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字收录于 常用字现通表标准字体 ,相关内容:皮新华字典,皮康熙字典,皮中华字典,皮國語詞典,皮汉语字典。
【皮】怎么读
汉字 | 皮 | 拼音 | pí |
---|---|---|---|
部首 | 皮 | 笔画 | 5 |
五笔 | HCI | 五行 | 水 |
繁体 | 皮 | 怎么读 | 跟我读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6AE | 字形分析 | 单一结构 |
仓颉编码 | dhe | 郑码编码 | xi |
四角编码 | 40247 | 笔顺编码 | 53254 |
【皮】笔顺笔画
1、皮字的笔顺编码是:53254。
2、皮字的部首是皮,皮字的结构为:单一结构,皮字笔划顺序是: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捺。
3、皮的笔画动图顺序如下:
4、皮在康熙字典中的笔画为:【午集中】【皮】皮·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0。
【皮】基本解释
1.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皮。荞麦皮。碰掉了一块皮。
2.皮子:皮箱。皮鞋。皮袄。
3.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皮儿。新书最好包上皮儿。
4.(皮儿)表面:地皮。水皮儿。
5.(皮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铅皮。豆腐皮儿。
6.有韧性的:皮糖。
7.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放皮了,吃起来不香了。
8.顽皮:调皮。这孩子真皮。
9.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老挨说,他早就皮了。
10.姓。
【皮】网络解释
常见汉字,生物学上意为动物或植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皮层组织,广义指表面。皮也是一种中国的姓氏。
【皮】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符羈切【集韻】【韻會】【正韻】蒲糜切,音疲。【說文】剝取獸革者,謂之皮。从又,爲省聲。【長箋】从爲形義俱遠。當作从又从尸。【徐曰】又,手也。生曰皮,理之曰革,柔之曰韋。【書·禹貢】梁州,厥貢熊羆狐狸織皮。【傳】貢四獸之皮,織金罽。【周禮·天官】掌皮掌秋斂皮,冬斂革,春獻之。【註】有毛爲皮,去毛爲革。
又【釋名】被也。被,覆體也。【韻會】皮膚,肌表也。【史記·酈生傳】足下以目皮相,恐失天下士。
又【揚子·方言】秦晉言非其事,謂之皮傳。【註】謂强語也。【後漢·張衡傳】後人皮傳,無所容篡。【註】皮膚淺近,强相傅會也。
又【博雅】皮,弁冠也。【禮·郊特牲】祭之日,王皮弁以聽祭報,示民嚴上也。
又【正韻】狐貉之裘曰皮也。【莊子·讓王篇】冬日衣皮毛。
又皮侯。【周禮·冬官考工記】張皮侯而棲鵠。【論語】射不主皮。【註】皮,革也。布侯而棲革於其中以爲的,所謂鵠也。
又皮幣。【前漢·武帝紀】請收銀錫,造白金及皮幣,以足用。
又腹心部曰皮室。【遼史·百官國語解】軍制有南北左右皮室,及黃皮室,皆掌精兵。
又【博雅】重皮,厚朴也。
又【古今注】長安兒童呼苦葴爲皮弁。
又【本草·釋名】仰天,皮掬,天皮,地衣草別名。卽濕地上苔衣也。
又皮氏,縣名。【前漢·地理志】屬河東郡。
又皮山,山名。見【山海經】。
又姓。鄭大夫子皮,後漢皮揚,唐皮日休。
又叶蒲何切,音婆。【詩·召南】羔羊之皮,素絲五紽。【左傳·宣二年】宋華元謂役者曰: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役者曰:從其有皮,丹漆若何。
【皮】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卷三】【皮】。
『說文解字』
剥取獸革者謂之皮。从又,爲省聲。凡皮之屬皆从皮。(皮)剥取獸革者謂之皮。剝、裂也。謂使革與肉分裂也。云革者、析言則去毛曰革。統言則不別也。云者者、謂其人也。取獸革者謂之皮。皮、柀。柀、析也。見木部。因之所取謂之皮矣。引伸凡物之表皆曰皮。凡去物之表亦皆曰皮。戰國策言皮面抉眼王?僮約言落桑皮椶、釋名言皮瓠以爲蓄皆是。从又。又手也。所以剝取也。省聲。符羈切。古音爲皮皆在十七部。凡皮之屬皆从皮。
(()籒文皮。
【皮】文言文
①皮。《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又】比喻表面,浅薄。《史记?郦食其传》:“以目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
②皮侯,兽皮制的箭靶。《仪礼?乡谢礼》:“射不主皮。”
③剥去皮。《史记?刺客列传》:“因自皮面抉眼。”
【皮里阳秋】皮里,心里。阳秋,即《春秋》,其记事原则是寓褒贬于字里行间,不外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