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苏轼的诗句大全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是由宋朝作者苏轼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情感的诗句,写景的诗句,怅惘的诗句,宋词三百首的诗句,人生的诗句,抒情的诗句,豪放的诗句,文章中包含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全文,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译文,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注释,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赏析等内容。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作者:苏轼,朝代:宋。译文对照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全文阅读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译文解释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归路,对着故乡家园苦苦地思念。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盼盼已经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后世有人,面对着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注释大全

⑴彭城:今江苏徐州。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一说张建封之子张愔)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

⑵紞如:击鼓声。

⑶铿然:清越的音响。

⑷梦云:夜梦神女朝云。云,喻盼盼。典出宋玉《高唐赋》楚王梦见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惊断:惊醒。

⑸心眼:心愿。

⑹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徐州知州时建造。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拼音

Peng Cheng Ye Su Yan Zi Lou ,Meng Pan Pan ,Yin Zuo Ci Ci 。

Ming Yue Ru Shuang ,Hao Feng Ru Shui ,Qing Jing Mo Xian 。Qu Gang Tiao Yu ,Yuan He Xie Lou ,Ji Mo Mo Ren Jian 。Dan Ru San Gu ,Keng Ran Yi Xie ,An An Meng Yun Jing Duan 。Ye Mang Mang ,Chong Xun Mo Chu ,Jiao Lai Xiao Yuan Hang Bian 。

Tian Ya Juan Ke ,Shan Zhong Gui Lu ,Wang Duan Gu Yuan Xin Yan 。Yan Zi Lou Kong ,Jia Ren He Zai ,Kong Suo Lou Zhong Yan 。Gu Jin Ru Meng ,He Ceng Meng Jiao ,Dan You Jiu Huan Xin Yuan 。Yi Shi Dui ,Huang Lou Ye Jing ,Wei Yu Hao Tan 。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赏析摘录

上片写梦醒,深夜寂静,明月如霜,在弯弯曲曲的池子里,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滚下了晶莹的露珠。三更时分,夜深人静,一片树叶落地都铿然有声,自己从梦中惊醒,夜色茫茫,踏遍小园寻找旧梦,却无处可得。写夜景,以夜间轻微的声响衬托夜间的寂静,写梦仅用“梦云惊断”一笔带过,无处寻梦,不禁黯然神伤。下片写自己这个“天涯倦客”在清幽的深夜被秋声惊醒后惟见“燕子楼空”,感到无限惆怅。接着便由张与关盼盼的故事引出对整个人类历史无限深沉的感慨,昔日燕子楼中的旧事,已如梦一般地逝去,而古往今来无数代人的欢乐、怨恨,又何尝不像它一样也如一连... 古诗文网>>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