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二首·其二」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戴叔伦的诗句大全

塞上曲二首·其二是由唐朝作者戴叔伦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爱国的诗句,情感的诗句,场景的诗句,边塞的诗句,玉门关的诗句,地名的诗句,文章中包含塞上曲二首·其二全文,塞上曲二首·其二译文,塞上曲二首·其二注释,塞上曲二首·其二赏析等内容。

《塞上曲二首·其二》,作者:戴叔伦,朝代:唐。译文对照

《塞上曲二首·其二》全文阅读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二首·其二》译文解释

《塞上曲二首·其二》注释大全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

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

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塞上曲二首·其二》拼音

Han Jia Jing Zhi Man Yin Shan ,Bu Qian Hu Er Pi Ma Hai 。

Yuan De Ci Shen Chang Bao Guo ,He Xu Sheng Ru Yu Men Guan 。

《塞上曲二首·其二》赏析摘录

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是第二首。这首较之第一首《塞上曲·军门频纳受降书》浅明了许多,里面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这个... 古诗文网>>

《塞上曲二首·其二》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