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西湖春感」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张炎的诗句大全

高阳台·西湖春感是由宋朝作者张炎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婉约的诗句,西湖的诗句,咏物的诗句,抒怀的诗句,景色的诗句,文章中包含高阳台·西湖春感全文,高阳台·西湖春感译文,高阳台·西湖春感注释,高阳台·西湖春感赏析等内容。

《高阳台·西湖春感》,作者:张炎,朝代:宋。译文对照

《高阳台·西湖春感》全文阅读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高阳台·西湖春感》译文解释

黄莺巢居在密叶之间,柳絮轻轻飘落在湖面。斜阳已近暗淡,断桥处有返家的归船。还能有几番春游?赏花又要等到明年。春风且陪伴着蔷薇留住吧,因为等到蔷薇开花时,春光已经非常可怜。更令人感觉凄楚不堪,掩隐在万绿丛中的西泠桥畔,昔日是何等的热闹喧阗,如今却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烟。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边?往日风景幽胜的去处,只见处处长满苔藓,荒草掩没了亭台曲栏,就连那些清闲的白鸥,也因新愁而白了发颠。我再也没有心愿,去重温纵情欢乐的旧梦,只把自家的层层大门紧掩,喝点闷酒独自闲眠。请不要拉开窗帘,我怕见那飞花片片的声音,更怕见那悲切的声声啼鹃。

《高阳台·西湖春感》注释大全

①接叶巢莺:杜甫:“接叶暗巢莺。”

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

③西泠:西湖桥名。 

④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

⑤斜川:在江西庐山侧星子、都昌二县间,陶潜有游斜川诗,词中借指元初宋遗民隐居之处。

⑥“见说二句”:沙鸥色白,因说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头。辛弃疾《菩萨蛮》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高阳台·西湖春感》拼音

Jie Xie Chao Ying ,Ping Bo Juan Xu ,Duan Qiao Xie Ri Gui Chuan 。Neng Ji Fan You ,Kan Hua You Shi Ming Nian 。Dong Feng Ju Ban Qiang Wei Zhu ,Dao Qiang Wei 、Chun Yi Kan Lian 。Geng Qi Ran 。Mo Lu Xi Ling ,Yi Ma Huang Yan 。

Dang Nian Yan Zi Zhi He Chu ,Dan Tai Shen Wei Qu ,Cao An Xie Chuan 。Jian Shui Xin Chou ,Ru Jin Ye Dao Ou Bian 。Mo Xin Zai Xu Sheng Ge Meng ,Yan Chong Men 、Jian Zui Xian Mian 。Mo Kai Lian ,Pa Jian Fei Hua ,Pa Ting Ti Juan 。

《高阳台·西湖春感》赏析摘录

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从形式上看是“旧瓶装新酒”,借西湖观感这一旧话题抒发亡国之痛烈心情。《艺衡馆词选》引麦孺博云“亡国之音哀以思”。陈廷焯在《白雨斋话》评是词为“凄凉幽怨,郁之至,厚之至”。上阕起句写春深美景,平和舒缓。“接叶巢莺,平波卷絮”,从写景起笔,用平缓的笔调写出了春深时景。张词的头一句就化用杜诗“接叶暗巢莺”。在密密麻麻的叶丛里,莺儿正在以歌表意“平波卷絮”写轻絮飘荡,被微波卷入水中“断桥斜日归船”“断桥”,一名段家桥,地处里湖与外湖之间,其地多栽杨柳,是游览的好去处。张炎在这里写的... 古诗文网>>

《高阳台·西湖春感》作者简介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