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字收录于 常用字现通表标准字体 ,相关内容:支新华字典,支康熙字典,支中华字典,支國語詞典,支汉语字典。
【支】怎么读
汉字 | 支 | 拼音 | zhī |
---|---|---|---|
部首 | 支 | 笔画 | 4 |
五笔 | FCU | 五行 | 火 |
繁体 | 支 | 怎么读 | 跟我读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52F | 字形分析 | 上下结构 |
仓颉编码 | je | 郑码编码 | edxs |
四角编码 | 40407 | 笔顺编码 | 1254 |
【支】笔顺笔画
1、支字的笔顺编码是:1254。
2、支字的部首是支,支字的结构为:上下结构,支字笔划顺序是:横、竖、横撇/横钩、捺。
3、支的笔画动图顺序如下:
4、支在康熙字典中的笔画为:【卯集下】【支】支·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0。
【支】基本解释
1.撑:支帐篷。把苇帘子支起来。他用两手支着头正在想什么。
2.伸出;竖起:两只虎牙朝两边支着。支着耳朵听。
3.支持:支援。支应。体力不支。乐不可支。疼得实在支不住。
4.调度;指使:支配。支使。把人支走。
5.付出或领取(款项):支出。支取。支了一笔钱。
6.姓。
7.分支;支派:支流。支队。支线。支店。
8.a)用于队伍等:一支军队。一支文化队伍。b)用于歌曲或乐曲:两支新的乐曲。c)纱线粗细程度的英制单位,用单位质量(重量)的长度来表示,如1磅重的纱线长度中有几个840码,就叫几支(纱)。纱线越细,支数越大。d)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支枪。三支钢笔。一支蜡烛。
9.地支。见〖干支〗。
【支】网络解释
支,zhi,从又(手)持半竹,去竹之枝也。支是枝的本字,手持竹枝的样子。引申为分支、干支。〈名〉(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2) 同本义 [branchless bamboo]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3) 枝条。后作“枝” [branch]
【支】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巵。【說文】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註】徐鍇曰:竹葉下垂也。【增韻】俗作攴,非。
又【韻會】庶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傳】支,支子也。【儀禮·士昏禮】支子則稱其宗。【註】支子,庶昆弟也。
又【廣韻】持也。【左傳·定元年】天之所壞,不可支也。
又【周語】武王克殷,作詩以爲飮歌,名之日支。【註】支,拄也。
又【廣韻】度也。【晉書·職官志】有度支尚書。
又【韻府】支,券也。【魏書·盧仝傳】一支付勳人,一支付行臺。【韓愈·寄崔立之詩】當如合分支。【註】今時人謂析產符契爲分支帳。
又【大戴禮】燕支地計衆,不與齊均也。【註】支,猶計也。
又【玉篇】支離自異。【類篇】一曰分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支離分赴。【註】支離,分散也。
又【玉篇】載充也。
又【韻會】十二支,辰名。【史記·天官書註】爾雅釋天云:歲陽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歲隂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
又【後漢·王符傳】明帝時,以反支日,不受章奏。【註】凡反支日,用月朔爲正,十二支終戌亥,反還於子丑。如朔日遇戌亥,卽初一爲反支也。見隂陽書。
又國名。【書·禹貢】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卽敘。【註】馬云:析支在河關西。【前漢·平帝紀】黃支國獻犀牛。【註】應劭曰:黃支在日南之南。
又【西域傳】條支國臨西海。
又山名。【史記·匈奴傳】出隴西,過焉支山。【註】焉支山,在丹州。
又荔支,果名。【後漢·和帝紀】舊南海獻荔支。
又姓。【莊子·列禦】朱泙曼學屠龍於支離益。【何氏姓苑】支氏,琅邪人。【後趙錄】司空支雄。
又與胑肢通。【易·坤卦】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疏】四支,猶人手足。
又與枝通。【詩·衞風】芄蘭之支。【前漢·揚雄傳】支葉扶疎。
又與梔通。【前漢·司馬相如傳】鮮支黃礫。【註】鮮支,卽今梔子樹也。
又【集韻】翹移切,音衹。令支,縣名。【齊語】刜令支。【註】今爲縣在遼西。
又【集韻】支義切,音寘。【揚子·方言】南楚謂謰謱爲支註。
【支】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卷三】【支】。
『說文解字』
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凡支之屬皆从支。(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此於字形得其義也。章移切。十六部。凡支之屬皆从支。
()古文支。上下各分竹之半。手在其中。
【支】文言文
①同“枝”,枝条。《汉书?晁错传》:“支叶茂接。”
②同“肢”,人或动物的四肢。《送东阳马生序》:“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③分支。《过大孤山小孤山》:“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
④支撑;支持。《核舟记》:“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⑤供给。《汉书?赵充国传》:“足支万人一岁食。”
【支离】⒈分散不全。⒉衰弱;憔悴。
【支吾】⒈抵抗。⒉勉强支撑。⒊用语搪塞;说话含混,闪烁其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