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周邦彦的诗句大全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是由宋朝作者周邦彦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羁旅的诗句,场景的诗句,文章中包含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全文,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译文,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注释,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赏析等内容。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作者:周邦彦,朝代:宋。译文对照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全文阅读

秋阴时晴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译文解释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注释大全

⑴关河令:《片玉词》“关河令”下注:“《清真集》不载,时刻‘清商怨’。”清商怨,源于古乐府,曲调哀婉。欧阳修曾以此曲填写思乡之作,首句是“关河愁思望处满”。周邦彦遂取“关河”二字,命名为“关河令”,隐寓着羁旅思家之意。自此,调名、乐曲跟曲词切合一致了。

⑵时:片时、偶尔的意思,晴:一作“作”,暝:黄昏。

⑶伫听:久久地站着倾听。伫,久立而等待。寒声:即秋声,指秋天的风声、雨声、虫鸟哀鸣声等。此处是指雁的鸣叫声。

⑷照壁:古时筑于寺庙、广宅前的墙屏。与正门相对,作遮蔽、装饰之用,多饰有图案、文字。亦谓影壁,指大门内或屏门内做屏蔽的墙壁。也有木制的,下有底座,可以移动,又称照壁、照墙。

⑸消夜永:度过漫漫长夜。夜永,犹言长夜。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拼音

Qiu Yin Shi Qing Xiang Ming 。Bian Yi Ting Qi Leng 。Zhu Ting Han Sheng ,Yun Shen Mo Yan Ying 。

Geng Shen Ren Qu Ji Jing 。Dan Zhao Bi 、Gu Deng Xiang Ying 。Jiu Yi Dou Xing ,Ru He Xiao Ye Yong 。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赏析摘录

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词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在很象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在这样的环境中,孤独的旅客 ,默立在客舍庭中 ,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 ,思念着亲朋 。忽然,一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 ,似乎是鸿雁声声;然而,四望苍穹,暮云璧合,并无大雁的踪影。过片“更深人去... 诗词名句网>>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