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字收录于 常用字现通表标准字体 ,相关内容:鲜新华字典,鲜康熙字典,鲜中华字典,鲜國語詞典,鲜汉语字典。
【鲜】怎么读
汉字 | 鲜 | 拼音 | xiān、xiǎn |
---|---|---|---|
部首 | 鱼 | 笔画 | 14 |
五笔 | QGUD | 五行 | 金 |
繁体 | 鮮 | 怎么读 | 跟我读跟我读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C9C | 字形分析 | 左右结构 |
仓颉编码 | nmtq | 郑码编码 | ruc |
四角编码 | 28151 | 笔顺编码 | 35251211431112 |
【鲜】笔顺笔画
1、鲜字的笔顺编码是:35251211431112。
2、鲜字的部首是鱼,鲜字的结构为:左右结构,鲜字笔划顺序是: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提、点、撇、横、横、横、竖。
3、鲜的笔画动图顺序如下:
4、鲜在康熙字典中的笔画为:【亥集中】【魚】鮮·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6。
【鲜】基本解释
1.新鲜:鲜花。鲜肉。
2.明丽的:鲜红。鲜艳。
3.(味道)美好:味道很鲜。
4.鲜美应时的食物:时鲜。尝鲜。
5.古指生鱼:治大国,若烹小鲜。
少:鲜见。鲜有。
【鲜】网络解释
鲜xiān字笔画数:14,部首:鱼,多数形容食物:鲜美、新鲜,形容物品:光鲜亮丽等。鲜(xiǎn)姓起源多端,1、箕子鲜姓:出自子姓、为殷商王族后裔。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武王灭商封箕子于朝鲜得姓。2、大禹鲜姓:(渝黔川谱)出自姒姓。武王赐我鲜姓,本乃夏禹之后裔姒氏,故居山西蒲州,始于安邦定国是也。
【鲜】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相然切,音仙。魚名。出貉國。【禮·內則】冬宜鮮羽。【註】鮮,生魚也。
又【玉篇】生也。【書·益稷】暨益播奏庶艱食鮮食。【傳】鳥獸新殺曰鮮。【儀禮·士昏禮】腊必用鮮。【疏】義取夫婦日新之義。【左傳·襄三十年】唯君用鮮。【註】鮮,野獸也。
又【廣韻】潔也。【易·說卦】爲蕃鮮。【註】鮮,明也。
又【釋名】鮮,好也。【玉篇】善也。
又國名。【後漢·東夷傳】昔箕子避地朝鮮。
又【鮮傳】鮮
者,依鮮
山,故因號焉。
又山水名。【水經注】北鮮之山,鮮水出焉。
又姓。【後蜀錄·李壽司空】鮮思明。
又鮮于,複姓。【風俗通】武王封箕子於朝鮮,其子食采於朝鮮,因氏焉。
又【廣韻】【集韻】息淺切,音獮。【易·繫辭】故君子之道鮮矣。【釋文】盡也。
又【書·無逸】惠鮮鰥寡。【傳】又加惠鮮乏鰥寡之人。【疏】鮮,少乏也。【詩·鄭風】終鮮兄弟。【箋】鮮,寡也。【禮·中庸】民鮮能久矣。【註】鮮,罕也。
又少也。亦善也。【詩·邶風】籧篨不鮮。【箋】鮮,善也。【朱傳】少也。
又【爾雅·釋山】小山別大山,鮮。【疏】李巡云:大山少,故曰鮮。【詩·大雅】度其鮮原。【傳】大山曰鮮。【朱傳】鮮,善也。
又【正韻】與獻同。【禮·月令】天子乃鮮羔開冰。【註】鮮當爲獻,聲之誤也。
又與犀同。【前漢·匈奴傳】黃金犀毗一。【註】師古曰:犀毗,帶鉤也。亦曰鮮,亦謂師氏,總一物也,語有輕重耳。
又【集韻】私箭切,獮去聲。姓也。
【鲜】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卷十一】【魚】。
『說文解字』
魚名。出貉國。从魚,羴省聲。相然切
『說文解字注』
鮮魚也。出貉國。按此乃魚名。經傳乃叚爲新鱻字。又叚爲尟少字。而本義廢矣。从魚。羴省聲。相然切。十四部。【鲜】文言文
①生鱼;鲜鱼。《韩非子?解老》:“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
②新鲜;美味。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钓于水,鲜可食。”
③鲜明;鲜艳。《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xiǎn
少。《爱莲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明】⒈鲜艳华美。⒉精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