所以只好回来了。杨子听了,脸色变得很忧伤,过了些时还不说话,整天闷闷不乐。他的学生觉得很奇怪,便请问杨子说:"羊不过是只贱畜,而且又不是老师的,为什麼为了这事整天都不笑呢?"杨子没有回答他们。心都子就说:"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了生命。学的东西不是从根本上不相同,从根本上不一致,但结果却有这样大的差异。只有归到相同的根本上,回到一致的本质上,才会没有得失的感觉,而不迷失方向。你长期在老师的门下,是老师的大弟子,学习老师的学说,却不懂得老师说的譬喻的寓意,可悲呀!

《多歧亡羊》注释大全

1.竖:未成年的童仆。

2.反:通“返”,返回。

3.戚然:悲伤的样子。

4.怪:以……为怪。

5.多方:不能专心致志。

6.杨子之竖追:杨子的家僮也一同去追捕。之:的。杨子:杨朱,战国时卫国人,思想家。

7.党:家族亲属。

8.损:减少。

9.党:亲戚朋友。

《多歧亡羊》拼音

Yang Zi Zhi Lin Ren Wang Yang ,Ji Lv Ji Dang ,You Qing Yang Zi Zhi Shu Zhui Zhi 。Yang Zi Yue :“Xi !Wang Yi Yang He Zhui Zhe Zhi Zhong ?”Lin Ren Yue :“Duo Qi Lu 。”Ji Fan ,Wen :“Huo Yang Hu ?”Yue :“Wang Zhi Yi 。”Yue :“Xi Wang Zhi ?”Yue :“Qi Lu Zhi Zhong You You Qi Yan 。Wu Bu Zhi Suo Zhi ,Suo Yi Fan Ye 。”Yang Zi Qi Ran Bian Rong ,Bu Yan Zhe Yi Shi ,Bu Xiao Zhe Jing Ri 。Men Ren Guai Zhi ,Qing Yue :“Yang Jian Chu ,You Fei Fu Zi Zhi You , Er Sun Yan Xiao Zhe He Zai ?”Yang Zi Bu Da 。

Xin Dou Zi Yue :“Da Dao Yi Duo Qi Wang Yang ,Xue Zhe Yi Duo Fang Sang Sheng 。Xue Fei Ben Bu Tong ,Fei Ben Bu Yi ,Er Mo Yi Re Shi 。Wei Gui Tong Fan Yi ,Wei Wang De Sang 。Zi Chang Xian Sheng Zhi Men ,Xi Xian Sheng Zhi Dao ,Er Bu Da Xian Sheng Zhi Kuang Ye ,Ai Zai !”

《多歧亡羊》赏析摘录

列子这篇寓言在结构上很有特色,采取了寓言套寓言的复合寓言的方法。羊寓言故事本身从这个寓言引出另两个寓言,一个是心都子讲的三兄弟同学儒术领会却完全不同的寓言,另一个是心都子讲的众多人学泅水近半数人溺死的寓言,最后是心都子的评论。一些寓言选本,对这篇寓言往往只选它的前半部分即歧路亡羊寓言故事本身,而不选从这个故事引出的后两个寓言故事,更不选最后的心都子的评论。但这种节选的做法,并不是很妥当的。因为只从歧路亡羊故事本身,是不能直接领会到,至少是很难领会到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的。让我们先来分析歧路亡羊故事本身。在这个故事中,杨子的邻居的羊... 古诗文网>>

《多歧亡羊》作者简介

列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著有《列子》。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万多字。现在流传有的《列子》一书,其作品在汉代以后已有所散失,现存八篇《天瑞》《皇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这样解释某些人认为列子是后人假托的也不过分。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