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字收录于 常用字现通表标准字体 ,相关内容:着新华字典,着康熙字典,着中华字典,着國語詞典,着汉语字典。
【着】怎么读
汉字 | 着 | 拼音 | zhe、zhuó、zháo、zhāo |
---|---|---|---|
部首 | 目 | 笔画 | 11 |
五笔 | UDHF | 五行 | 无 |
繁体 | 着 | 怎么读 | 跟我读跟我读跟我读跟我读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740 | 字形分析 | 上下结构 |
仓颉编码 | tqbu | 郑码编码 | ucl |
四角编码 | 80605 | 笔顺编码 | 43111325111 |
【着】笔顺笔画
1、着字的笔顺编码是:43111325111。
2、着字的部首是目,着字的结构为:上下结构,着字笔划顺序是:点、撇、横、横、横、撇、竖、横折、横、横、横。
3、着的笔画动图顺序如下:
4、着在康熙字典中的笔画为:【申集上】【艸】著·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着】基本解释
1.表示动作的持续:他打着红旗在前面走。他们正谈着话呢。
2.表示状态的持续:大门敞着。茶几上放着一瓶花。
3.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你听着。步子大着点儿。快着点儿写。手可要轻着点儿。
4.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变成介词:顺着。沿着。朝着。照着。为着。
1.穿(衣):穿着。吃着不尽。
2.接触;挨上:附着。着陆。不着边际。
3.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着在别的物体上:着笔。着眼。着手。着色。着墨。不着痕迹。
4.着落:寻找无着。
5.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着即施行。
1.接触;挨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2.感受;受到:着风。着凉。
3.燃烧,也指灯发光(跟“灭”相对):炉子着得很旺。天黑了,路灯都着了。
4.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睡着了。打着了。猜着了。
5.入睡:一上床就着了。
1.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高着儿。支着儿。
2.同“招3”
4.放;搁进去:着点儿盐。
5.用于应答,表示同意:这话着哇!。着,咱们就这么办!
【着】网络解释
汉语汉字,是一个一字多音的多音字。
【着】康熙字典
【集韻】【韻會】【正韻】陟慮切,音箸。【博雅】明也。【中庸】形則著。【晏子·諫上篇】君之德著而彰。
又【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著。【註】著,標著也,使傰曹署著其名。【周禮·典婦功註】書其賈而著其物。
又【前漢·景帝紀】廷尉與丞相更議著令。【註】著音著作之著。【晉書·職官志】魏太和中,詔置著作郞,於此始有其官。
又【小爾雅】思也。
又與貯通。【家語】子貢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閒。【註】著,居也。
又【詩·齊風】俟我于著乎而。【傳】門屏之閒曰著。
又【左傳·昭十二年】若不廢君命則固有著矣。【註】著,位次也。【前漢·五行志】朝內列位有定處,所謂表著也。
又【廣韻】直餘切,音除。【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韻會】表著之著亦音除。
又【羣經音辨】藥草也。【爾雅·釋草】味。荎著。【註】音儲。
又【類篇】陟略切,音芍。被服也。【晉書·宣帝紀】關中多蒺?,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
又【儀禮·士喪禮】幎目用緇,方尺二寸,?裏著組繫。【註】著,充之以絮也。【韓詩外傳】士褐衣縕著,未甞完也。
又【集韻】直略切,音擆。【吳越春秋】從隂收著,望陽出糶。【註】著。置也。
又【類篇】附也。【前漢·贾誼傳】黑子之著面。
又【禮·明堂位】著,殷尊也。【註】著地無足。
又【前漢·張騫傳】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其俗土著。【師古註】土著,謂有城郭常居,不隨畜牧移徙。【後漢·李忠傳】流民占著者五萬餘口。 【直音】俗作着。
【着】说文解字
暂无着字的说文解字。
【着】文言文
①附着。《游黄山记》:“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②穿着。《木兰诗》:“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③穿戴的东西。《桃花源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④击中。《陈州粜米》:“恰便似轰雷着顶。”
⑤用。《高祖还乡》:“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
⑥使;派。《窦娥冤》:“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⑦叫,表示命令语气。《陈州粜米》:“我着你休言语。”
zháo
①遭到;受到。陆游《卜算子?咏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②被。袁去华《雨中花》:“两鬓青青,尽着吴霜偷换。”
③合适;恰当。王道父《道父山歌》:“种田不收一年辛,取妇不着一生贫。”
zhāo
比喻计策。《水浒传》:“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zhé
紧接动词后,表示动作状态的延续。关汉卿《沉醉东风》:“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着处】处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