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咏柳》,作者:苏轼,朝代:宋。译文对照
《洞仙歌·咏柳》全文阅读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洞仙歌·咏柳》译文解释
《洞仙歌·咏柳》注释大全
《洞仙歌·咏柳》拼音
Jiang Na La Jin ,Zao Mei Hua Kai Hou ,Fen Fu Xin Chun Yu Chui Liu 。
Xi Yao Zhi Zi You Ru Ge Feng Liu ,Reng Geng Shi 、Gu Ti Qing Ying Ya Xiu 。
Yong Feng Fang Na Pan ,Jin Ri Mo Ren ,Shei Jian Jin Si Long Qing Zhou ?
Duan Chang Shi Fei Xu Shi ,Lu Xie Cheng Yin ,Mo Ge Shi 、Yi Cheng Xiao Shou 。
You Mo Shi Dong Feng Zhu Jun Lai ,Bian Chui San Mei Jian Yi Dian Chun Zhou 。
《洞仙歌·咏柳》赏析摘录
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以下赞美柳的体态标格。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使人想到少女的细腰杜甫《绝句漫兴》早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儿腰”之句。东坡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称颂她有合格入流的独特风韵,并进而用“清英秀雅”四字来品评其骨相。这就写... 古诗文网>>
《洞仙歌·咏柳》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