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字收录于 常用字现通表标准字体 ,相关内容:郡新华字典,郡康熙字典,郡中华字典,郡國語詞典,郡汉语字典。
【郡】怎么读
汉字 | 郡 | 拼音 | jùn |
---|---|---|---|
部首 | 阝 | 笔画 | 9 |
五笔 | VTKB | 五行 | 木 |
繁体 | 郡 | 怎么读 | 跟我读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0E1 | 字形分析 | 左右结构 |
仓颉编码 | srnl | 郑码编码 | xmay |
四角编码 | 17627 | 笔顺编码 | 511325152 |
【郡】笔顺笔画
1、郡字的笔顺编码是:511325152。
2、郡字的部首是阝,郡字的结构为:左右结构,郡字笔划顺序是:横折、横、横、撇、竖、横折、横、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3、郡的笔画动图顺序如下:
4、郡在康熙字典中的笔画为:【酉集下】【邑】郡·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7。
【郡】基本解释
1.古代的行政区划,比县小,秦汉以后,郡比县大:郡县。会稽郡。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2.姓。
【郡】网络解释
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时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郡县。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唐朝道、州、县,武则天时曾改州为郡,旋复之。明清称府。
【郡】康熙字典
【唐韻】渠運切【集韻】【韻會】【正韻】具運切,羣去聲。【釋名】郡,羣也。人所羣聚也。【韻會】《說文》云: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爲百縣,縣有四郡,是縣大而郡小也。秦幷天下,置三十六郡,以統其縣。漢遂因之。自隋唐以來,廢置不一。宋元設府于州,明制屬州於府,而郡之名遂廢。
【郡】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卷六】【邑】。
『說文解字』
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爲百縣,縣有四郡。故《春秋傳》曰“上大夫受郡”是也。至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監其縣。从邑君聲。渠運切
『說文解字注』
(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爲百縣。縣有四郡。逸周書作雒篇曰。千里百縣。縣有四郡。高注六月紀云。周制。天子畿內方千里。分爲百縣。縣有四郡。郡有監。故春秋傳曰。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周時縣大郡小。至秦始皇兼天下。初置三十六郡以監縣耳。按作雒篇與周禮不合。鄭注月令但云。四監、主山林川澤之官。百縣、鄉遂之屬。是不從作雒說也。故春秋傳曰。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是也。各本少受縣下大夫五字。今從水經注河水篇所引補正。趙簡子曰。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見左傳哀公二年。至秦初。天下置三十六郡?監縣。戰國策。甘茂曰。宜陽、大縣也。名爲縣、其實郡也。秦武王時巳郡大縣小矣。前此惠文王十年。魏納上郡十五縣。後十三年。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吳氏師道云。或者山東諸矦先變古縣大郡小之制。而秦效之。是也。至始皇卄六年。始置三十六郡。三十六郡者、錢氏大昕曰。地理志。河東、太原、上黨、東郡、潁川、南陽、南郡、九江、鉅鹿、齊郡、琅邪、會稽、漢中、蜀郡、巴郡、隴西、北地、上郡、雲中、鴈門、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南海皆曰秦置。長沙國曰秦郡。河南曰故秦三川郡。沛郡曰故秦泗水郡。五原曰秦九原郡。鬱林曰故秦桂林郡。日南曰故秦象郡。趙國曰故秦邯鄲郡。梁國曰故秦碭郡。魯國曰故秦薛郡。數之適得三十六。下文揔之曰。本秦京師爲內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此確然不易者也。史記始皇本紀。二十六年。分天下爲三十六郡。而略取陸梁地爲桂林、象郡南海、乃在三十三年。裴駰以爲不當在三十六之內。因舍三郡。以內史、鄣郡、黔中、足之。內史別於三十六郡不待言。故鄣郡雖見於志注、而不系之秦。黔中郡見昭襄王三十年、而志不之數。不可爲典要也。史記之三十六與漢志同。乃揔攝後事而言之。故漢志、說文、高誘吕覽注、應劭風俗通、皇甫謐帝王世紀、司馬彪郡國志皆言。秦分三十六郡。裴氏不從漢志之目。而唐人作晉書乃造秦四十郡之說。前此無言之者。从邑。君聲。渠運切。十三部。按釋詁曰。郡、乃也。此未得其說。疑之誤也。
【郡】文言文
①古代行政区划的一级。秦以前县下设郡,秦以后州下高郡,郡下设县。明代忘私郡,后作为“府”的别称。《陈涉世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