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穿针」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柳恽的诗句大全

七夕穿针是由南北朝朝作者柳恽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节日的诗句,写人的诗句,七夕节的诗句,风俗的诗句,文章中包含七夕穿针全文,七夕穿针译文,七夕穿针注释,七夕穿针赏析等内容。

《七夕穿针》,作者:柳恽,朝代:南北朝。译文对照

《七夕穿针》全文阅读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

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

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

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

《七夕穿针》译文解释

《七夕穿针》注释大全

《七夕穿针》拼音

Dai Ma Qiu Bu Gui ,Zi Wan Mo Fu Xu 。

Ying Han Li Yi Feng ,Ying Yue Chou Qian Lv 。

De Li Chou Di Guang ,Lian Juan Sai Mei Ju 。

Qing Lou Xia Luo Yi ,Qiu Feng Chui Yu Zhu 。

Liu Yin Shao Yi Duo ,Yu Guang Yi Nan Qu 。

《七夕穿针》赏析摘录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令之一,相传在七夕的晚上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据《荆楚岁时记》记载,这天晚上,妇女们纷纷以彩色线穿七孔针,于庭院中陈列瓜果乞巧。民俗流风所及,七夕也成为六朝人咏歌的热点。除了歌唱牛郎织女外,“七夕穿针”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如梁简文帝萧纲诗“怜从帐里出,想见夜窗开。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刘遵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柳恽的《七夕穿针》,虽然题材也是传统的闺怨,但比起前面各家来,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意境也开拓得较深。诗歌发端“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且不提七夕穿针,而先说明丈夫... 古诗文网>>

《七夕穿针》作者简介

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年),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17年)。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 (517年)卒,享年53岁。赠侍中,中护军。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