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半身屏外」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惠洪的诗句大全

千秋岁·半身屏外是由宋朝作者惠洪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婉约的诗句,人物的诗句,相思的诗句,妇女的诗句,文章中包含千秋岁·半身屏外全文,千秋岁·半身屏外译文,千秋岁·半身屏外注释,千秋岁·半身屏外赏析等内容。

《千秋岁·半身屏外》,作者:惠洪,朝代:宋。译文对照

《千秋岁·半身屏外》全文阅读

半身屏外。睡觉唇红退。春思乱,芳心碎。空馀簪髻玉,不见流苏带。试与问,今人秀整谁宜对。湘浦曾同会。手搴轻罗盖。疑是梦,今犹在。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多少事,却随恨远连云海。

《千秋岁·半身屏外》译文解释

《千秋岁·半身屏外》注释大全

①流苏带:古时妇女衣饰佩用之物。

②手搴轻罗盖:手擎着轻轻的绮罗伞盖。

《千秋岁·半身屏外》拼音

Ban Shen Bing Wai 。Shui Jiao Chun Gong Tui 。Chun Sai Luan ,Fang Xin Sui 。Kong Yu Zan Ji Yu ,Bu Jian Liu Su Dai 。Shi Yu Wen ,Jin Ren Xiu Zheng Shei Yi Dui 。Xiang Pu Ceng Tong Hui 。Shou Qian Qing Luo Gai 。Yi Shi Meng ,Jin You Zai 。Shi Fen Chun Yi Jin ,Yi Dian Qing Nan Gai 。Duo Shao Shi ,Que Sui Hen Yuan Lian Yun Hai 。

《千秋岁·半身屏外》赏析摘录

此词秦观《千秋岁·谪虔州日作》原韵,写妇人闺思。上阕写思妇睡觉的慵懒情态:她上半身探出曲屏之外,唇上的朱红已经褪色。枕上只见簪发的玉钗,却不见了系罗衣的、用五色丝线作穗的流苏带子。佩饰物的零乱,人物的怠倦将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纷纭春思,破碎芳心形象化了。末句忽作诘问之辞,试问今人之秀整谁可与匹?秀整,风流俊逸貌。晋人温峤被认为风仪秀整,人皆爱悦之(见《晋书·温峤传》);《唐书·汝阳王琎传》载,王“眉宇秀整,性谨洁善射”,可见此指思妇春心所系之情人。下阕忆及湘水之滨的一次幽会。当时自己正擎着一把轻罗作的小伞,所有细节... 古诗文网>>

此词生动地描写一位独处空闺的少妇怀春、叹春的心理、情态。上片描绘少妇春睡时娇懒倦慵的神情体态。缠绵卧榻,半身屏外。唇红残退,春思撩乱。枕上“空余簪髻玉”,身上“不见流苏带”。下片着意人物内心的刻画。追忆往事,令人魂消。“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结尾两句,情思绵绵,余韵不尽。全词抒情委婉,描写细腻,曲折婉转,柔媚多姿。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所写人物的同情。 诗词名句网>>

《千秋岁·半身屏外》作者简介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