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字收录于 常用字现通表标准字体 ,相关内容:櫟新华字典,櫟康熙字典,櫟中华字典,櫟國語詞典,櫟汉语字典。
【櫟】怎么读
汉字 | 櫟 | 拼音 | lì、yuè |
---|---|---|---|
部首 | 木 | 笔画 | 19 |
五笔 | SXRS | 五行 | 无 |
繁体 | 櫟 | 怎么读 | 跟我读跟我读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ADF | 字形分析 | 左右结构 |
仓颉编码 | dvid | 郑码编码 | fzzf |
四角编码 | 42994 | 笔顺编码 | 1234325115545541234 |
【櫟】笔顺笔画
1、櫟字的笔顺编码是:1234325115545541234。
2、櫟字的部首是木,櫟字的结构为:左右结构,櫟字笔划顺序是:横、竖、撇、点、撇、竖、横折、横、横、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横、竖、撇、捺。
3、櫟的笔画动图顺序如下:
4、櫟在康熙字典中的笔画为:【辰集中】【木】櫟·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5。
【櫟】基本解释
落葉喬木,葉子長橢圓形,結球形堅果,葉可喂蠶;木材堅硬,可制傢俱,供建築用,樹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稱“麻櫟”、“橡”;通稱“柞樹”。
〔櫟陽〕地名,在中國陝西省。
【櫟】网络解释
未检索到櫟字的网络释义。
【櫟】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狄切,音歷。【說文】木也。【邢昺曰】似樗之木。【詩·秦風】山有苞櫟。【疏】引《爾雅》云:櫟,其實梂,橡也。【陸璣疏】秦人謂柞櫟爲櫟,其子房生爲梂。河内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也。其子亦房生,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又不材之木也。【莊子·人閒世】匠石見櫟社樹,其大蔽牛,觀者如市,匠石不顧。
又不生火之木也。【淮南子·時則訓】十二月,其樹櫟。【高誘註】木不生火,惟櫟爲然。
又地名。【春秋·桓十五年】鄭伯突入于櫟。
又鳥名。【山海經】天帝之山有鳥,黑文而赤翁,名曰櫟。
又與擽通。【詩·周頌】鞉磬柷圉。【疏】圉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
又【唐韻】以灼切,音鑰。櫟陽,縣名。【前漢·地理志】屬左馮翊。
又【集韻】式灼切,音爍。地名。在晉。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詩·秦風】山有苞櫟,隰有六駁。【唐韻】櫟駁通叶,無二音。
又【唐韻】魯刀切,音勞。【史記·楚元王世家】?詳爲羹盡櫟釜。【漢書】作轑釜。
【櫟】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卷六】【木】。
『說文解字』
木也。从木樂聲。郎擊切
『說文解字注』
(櫟)櫟木也。秦風隰有苞櫟傳曰。櫟木也。陸機曰。苞櫟、秦人謂柞櫟爲櫟。河內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其子房生爲梂。木蓼子亦房生。故說者或曰柞櫟。或曰木蓼。機以爲此秦詩也。宜從其方土之言。作櫟是也。按陸意謂秦詩當是柞櫟。今觀許櫟梂二篆連屬。正與陸所云木蓼子房生爲梂者合。然則許意謂木蓼也。艸部云。草、櫟實也。一曰様。木部栩下云。柔也。其草一曰様。此則謂草爲櫟實。正陸所謂秦人謂柞櫟爲櫟。又云。栩今柞櫟也。草下櫟實字非木部之櫟。許意栩柔、様草爲一物。是名柞櫟。亦名櫟。而非柞也。亦非子梂生之櫟也。柞與棫爲類。櫟似椒榝。鄭箋大雅云。柞櫟也。則以柞與柞櫟合爲一耳。從木。樂聲。郎擊切。古音在二部。
【櫟】文言文
暂无櫟字的文言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