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识[shēn shí] ,释义:佛教语。“六识”之一,由身体接触外界事物所获得的认识。佛教以身为触根,故称。
识照[shí zhào] ,释义:辨识鉴察。
识体[shí tǐ] ,释义:识知体要;懂得道理。
有意识[yǒu yì shí] ,释义:主观上意识到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他这样做完全是~的。
识记[shí jì] ,释义:心理学名词。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感知的过程,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联系。它是记忆的必要前提。
智识[zhì shí] ,释义:1.犹智力,识见。","2.知识。
多识[duō shí] ,释义:亦作“多志”。博学广记。
睿识[ruì shí] ,释义:圣明的见解。
识度[shí dù] ,释义:见识、器度。
明识[míng shí] ,释义:1.透彻了解。","2.高明的见识。","3.明理,有见识。
识取[shí qǔ] ,释义:辨别。
忆识[yì shí] ,释义:记忆。
铭识[míng shí] ,释义:铭款。
旧识[jiù shí] ,释义:1.旧时相识。","2.旧日有交往的人;老朋友;旧交;旧知。
通识[tōng shí] ,释义:1.学识渊博的人。","2.学识渊博。","3.指广博的知识。
神识[shén shí] ,释义:1.器局识见;精神智慧。","2.神志;精神意识。","3.神魂。
不识[bù shí] ,释义:1.不知道,不认识。","2.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
识理[shí lǐ] ,释义:意为辨认和理解。
物识[wù shí] ,释义:犹物色。访求结识。
识羞[shí xiū] ,释义:自觉羞耻(多用于否定式):好不~。
识学[shí xué] ,释义:识见;学识。
识道[shí dào] ,释义:1.识知圣道。","2.识途。
渊识[yuān shí] ,释义:识见深远;深远的识见。
见多识广[jiàn duō shí guǎng] ,释义:阅历深,经验多。
识用[shí yòng] ,释义:识见与才能。
性识[xìng shí] ,释义:1.天分,悟性。","2.佛教称众生的根性心识。
谙识[ān shí] ,释义:练达。
深识[shēn shí] ,释义:1.谓见识深远。","2.指有深刻见识的人。","3.深知,深刻了解。
真识[zhēn shí] ,释义:犹言真知灼见。
天识[tiān shí] ,释义:犹本性。
七识[qī shí] ,释义:佛教语。法相宗谓从根本识中派生的七种精神和感觉现象,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亦称七转识。
甄识[zhēn shí] ,释义:犹辨识。
识时达变[shí shí dá biàn] ,释义:认清时势,通达权变。
识事[shí shì] ,释义:了解事实;懂得事理。
别识[bié shí] ,释义:1.辨别;识别。","2.卓识;高见。
识心[shí xīn] ,释义:1.知道心意。","2.佛教语。谓自识本心,自见本性。
潜识[qián shí] ,释义:见识深刻;深识;高见。
资识[zī shí] ,释义:才质和识见。
懿识[yì shí] ,释义:远见卓识。
不识大体[bù shí dà tǐ] ,释义: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识穿[shí chuān] ,释义:说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那算命的被他识穿了,就连忙收拾出京去了。”秦牧《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某某人伪造古人的作品,怎样苦心经营多年,却给明眼人一下子就识穿啦。”
灵识[líng shí] ,释义:1.谓灵魂有知。","2.灵魂。","3.犹智慧。
博学多识[bó xué duō shí] ,释义: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饱识[bǎo shí] ,释义:充分了解。宋 范成大《李次山自画两图各题一绝》:“饱识千峯真面目,当年拄笏漫登山。”清 陈裴之《香畹楼忆语》:“曾附书尾寄以近词曰:‘年来饱识江湖味,今番怎添凄惋。’”
的识[de shí] ,释义:确切的认识。
识遇[shí yù] ,释义:赏识知遇。
粗识[cū shí] ,释义:1.略知。
拜识[bài shí] ,释义:敬辞,结识:闻名已久,无缘~。
不识大体[bù shí dà tǐ] ,释义: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朗识[lǎng shí] ,释义:明敏的识见。
识务[shí wù] ,释义:识时务。
识人[shí rén] ,释义:识别人。
有识[yǒu shí] ,释义:1.有见识。汉 刘向《说苑·善说》:“夫以 秦 楚 之强而报讎於弱 薛,譬之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必不留行矣。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时有识之士心独怪之,后遂因 何氏 倾没 汉 祚焉。”元 孔齐《至正直记·防微杜渐》:“有识之男子,必当絶之于始,慎勿使妇人姑息,伤大义也。”郭沫若《羽书集·忠告日本政治家》:“壮年入贵族院,曾锐意于贵族院之改革,日本 的有识者都以为这位贵公子是相当有为。”","2.指有见识的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闚陛下也。”《后汉书·伏湛传》:“微过斥退,久不復用,有识所惜,儒士痛心。”","3.指成年或能晓事之年。《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之二》:“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吕延济 注:“有识,自三十成立之后。”明 沉德符《野获编·户部·劝农》:“然余初有识时,尚见劝农旧扁于府署之门。”清 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及 夫之 有识而侍兄,先於 敞 者十餘年,敞 所未及知而 夫之 知之。”","4.佛教语。犹有情。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诵经·释法宗》:“释法宗,临海 人。少好游猎,尝於 剡 遇射孕鹿,堕胎。鹿母御箭,犹就地舐子。宗 乃悔悟,知贪生爱子是有识所同。於是摧弓折矢出家业道。”参见“有情”。
藏识[cáng shí] ,释义:佛教语。法相宗“八识”中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意译。谓含藏一切善恶因果种子之识。
识机[shí jī] ,释义:亦作“识几”。谓知晓事物发生变化的几微迹象。
考识[kǎo shí] ,释义:查考识别。
陋识[lòu shí] ,释义:浅短的见识。
晓识[xiǎo shí] ,释义:知晓,了解。
识视[shí shì] ,释义:辨认。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因伏伺,见鳧,举罗张之,但得一双舄。使尚书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开阳门 始成,未有名。宿昔有一柱来在楼上。琅琊 开阳县 上言,县南城门一柱飞去。光武皇帝 使来识视,良是,遂坚缚之,刻记年月日以名焉。”
达识[dá shí] ,释义:通达而有见识。
谨识[jǐn shí] ,释义:1.郑重记叙。","2.谓牢记于心。","3.郑重封识。
素不相识[sù bù xiāng shí] ,释义: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
自识[zì shí] ,释义:1.自己知道、认识。","2.自己记得。
姘识[pīn shí] ,释义:非夫妻关系的男女结识而有了性行为。
无意识[wú yì shí] ,释义:1.不是有意的;不知不觉的。","2.心理学范畴。指人的意识以外的、以内隐方式进行的心理过程。","3.也叫潜意识、下意识。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概念。包括各种原始冲动、本能、欲望、性欲。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人的动机、意图等的根源。
习识[xí shí] ,释义:1.谓逐渐形成而难以改变的认识。","2.熟知。
识力[shí lì] ,释义:识别事物的能力。
量识[liàng shí] ,释义:犹识量。器量见识。
含识[hán shí] ,释义:佛教语。谓有意识、有感情的生物,即众生。
故识[gù shí] ,释义:1.旧时的相识。唐 钱起《春夜宴任六昆季宅》诗:“向偶逢故识,兹夕愿披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孟阳 自以王官教授,与帝有潜龙之旧,而 李受、王猎,皆非帝故识。”","2.曾经见过。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一)》:“有一位太学生在试卷上大书:‘汉文帝 三字仿佛故识,但不知系 汉高祖 几代贤孙。’”
识量[shí liàng] ,释义:识度。
洞识[dòng shí] ,释义:通晓;透彻了解。
形识[xíng shí] ,释义:犹物象。
社会意识[shè huì yì shí] ,释义:哲学范畴。指社会生活的精神过程,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意识形式及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与“社会存在”相对。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识时达变[shí shí dá biàn] ,释义:认清时势,通达权变。
眼识[yǎn shí] ,释义:1.佛教语。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南朝 梁简文帝《六根忏文》:“眼识无明,易倾朱紫。”","2.眼光;见识。黄中黄《孙逸仙》:“李(李鸿章)无理议之信念,復无观察大局之眼识。”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然萌芽时代,岂能以今日我辈数千年后之眼识訾议之耶?”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五:“吴稚晖 的眼识的确精明,他于风尘中发现俊士。”
觉识[jué shí] ,释义:由一切感觉形成的知觉及思维活动。亦泛指知觉和意识。
闻识[wén shí] ,释义:1.知识;学问。","2.指有学识。
省识[shěng shí] ,释义:犹认识。
识羞[shí xiū] ,释义:自觉羞耻(多用于否定式):好不~。
似曾相识[sì céng xiāng shí] ,释义:好像曾经认识一样。
五识[wǔ shí] ,释义:1.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五根同色、声、香、味、触五境相合时所发生的五种感觉。","2.佛教语。指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佛家以此说明众生界和器世界的“妄现”。参阅唐元晓《起信论疏》卷上。
识曲[shí qǔ] ,释义:谓通晓音乐。
嘿识[hēi shí] ,释义:默默地记住。
识想[shí xiǎng] ,释义:意念;思想。
下意识[xià yì shí] ,释义:1.潜意识。","2.不知不觉地;没有意识地:枪声一响,他~地缩回了头。
识鉴[shí jiàn] ,释义:1.亦作“识鑑”。见地和鉴别人材能力。","2.见“识鉴”。
远识[yuǎn shí] ,释义:深远的见识;远见。
诠识[quán shí] ,释义:了解,理解。
唯识[wéi shí] ,释义:佛教语。谓一切事物皆为人的耳、目、口、鼻、身、意、神识、灵性等八识所变现,没有心外之物。
图识[tú shí] ,释义:谓以图作标记。
志识[zhì shí] ,释义:思想意识;见解。
识略[shí lüè] ,释义:识见和谋略。
才识[cái shí] ,释义:才能和见识:~卓异。
高识[gāo shí] ,释义:1.高明的见识。","2.指见识高明的人。
识见[shí jiàn] ,释义:知识和见闻;见识
识见[shí jiàn] ,释义:知识和见闻;见识
识者[shí zhě] ,释义:有见识的人。
不识闲儿[bù shí xiánr] ,释义:闲不住:他手脚~,从早忙到晚。
沈识[shěn shí] ,释义:1.深识。指高明的见解。《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二年》:“会稽王 昱 与 浩 书曰:‘属当厄运,危弊理极,足下沉识淹长,足以经济。’”","2.指见识深远。王闿运《严氏灵表》:“父讳 友信,以敦篤沉识,有闻於邦。”
六识[liù shí] ,释义: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前六识”。
魂识[hún shí] ,释义:心灵;魂灵。
器识[qì shí] ,释义:指人的气魄和见识。
题识[tí shí] ,释义:1.写上标记。《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曹操 徵 歆 ﹞宾客旧人送之者千餘人,赠遗数百金。歆 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宋 丁谓《丁晋公谈录》:“世宗 常令陶人应二十四气,烧瓦二十四片,各题识其节气。”","2.指标记。清 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五:“一令独餽古甎二十事,年号题识皆 秦 汉 物。”","3.犹题跋。宋 周密《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惜乎鉴定诸人……人品不高,目力苦短。凡经前辈品题者,尽皆拆去,故今御府所藏,多无题识。”明 宋濂《题周母李氏墓铭后》:“梁 太常卿 任昉 著《文章缘起》一卷,凡八十有五题,未尝有所谓题识者。题识之法,盖始见於 唐 而极盛於 宋,前人旧跡,或闇而弗彰,必假能言之士,歷道其故而申之,有如笺经家之疎云耳。非专事於虚辞也。”《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二年》:“﹝ 梁师成 ﹞多置书画卷轴於外舍,邀宾客纵观,得其题识,合意者輒密加汲引,执政、侍从,可阶而升。”叶圣陶《隔膜》:“悬空的煤油灯照得全室雪亮,连墙角挂着的那幅山水上的密行题识都看得清楚。”参见“题跋”。","4.犹题款。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十:“唐 咸通 十四年癸巳,凝式 是年生,故题识多自称癸巳人。”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下:“今日轻俊后生辈,乘酒纵笔,题识书画卷轴,有不着姓名,止题道号者,得不有愧於前辈乎?”
识宇[shí yǔ] ,释义:识见和器宇。
见多识广[jiàn duō shí guǎng] ,释义:阅历深,经验多。
目不识丁[mù bù shí dīng] ,释义:《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据说“丁”应写作“个”,因为字形相近而误。后来形容人不识字说“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
识微[shí wēi] ,释义:《易·繫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物之望。”后以“识微”指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向。
识才[shí cái] ,释义:识别,发掘有才能的人。
解识[jiě shí] ,释义:1.犹解释。","2.知晓;熟悉。
聪识[cōng shí] ,释义:谓聪明而记忆力强。
杂识[zá shí] ,释义:1.犹杂念。","2.犹杂记。古人多以此名书以见义。
新识[xīn shí] ,释义:犹新交。
识真[shí zhēn] ,释义:1.识别真相。","2.识认自然之道;认识本原。
素不相识[sù bù xiāng shí] ,释义: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
清识[qīng shí] ,释义:高见卓识。
不识抬举[bù shí tái ju] ,释义:不接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用于指责人)。
才识[cái shí] ,释义:才能和见识:~卓异。
阴识[yīn shí] ,释义:1.古代钟鼎器皿上的款识,有阴文、阳文之别,阴文的款识称“阴识”。","2.暗暗记住。","3.暗中看出。
先识[xiān shí] ,释义:先见远识。
识丁[shí dīng] ,释义:《旧唐书·张弘靖传》:“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后以“识丁”指识字。
似曾相识[sì céng xiāng shí] ,释义:好像曾经认识一样。
博识[bó shí] ,释义:学识丰富:多闻~。
搭识[dā shí] ,释义:结识。
有意识[yǒu yì shí] ,释义:主观上意识到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他这样做完全是~的。
业识[yè shí] ,释义:佛教语。谓十二因缘中的行缘识。指人投胎时心动的一念。
识途[shí tú] ,释义:认识道路。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
不识闲儿[bù shí xiánr] ,释义:闲不住:他手脚~,从早忙到晚。
情识[qíng shí] ,释义:1.谓感觉与知识。","2.犹情欲。","3.才情与识见。
目不识丁[mù bù shí dīng] ,释义:《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据说“丁”应写作“个”,因为字形相近而误。后来形容人不识字说“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
识远[shí yuǎn] ,释义:识见远大。语本 汉 王逸《〈楚辞章句〉叙》:“故智弥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识远。”宋 惠洪《赠蔡儒效》诗:“怀高识远不可屈,功成回首破甑堕。”
意识形态[yì shí xíng tài] ,释义:指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直接、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历史继承性,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
识变[shí biàn] ,释义:谓了解、认识事物之变化。
鉴识[jiàn shí] ,释义:亦作“鉴识”。审察辨识的能力。多指识别人才。
识习[shí xí] ,释义:知书习礼。泛指学识。
不识时务[bù shí shí wù] ,释义:《后汉书·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原意是不识抬举。后多用来指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
敏识[mǐn shí] ,释义:聪明博识。
识悟[shí wù] ,释义:谓对事物的认识和领悟。
识断[shí duàn] ,释义:见地和决断。
元识[yuán shí] ,释义:谓先天具备的认识能力。
识达[shí dá] ,释义:1.有识见,能洞达事理。","2.识鉴并洞达。
耳识[ěr shí] ,释义:1.佛教语。“六识”之一。指耳根对声境所发生的识别作用。","2.犹赏识。
有识之士[yǒu shí zhī shì] ,释义:有见识的人;有眼光的人。
谫识[jiǎn shí] ,释义:亦作“謭识”。识见浅陋。
不识时务[bù shí shí wù] ,释义:《后汉书·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原意是不识抬举。后多用来指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
拜识[bài shí] ,释义:敬辞,结识:闻名已久,无缘~。
有识之士[yǒu shí zhī shì] ,释义:有见识的人;有眼光的人。
伟识[wěi shí] ,释义:卓特的见识。亦指有卓见的人。明 胡应麟《诗薮·唐下》:“廷礼 去取精覈,特愜人心,真艺苑功人,词坛伟识也。”清 龚自珍《同年生胡户部集同人祀汉郑司农于寓斋……为韵语以谐之》:“同时有四君,伟识引余共。”
搭识[dā shí] ,释义:结识。
识面[shí miàn] ,释义:1.相见。唐 韩愈《答张彻》诗:“首敍始识面,次言后分形。”宋 陆游《赠应秀才》诗:“辱君雪里来叩门,自説辛勤求识面。”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河工奢侈之风》:“有为宾主数年,迄未识面者。”","2.见过面;熟识。唐 韩愈《顺宗实录四》:“贄 居 忠州 十餘年,常闭门不出入,人无识面者。”《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看着路傍,专望一识面之人经过此地,便是救星。”茅盾《虹》五:“从未有过一个仅仅识面的男子对她这样地关切,这样地热心,并且这样地努力想博她的欢心。”","3.犹世面。《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呸!你这死不见识面的货。”
识辨[shí biàn] ,释义:识别辨认。柳杞《好年胜景》四:“对于自己的母亲,孩子们有特别尖锐的识辨能力。”
识解[shí jiě] ,释义:犹见识,见解。《北齐书·永安王浚传》:“文宣 末年多酒,浚 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彼无识解,不知远大。”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得 茗柯 一发其旨,而斯诣不灭,特其识解虽超,尚未能尽穷底藴。”
不识抬举[bù shí tái ju] ,释义:不接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用于指责人)。
封识[fēng shí] ,释义:封缄并加标记。
识诣[shí yì] ,释义:犹见地。
识认[shí rèn] ,释义:1.辨识认定。","2.认识,相识。
无意识[wú yì shí] ,释义:1.不是有意的;不知不觉的。","2.心理学范畴。指人的意识以外的、以内隐方式进行的心理过程。","3.也叫潜意识、下意识。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概念。包括各种原始冲动、本能、欲望、性欲。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人的动机、意图等的根源。
下意识[xià yì shí] ,释义:1.潜意识。","2.不知不觉地;没有意识地:枪声一响,他~地缩回了头。
审识[shěn shí] ,释义:察知。
识味[shí wèi] ,释义:知味;辨味。
心识[xīn shí] ,释义:1.心志。","2.才智。","3.心智。","4.神志。","5.意识。","6.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
识局[shí jú] ,释义:1.识见器量。","2.识得局势;知机。
浅识[qiǎn shí] ,释义:1.识见肤浅。汉 徐干《中论·核辩》:“不论是非之性,不识曲直之理,期於不穷,务於必胜,以故浅识而好奇者,见其如此也。”《北史·阳固传》:“梁丘 寡智,王鮒 浅识。”邹鲁《中国同盟会》:“浅识之徒,或热血过甚,忧国过深,亦有因利乘便,图变掌权者。”","2.粗略地认识。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向着二十一世纪》:“外国客人可以访问我国的一些城市,看看市容、名胜和古迹,访问厂矿公社,可以赏心悦目,浅识 中华。”
史识[shǐ shí] ,释义:修史的见识。
识知[shí zhī] ,释义:1.知道;识察。","2.见识;知识。
前识[qián shí] ,释义:谓先见之明。
识器[shí qì] ,释义:识见器量。
社会意识[shè huì yì shí] ,释义:哲学范畴。指社会生活的精神过程,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意识形式及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与“社会存在”相对。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定识[dìng shí] ,释义:明确的见识;主见。
识义[shí yì] ,释义:识知义理。
旗识[qí shí] ,释义:同“旗帜”。章炳麟《别录》:“夫如是,则改正朔、易服色、异官号、变旗识,足以尽革命之能事矣。”参见“旗帜”。
识神[shí shén] ,释义:佛教语。心识,心灵。
识得[shí de] ,释义:懂得,知道。
无识[wú shí] ,释义:1.不懂;无知。","2.没有标记。识,通“誌”。
雅识[yǎ shí] ,释义:高明的识见。
辩识[biàn shí] ,释义:通晓。
识性[shí xìng] ,释义:审察事物、判别是非的禀性。
小识[xiǎo shí] ,释义:浅陋的见识。
默识[mò shí] ,释义:暗中记住。语出《论语·述而》:“默而识之。”《文选·孔融<荐祢衡表>》:“弘羊 潜计,安世 默识,以 衡 準之,诚不足怪。”李善 注引《汉书》:“张安世,字 少孺,为郎。上行幸 河 东,尝亡书三篋,詔问,莫能知,唯 安世 识之,具作其事。”唐 裴铏《传奇·昆仑奴》:“姬跃下榻执生手曰:‘知郎君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清 二石生《十洲春语·攟语》:“投赠诸什,皆默识成诵。”
意识形态[yì shí xíng tài] ,释义:指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直接、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历史继承性,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