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纳兰性德的诗句大全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是由清朝作者纳兰性德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抒情的诗句,题画的诗句,文章中包含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全文,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译文,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注释,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赏析等内容。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作者:纳兰性德,朝代:清。译文对照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全文阅读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译文解释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注释大全

①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

②犹记二句: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界疏林,连接着稀疏的树林。

③云中锡二句:谓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非常快活。 锡,即锡飞,僧人行走。

①此生二句:占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呢?此时我赏画神游之情又有谁理解呢? 几两屐,几双鞋子(指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世说新语·方正篇》:“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卧游,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

⑤准拟三句:谓往日入仕,贪图富贵是错误的,真想归隐山中,但是这一愿望何日可以实现呢!准拟,打算、希望。 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事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故事说有淳于棼者,饮酒古槐树下,醉入梦,见一城楼题大槐安国。槐安国王招其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三十年,享尽荣华富贵。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南枝又有一小穴,即梦中的槐安国与南柯郡。后以此典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等。 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⑥布袜青鞋:本指平民百姓之装束,此处借指弃官隐居,语出唐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青鞋布袜从此始。”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拼音

Kong Shan Fan Bai Jing ,Shui Yue Ying Ju Chen 。You Ran Yi Jing Ren Wai ,Dou Bu Hu Chen Qin 。Sui Wan Yi Ceng You Chu ,You Ji Ban Gan Xie Zhao ,Yi Ma Jie Shu Lin 。Jue Ding Mao An Li ,Lao Na Zheng Gu Yin 。

Yun Zhong Xi ,Xi Tou Diao ,Jian Bian Qin 。Ci Sheng Zhe Ji Liang Ji ,Shei Shi Wo You Xin ?Zhun Ni Cheng Feng Gui Qu ,Cuo Xiang Huai An Hui Shou ,He Ri De Tou Zan 。Bu Wa Qing Xie Yao ,Dan Xiang Hua Tu Xun 。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赏析摘录

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本篇即可谓有如此特色的一首。此中之物是作画者所画之图,人是赏画之作者。清人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又于画景之中表达了感受和心情。上片侧重画图之景与境的描写,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由此篇所表达的情趣来看,纳兰厌于荣华富贵的贵公子、侍从官的生涯,向往清心寡欲。远离尘嚣,像图画中的老僧一样去生活,同对也表达了所愿难以求得的矛盾与无奈的心情。 古诗文网>>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1655-1685),满族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家世显赫,清康熙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词集《侧帽集》问世,时年仅24岁。另有《饮水词》、《通志堂集》。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纳兰性德性澹泊,视功名权势如敝屣,视相府长子、御前侍卫的地位为难以解脱的束缚。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独树一帜,词风格近李煜,有清李后主之称。所写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