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三首》,作者:李白,朝代:唐。译文对照
《长相思三首》全文阅读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
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床中绣被卷不寝,
至今三载犹闻香。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
《长相思三首》译文解释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长相思三首》注释大全
⑴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⑵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金井阑:精美的井栏。
⑶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⑷渌:清澈。
⑸关山难:关山难渡。
⑹欲素:一作“如素”。素:洁白的绢。
⑺赵瑟:一作弦乐器,相传古代赵国人善奏瑟。
⑻蜀琴:一作弦乐器,古人中以蜀琴喻佳琴。
⑼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此处泛指塞北。
⑽横波:指眼波流盼生辉的样子。
⑾卷不寝:一作“更不卷”。
⑿闻余:一作“犹闻”。
⒀落:一作“尽”。
⒁湿:一作“点”。
《长相思三首》拼音
Chang Xiang Sai ,Zai Chang An 。Lao Wei Qiu Ti Jin Jing Lan ,Wei Shuang Qi Qi Dian Se Han 。
Gu Deng Bu Ming Sai Yu Jue ,Juan Wei Wang Yue Kong Chang Tan ,Mei Ren Ru Hua Ge Yun Duan 。
Shang You Qing Ming Zhi Chang Tian ,Xia You Lu Shui Zhi Bo Lan 。Tian Chang Lu Yuan Hun Fei Ku ,
Meng Hun Bu Dao Guan Shan Nan 。Chang Xiang Sai ,Cui Xin Gan 。
Ri Se Yi Jin Hua Han Yan ,Yue Ming Yu Su Chou Bu Mian 。Zhao Se Chu Ting Feng Huang Zhu ,
Shu Qin Yu Zou Yuan Yang Xian 。Ci Qu You Yi Mo Ren Chuan ,Yuan Sui Chun Feng Ji Yan Ran 。
Yi Jun Tiao Tiao Ge Qing Tian ,Xi Ri Heng Bo Mu ,Jin Cheng Liu Lei Quan 。
Bu Xin Qie Chang Duan ,Gui Lai Kan Qu Ming Jing Qian 。
Mei Ren Zai Shi Hua Man Tang ,Mei Ren Qu Hou Hua Yu Chuang 。Chuang Zhong Xiu Bei Juan Bu Qin ,
Zhi Jin San Zai You Wen Xiang 。Xiang Yi Jing Bu Mie ,Ren Yi Jing Bu Lai 。
Xiang Sai Huang Xie La ,Bai Lou Dian Qing Tai 。
《长相思三首》赏析摘录
这首诗大致可分两段。第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 古诗文网>>
《长相思三首》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