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王山人归布山」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李白的诗句大全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是由唐朝作者李白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目的的诗句,隐居的诗句,赠别的诗句,场景的诗句,文章中包含赠别王山人归布山全文,赠别王山人归布山译文,赠别王山人归布山注释,赠别王山人归布山赏析等内容。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作者:李白,朝代:唐。译文对照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全文阅读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译文解释

王山人剖析仙道的高论,微言透彻秋毫。马上要回归布山去隐居,逸兴高入云天。你能不能多待几天再回去?怕山上的瑶草会衰歇吗?我也很想去隐居,屡屡梦见松间云月。你傲然独往,长啸着开劈岩石筑室。林壑久已荒芜,石道上都长满蔷薇。冬天来到的时候,我会去你那里,一起弄笙戏鹤,风雨相依。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注释大全

⑴析道论:析,分也,解也。道论,即道家之经论。

⑵微言:精妙之论。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夫子没而微言绝。”

⑶秋毫:谓精微之理。《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裴松注:“《辂别传》曰:何尚书神明精微,言皆巧妙,巧妙之至,殆破秋毫。”

⑷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如灵芝等,能治百病或食之长生。汉东方朔《与友人书》:“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亦泛指珍异之草。

⑸“愿言弄笙鹤”句:愿言,《经·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笺:“愿,念也。”弄笙鹤,用王子乔事。《列仙传》卷上: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岭,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拼音

Wang Zi Xi Dao Lun ,Wei Yan Po Qiu Hao 。

Hai Gui Bu Shan Yin ,Xing Ru Tian Yun Gao 。

Er Qu An Ke Chi ,Yao Cao Kong Cui Xie 。

Wo Xin Yi Huai Gui ,Lv Meng Song Shang Yue 。

Ao Ran Sui Du Wang ,Chang Xiao Kai Yan Fei 。

Lin He Jiu Yi Wu ,Dan Dao Sheng Qiang Wei 。

Yuan Yan Long Sheng He ,Sui Wan Lai Xiang Yi 。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赏析摘录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