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寘序」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欧阳修的诗句大全

送杨寘序是由宋朝作者欧阳修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送别的诗句,古文观止的诗句,序文的诗句,文言文的诗句,文章中包含送杨寘序全文,送杨寘序译文,送杨寘序注释,送杨寘序赏析等内容。

《送杨寘序》,作者:欧阳修,朝代:宋。译文对照

《送杨寘序》全文阅读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送杨寘序》译文解释

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最低的声音,小的是最高的声音,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像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像旷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稻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却跟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  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得意。等到依靠祖上的官勋,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在这种情况下,他心里确实有不平的地方。并且从小又多疾病,可是南方缺少名医良药,风俗饮食与中原两样。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思,却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收到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并且邀请孙道滋参加,喝一杯酒,弹一回琴,当做临别的纪念。

《送杨寘序》注释大全

①杨寘;欧阳修的朋友。字审贤,少睥时有文才,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寘,“置”的异体字。

②幽忧:过度的忧伤和劳累。语出《庄子·让王》:“我适有幽忧之病。”

③孙道滋:作者的朋友。

④宫:五声音阶的第一音级,依次是商、角、徵zhǐ、羽。引:乐曲体裁之一。本句意即学习宫、商的声音和几支曲子。

⑤技:技艺。

⑥凄然:悲伤的样子;舒然:舒畅的样子。

⑦怨夫:即旷夫,也就是没有妻室的男子。

⑧雍雍:和谐,和睦。

⑨遗音:《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圣证论》引《尸子》及《孔子家语》说南风辞为:“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琴操》:“拘幽操,文王于羑yǒu里而作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学鼓琴于师襄。”一些古书记他作过《临河操》、《将归操》、《猗兰操》、《龟山操》等琴曲。

⑩伯奇:《琴操》记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有个儿子,名伯奇,本来很孝顺,由于后娘谗害,被尹吉甫驱逐出去。伯奇很伤心,弹琴作《履霜操》,曲终,投河而死

⑾文章:《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刘宝楠正义:文章,谓诗、书、礼、乐、《易》之忧患。忧患:《易·系辞下》:“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⑿怨刺:《诗谱序》:“众国纷然,刺怨相寻。”正义:“怨亦刺之类,故连言之”。意谓讽刺政治

⒀道:同“导”,开导。湮:读音yīn,湮郁:阻塞。

⒁写:通“泻”。

⒂荫调:凭借上代官爵而得官。

⒃尉:官名。剑浦:县名,今福建南平县内。

《送杨寘序》拼音

Yu Chang You You You Zhi Ji ,Tui Er Xian Ju ,Bu Neng Zhi Ye 。Ji Er Xue Qin Yu You Ren Sun Dao Zi ,Shou Gong Sheng Shu Yin ,Jiu Er Le Zhi ,Bu Zhi Ji Ji Zhi Zai Ti Ye 。Fu Ji ,Sheng Hu You Zhe Ye 。Yao Zhi Du Zhe ,Neng Gong Ji Ji Zhi Ju ,Bu Re Sheng Zhi Zhi Zhe ,Neng He Ji Xin Zhi Suo Bu Ping 。Xin Er Ping ,Bu He Zhe He ,Ze Ji Zhi Wang Ye Yi Zai 。

Fu Qin Zhi Wei Ji Xiao Yi ,Ji Ji Zhi Ye ,Da Zhe Wei Gong ,Xi Zhe Wei Yu ,Cao Xian Zhou Zuo ,Hu Ran Bian Zhi ,Ji Zhe Qi Ran Yi Cu ,Huan Zhe Shu Ran Yi He ,Ru Beng Ya Lie Dan 、Gao Shan Chu Quan ,Er Feng Yu Ye Zhi Ye 。Ru Yuan Fu Gua Fu Zhi Tan Xi ,Ci Xiong Yong Yong Zhi Xiang Ming Ye 。Ji You Shen Sai Yuan ,Ze Shun Yu Wen Wang 、Kong Zi Zhi Wei Yin Ye ;Bei Chou Gan Fen ,Ze Bai Ji Gu Zi 、Qu Yuan Zhong Chen Zhi Suo Tan Ye 。Xi Nu Ai Le ,Dong Ren Bi Shen 。Er Chun Gu Dan Bo ,Yu Fu Yao Shun San Dai Zhi Yan Yu 、Kong Zi Zhi Wen Zhang 、《Yi 》Zhi You Huan 、《Shi 》Zhi Yuan Ci Mo Yi Yi 。Ji Neng Ting Zhi Yi Er ,Ying Zhi Yi Shou ,Qu Ji He Zhe ,Dao Ji Yan Yu ,Xie Ji You Sai ,Ze Gan Ren Zhi Ji ,Yi You Zhi Zhe Yan 。

Yu You Yang Jun ,Hao Xue You Wen ,Lei Yi Jin Shi Ju ,Bu De Zhi 。Ji Cong Yin Diao ,Wei Wei Yu Jian Pu ,Ou Ou Zai Dong Na Shu Qian Li Wai .Shi Ji Xin Gu You Bu Ping Zhe 。Ju Shao You Duo Ji ,Er Na Fang Shao Yi Yao 。Feng Su Yin Shi Yi Yi 。Yi Duo Ji Zhi Ti ,You Bu Ping Zhi Xin ,Ju Yi Yi Zhi Su ,Ji Neng Yu Yu Yi Jiu Hu ?Ran Yu Ping Ji Xin Yi Yang Ji Ji ,Yu Qin Yi Jiang You De Yan 。Gu Yu Zuo 《Qin Shui 》Yi Zeng Ji Hang ,Ju Yao Dao Zi Zhuo Jiu ,Jin Qin Yi Wei Bie 。

《送杨寘序》赏析摘录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 古诗文网>>

《送杨寘序》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三苏)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以诗唱和。后入朝任馆阁校勘,欧阳修因事遭贬,他指责谏官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转乾德县令,又复任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知谏院,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因事降知滁州,又知扬州、颍州、开封府,后以翰林学士知贡举,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以太子少师退归,赠太子太师。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主张文以明道,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主张文以致用,反对“舍近取远”(《与张秀才第二书》),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介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艳华靡的文风。其散文《朋党论》、《与高司谏书》、《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政论、史论,或针砭时弊,或以古鉴今,其《醉翁亭记》、《秋声赋》等抒情散文,或寄情山水,或借景抒情,平易流畅、委婉曲折。(概述图片来源:)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