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咏喜雨」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张养浩的诗句大全

一枝花·咏喜雨是由元朝作者张养浩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忧国忧民的诗句,咏物的诗句,写雨的诗句,文章中包含一枝花·咏喜雨全文,一枝花·咏喜雨译文,一枝花·咏喜雨注释,一枝花·咏喜雨赏析等内容。

《一枝花·咏喜雨》,作者:张养浩,朝代:元。译文对照

《一枝花·咏喜雨》全文阅读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

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

只愿得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

都渰了九衢,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一枝花·咏喜雨》译文解释

为国为民,我鞠躬尽瘁、沥血呕心,求来了这一场雨,宝贵得如玉如金。老百姓空盼了好几年,今天终于把大地滋润。干枯的庄稼绿色新。春天回来了,使万物欣欣,令我高兴;逃荒的百姓,仍颠沛流离,使我遗恨。老百姓呆不住了便抛家别业,灾民们受不了时才离乡背井。我恨不得把遍地野草都变成茂密的庄稼,让河底沙石都化做澄黄的金珠。直到家家户户都生活得富足,我也算没有糟踏国家的俸禄。眼睁睁看着天灾成害无所助,让我只急得白发长满了头颅。多谢老天爷的扶持帮助,老百姓从此没有哀叹处。但愿这大雨一连三天不停住,哪怕下得街道成了五大湖、大水淹没了所有大路,也还洗不尽老百姓这几年受过的苦!

《一枝花·咏喜雨》注释大全

①祈雨:古代人们祈求天神或龙王降雨的迷信仪式。值玉值金:形容雨水的珍贵。

②沾濡(zhan ru),浸润,浸湿。

③省:通“醒”。焦枯:指被干旱焦枯的庄稼。

④恨流民尚在途:指雨后旱象初解,但灾民还在外乡流浪逃荒,作者心中引为憾事。

⑤当不的:挡不住。

⑥翻腾:这里是变成的意思。菽(shu)粟:豆类和谷类。

⑦天禄:朝廷给的俸禄(薪水)。

⑧没是处: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

⑨雪满头颅:愁白了头发。

⑩赤子:指平民百姓。罢叹叶:再不必为久旰不雨叹息了。

⑾霖霪(yin):长时间的透雨。

⑿渰(yan):同“淹”。九衢:街道。

⒀犹自:依然。

《一枝花·咏喜雨》拼音

Yong Jin Wo Wei Guo Wei Min Xin ,Qi Xia Xie Zhi Jin Zhi Yu Yu ,Shu Nian Kong Pan Wang ,Yi Dan Sui Zhan Ru ,Huan Sheng Jiao Ku ,Xi Mo Xiang Chun Ru Gu ,Hen Liu Min Shang Zai Tu ,Liu Bu Zhu Dou Qi Ye Pao Jia ,Dang Bu De Ye Li Xiang Bei Tu 。

Zhi Shi Qian Men Mo Hu Jia Hao Fu ,Wo Ye Bu Wang Le Shou Tian Lu 。

Yan Qu Zhao Zai Shang Jiao Wo Mei Shi Chu ,Zhi La De Xue Man Tou Lu 。

Zhi Yuan De San Ri Lin Yin Bu Ting Zhu ,Bian Xia Dang Jie Shang Shi Wu Hu ,

Dou Yan Le Jiu Qu ,You Zi Xi Bu Jin Cong Qian Shou Guo De Ku 。

《一枝花·咏喜雨》赏析摘录

作者官居高位时直言敢谏、与时不合,便中流涌退、回家隐居。朝廷几次征召,他都不出来。但为了关中百姓大旱之苦,他却高龄出仕。他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救济灾民,夜晚向天祈祷,白天出外赈灾,整日辛劳,有时因念百姓疾苦而痛哭不已,四个月后便病倒去世了。关中一带百姓哀痛如失父母。作者因此受到人民的景仰和赞扬,被历史公认为好官。好官为百姓而死,坏官把百姓整死。因此中国人有赞扬好官的传统。但好官确实太少了,而且越来越少。人民永远记得为他们而死的好官,但也不会忘记整死无辜百姓的坏官,因为他们还要亲手把其中最坏的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去。... 古诗文网>>

《一枝花·咏喜雨》作者简介

张养浩(1269—1329),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镇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