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三首·其三」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李白的诗句大全

少年行三首·其三是由唐朝作者李白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情感的诗句,人物的诗句,乐府的诗句,组诗的诗句,壮志的诗句,少年的诗句,文章中包含少年行三首·其三全文,少年行三首·其三译文,少年行三首·其三注释,少年行三首·其三赏析等内容。

《少年行三首·其三》,作者:李白,朝代:唐。译文对照

《少年行三首·其三》全文阅读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

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少年游侠好经过,

浑身装束皆绮罗。蕙兰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

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好鞍好马乞与人,

十千五千旋沽酒。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

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府县尽为门下客,

王侯皆是平交人。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书受贫病。

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衣冠半是征战士,

穷儒浪作林泉民。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往。

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看取富贵眼前者,

何用悠悠身后名。

《少年行三首·其三》译文解释

你看啊!淮南游侠的少年郎,白天游猎晚上掷骰。他们玩博戏一日,散尽百万也不惋惜,报仇即使要行千里之远也觉得近在咫尺。少年游侠,他们注重的只是经过,浑身上下装束华贵,遍身绮罗。他们身边常有美女香花为伴,常光顾风月场所,他们所去之处皆是笙歌飘飞。他们看起来虽然骄纵但其实却很谦和,与他们结交的人都是高人侠士。自己的好鞍好马都送给友人,遇见相投之人散尽千金也不可惜,对知己绝对是一片赤诚。他们散尽千金,年年如此,所以结交了很多朋友,府县官吏都是他们的门下客,王侯都与他们平起平坐。男儿生来就应该享尽人生的欢乐,何必要读书遭受贫穷和疾病?男儿生来就应该豪气冲天,征战立功,自己建立功业,不要凭借着与帝王的姻亲关系而爬上高枝儿。尽情享用眼前的荣华富贵,何必贪图身后的声名呢?

《少年行三首·其三》注释大全

①呼卢:古代的博戏。

②乞与:给予。

③旋:漫然,随意。

④栽桃李:这里指的是交朋友。

⑤徇:又作“读”。

⑥浪作:使作。

⑦遮莫:尽管,任凭。

⑧簪缨:古代时达官贵人的冠饰,这里指仕宦高官。

《少年行三首·其三》拼音

Jun Bu Jian Huai Na Shao Nian You Xia Ke ,Bai Ri Qiu Lie Ye Yong Zhi 。

Hu Lu Bai Mo Zhong Bu Xi ,Bao Chou Qian Li Ru Zhi Che 。Shao Nian You Xia Hao Jing Guo ,

Hun Shen Zhuang Shu Jie Qi Luo 。Hui Lan Xiang Sui Xuan Ji Nv ,Feng Guang Qu Chu Man Sheng Ge 。

Jiao Jin Zi Yan Bu Ke You ,Xia Shi Tang Zhong Yang Lai Jiu 。Hao An Hao Ma Qi Yu Ren ,

Shi Qian Wu Qian Xuan Gu Jiu 。Chi Xin Yong Jin Wei Zhi Ji ,Huang Jin Bu Xi Zai Tao Li 。

Tao Li Zai Lai Ji Du Chun ,Yi Hui Hua La Yi Hui Xin 。Fu Xian Jin Wei Men Xia Ke ,

Wang Hou Jie Shi Ping Jiao Ren 。Nan Er Bai Nian Ju Le Ming ,He Xu Xun Shu Shou Pin Bing 。

Nan Er Bai Nian Ju Rong Shen ,He Xu Xun Jie Gan Feng Chen 。Yi Guan Ban Shi Zheng Zhan Shi ,

Qiong Ru Lang Zuo Lin Quan Min 。Zhe Mo Zhi Gen Chang Bai Zhang ,Bu Ru Dang Dai Duo Hai Wang 。

Zhe Mo Yin Qin Lian Di Cheng ,Bu Ru Dang Shen Zi Zan Ying 。Kan Qu Fu Gui Yan Qian Zhe ,

He Yong You You Shen Hou Ming 。

《少年行三首·其三》赏析摘录

《少年行三首·其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