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雨花台」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魏禧的诗句大全

登雨花台是由明朝作者魏禧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爱国的诗句,登楼的诗句,景点的诗句,抒情的诗句,场景的诗句,景色的诗句,文章中包含登雨花台全文,登雨花台译文,登雨花台注释,登雨花台赏析等内容。

《登雨花台》,作者:魏禧,朝代:明。译文对照

《登雨花台》全文阅读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登雨花台》译文解释

四十年来,甘守贫困度残生,脚穿麻鞋,此日登台望旧京。满目破碎,大好河山谁摧毁?一腔悲愤,园陵松柏竟凋零!牛羊践踏,大片春草变狼籍,车马驰骋,半是旧官显骄横。暮色苍茫,欲哭无泪残阳斜,悲风猎猎,吹起大江呜咽声。

《登雨花台》注释大全

①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

②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

③冠盖:官僚们的官服车盖。雍容:华贵的样子。

《登雨花台》拼音

Sheng Ping Si Shi Lao Chai Jing ,Ci Ri Ma Xie Bai Gu Jing 。

Shei Shi Shan He Quan Po Sui ?Ke Kan Jian Fa Dao Yuan Ling !

Niu Yang Jian Lv Duo Xin Cao ,Guan Gai Yong Rong Ban Jiu Qing 。

Ge Qi Bu Cheng Tian Yi Mu ,Bei Feng Ri Ye Qi Jiang Sheng 。

《登雨花台》赏析摘录

雨花台是坐落在南京城南的一处名胜,登高远眺,诸景诸色,尽收眼底。南京曾是明代建国之初的都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墓就在南京钟山之上;南明福王朝廷也曾建都于此。人登上雨花台,举目四望,不禁感叹万分。开头两句不禁点名了诗人的布衣身份,而且还隐含着一股豪气魏禧在明亡之后,绝意仕进。清统治者为笼络文士,曾诏举博学鸿词,他拒绝应试,因此年至四十,仍甘心老于茅屋。“麻鞋”乃乡间野老所穿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在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时刻,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

《登雨花台》作者简介

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与汪琬、侯方域并称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兄际瑞、弟礼合称宁都三魏,三魏兄弟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岳维屏、彭任等合称易堂九子。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明亡隐居翠微峰勺庭,人称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以文会友,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迹,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著有《魏叔子文集》。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