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僖伯谏观鱼」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左丘明的诗句大全

臧僖伯谏观鱼是由先秦朝作者左丘明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古文观止的诗句,目的的诗句,文言文的诗句,劝谏的诗句,文章中包含臧僖伯谏观鱼全文,臧僖伯谏观鱼译文,臧僖伯谏观鱼注释,臧僖伯谏观鱼赏析等内容。

《臧僖伯谏观鱼》,作者:左丘明,朝代:先秦。译文对照

《臧僖伯谏观鱼》全文阅读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臧僖伯谏观鱼》译文解释

春天,隐公准备到棠地观看渔民捕鱼。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讲习祭祀、军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制作礼器和兵器,那么,国君就不要亲自去接触它。国君是把民众引向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所以,讲习大事以法度为准则进行衡量,叫做‘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以显示它的文彩,叫做‘物’。事情不合乎轨、物,叫做乱政。屡屡乱政,这就是所以败亡的原因了。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猎活动,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并(借这个机会)讲习军事。每三年演练一次,回国都要对军队进行休整。并要到宗庙进行祭告,宴饮庆贺,清点军用器物和猎获物。(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要(使车马、服饰、旌旗等)文彩鲜艳,贵贱分明,等级井然,少长有序:这都是讲习大事的威仪啊!鸟兽的肉不能拿来放到祭祀用的器具里,皮革、牙齿、骨角和毛羽不能用来制作军事器物,这样的鸟兽,君主就不会去射它,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啊!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一般器物的材料,这都是仆役们去忙活,有关官吏按职分去管理的事,而不是君主所应涉足的事。”隐公说:“我准备到那里去巡视。”于是就去了(棠地),让渔民把各种渔具都摆出来捕鱼,他在那里观赏。僖伯推说有病没有随同前往。《春秋》上说:“隐公在棠地陈设渔具。”(这是说他棠地观鱼这一行为)不合礼法啊,并且说他去的地方远离国都。

《臧僖伯谏观鱼》注释大全

1、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季。

2、公:指鲁隐公。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712年在位。按《春秋》和《左传》的编著体例,凡是鲁国国君都称公,后边《曹刿论战》等篇均如是。鲁国是姬姓国,其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其地在今山东西南部。如:往。

3、如:往。

4、棠:也写作唐,鲁国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

5、鱼:通“渔”,动词,捕鱼。

6、臧僖伯:鲁孝公之子、鲁惠公之兄、鲁隐公之伯父,名彄(又作“驱”“弓区”)(kōu),字子臧,封于臧(今郯城县),伯为排行,僖是谥号。 丗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臧哀伯或臧孙达),达生伯氏缾,缾生文仲辰(臧文仲),辰是臧僖伯曾孙。

7、讲:讲习,训练。

8、大事:指祭祀和军事活动等。

9、材:材料,原料。

10、器用:指祭祀所用的器具与军事物资。

11、举:指行动。

12、纳:纳入。

13、轨物:法度和准则。

14、度(duó):衡量。

15、量:程度。

16、章:通“彰”,彰明,发扬。

17、采:物之有华饰者又彩色也,五彩相间曰采。

18、亟:多次,屡次。

19、春蒐(sōu):指春天打猎。蒐,搜寻,谓搜寻不产卵、未怀孕的禽兽。

20、夏苗:指夏天打猎,谓捕猎伤害庄稼的禽兽。

21、秋狝(xiǎn):指秋天打猎。狝,杀,谓顺秋天肃杀之气,进行捕猎活动。

22、冬狩(shòu):指冬天打猎。狩,围守,谓冬天各种禽兽都已长成,可以不加选择地加以围猎。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云云,说明我们的先民在狩猎活动中已有生态平衡意识,也同时说明大凡有组织的狩猎活动,都带有军事演习的性质,并不单单是为狩猎而狩猎。

23、治兵:指练兵、比武等军事演习活动。

24、振旅:整顿部队。

25、饮至:古代的一种礼仪活动。凡盟会、外交和重大军事行动结束以后,都要告于宗庙,并举行宴会予以庆贺。

26、军实:指军用车辆、器物和战斗中的俘获等。

27、昭:表明。文章:服饰、旌旗等的颜色花纹。

28、登:装入,陈列。

29、俎(zǔ):古代举行祭祀活动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

30、射:激矢及物曰射。

31、山林:材木樵薪之类。

32、川泽:菱芡鱼龟之类。

33、资:材资也。

34、皂(zào)隶:本指奴隶,这里指做各种杂务的仆役。

35、略地:到外地巡视。

36、陈:陈设,张设也。

37、称疾:推说有病。(注意:古代分言“疾”和“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

38、书:指《春秋》。

39、矢:通“施”,实施,陈设。这一句的意思是:隐公在棠陈列渔具。

《臧僖伯谏观鱼》拼音

Chun ,Gong Jiang Ru Tang Guan Yu Zhe 。Zang Xi Bai Jian Yue :“Fan Wu Bu Zu Yi Jiang Da Shi ,Ji Cai Bu Zu Yi Bei Qi Yong ,Ze Jun Bu Ju Yan 。Jun Jiang Na Min Yu Gui Wu Zhe Ye 。Gu Jiang Shi Yi Du Gui Liang ,Wei Zhi ‘Gui ’;Qu Cai Yi Zhang Wu Cai ,Wei Zhi ‘Wu ’。Bu Gui Bu Wu ,Wei Zhi Luan Zheng 。Luan Zheng Ji Hang ,Suo Yi Bai Ye 。Gu Chun Sou 、Xia Miao 、Qiu Xian 、Dong Shou ,Jie Yu Nong Xi Yi Jiang Shi Ye 。San Nian Er Zhi Bing ,Ru Er Zhen Lv ,Gui Er Yin Zhi ,Yi Shu Jun Shi 。Zhao Wen Zhang ,Ming Gui Jian ,Bian Deng Lie ,Shun Shao Chang ,Xi Wei Yi Ye 。Diao Shou Zhi Rou Bu Deng Yu Zu ,Pi Ge 、Chi Ya 、Gu Jiao 、Mao Yu Bu Deng Yu Qi ,Ze Jun Bu She ,Gu Zhi Zhi Ye 。Re Fu Shan Lin Chuan Ze Zhi Shi ,Qi Yong Zhi Zi ,Zao Li Zhi Shi ,Guan Si Zhi Shou ,Fei Jun Suo Ji Ye 。”

Gong Yue :“Wu Jiang Lve De Yan 。”Sui Wang ,Chen Yu Er Guan Zhi 。Xi Bai Chen Ji Bu Cong 。

Shu Yue :“Gong Shi Yu Yu Tang 。”Fei Li Ye ,Ju Yan Yuan De Ye 。

《臧僖伯谏观鱼》赏析摘录

读罢此文,读者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鲁隐公作为一国之君,到棠地看看渔民怎样捕鱼,有什么了不得,也值得这位臧大夫大惊小怪,还要苦口婆心、掰开揉碎地讲那么多大道理?难道国君连这点自由也没有吗?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考察和认识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必须把该历史现象放回到产生它的历史环境中去。臧僖伯之所以谏阻隐公到棠地观鱼,是因为隐公这一活动,不符合那个时代一个国君应该遵循并身体力行的行为规范。不符合,就会“乱政”;而屡屡“乱政”,就会导致国家的败亡。况且,隐公远离国都,到棠地观鱼,并非为了体察民情,更不是与民同乐,而仅仅是他本人的一种游... 古诗文网>>

《臧僖伯谏观鱼》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而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泰安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概述图片来自:)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