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sài shàng qǔ] ,释义:1.新乐府辞。由汉横吹曲辞演化而来。见《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出塞》。","2.琵琶套曲。
大本曲[dà běn qǔ] ,释义:白族的曲艺。已有数百年历史。流行于 云南 大理白族自治州,有南腔和北腔之分。一人演唱,一人弹三弦伴奏。以白语为主,也有用汉语的。唱词格式大都是四句一组,前三句为七字句,第四句为五字句。后又在其基础上发展出“吹吹腔”,除有民间乐舞的特点外,还吸取了汉族戏剧的优点,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船夫曲[chuán fū qǔ] ,释义:散文。魏钢焰作。1961年发表。写一个革命者改变落后农场面貌的事迹。作品用歌曲《黄河船夫曲》统领全篇,将现实生活和历史联系起来,赞美中华民族的船夫精神。构思独特,诗情浓郁。
更衣曲[gēng yī qǔ] ,释义:唐 新乐府名,刘禹锡 作。以 汉 平阳公主 家歌者 卫子夫 侍 武帝 更衣得幸,于 元朔 元年立为皇后事为题材。参阅《乐府诗集·新乐府辞五·更衣曲》。
四弦曲[sì xián qǔ] ,释义:乐府《相和歌》的一部。《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四弦曲》郭茂倩 题解引《古今乐录》:“张永《元嘉技録》有《四弦》一曲,《蜀国四弦》是也,居相和之末,三调之首,古有四曲,其《张女四弦》、《李延年四弦》、《严卯四弦》三曲,闕《蜀国四弦》。节家旧有六解,宋 歌有五解,今亦闕。”南朝 梁简文帝、唐 李贺 等有《蜀国弦》拟作,咏 蜀 中故事。
凌波曲[líng bō qǔ] ,释义:1.唐天宝时乐曲名。","2.淩波曲:1.唐乐曲名。","3.词牌名。又名《醉太平》、《四字令》、《醉思凡》等。双调三十八字,平韵。又一体四十五字,仄韵。
船夫曲[chuán fū qǔ] ,释义:散文。魏钢焰作。1961年发表。写一个革命者改变落后农场面貌的事迹。作品用歌曲《黄河船夫曲》统领全篇,将现实生活和历史联系起来,赞美中华民族的船夫精神。构思独特,诗情浓郁。
仙韶曲[xiān sháo qǔ] ,释义:唐 代法曲的别称。因 文宗 时乐伎住处叫 仙韶院 而得名。
宴席曲[yàn xí qǔ] ,释义:我国西北地区回族、撒拉族民歌的一种形式。在喜庆节日中,主客对唱,以示庆祝;也有歌唱民间故事的。
携手曲[xié shǒu qǔ] ,释义:乐府歌曲名。属杂曲歌辞。
欸乃曲[ǎi nǎi qǔ] ,释义:1.乐府近代曲名。","2.词牌名。因元结诗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见《词谱》卷一。
大本曲[dà běn qǔ] ,释义:白族的曲艺。已有数百年历史。流行于 云南 大理白族自治州,有南腔和北腔之分。一人演唱,一人弹三弦伴奏。以白语为主,也有用汉语的。唱词格式大都是四句一组,前三句为七字句,第四句为五字句。后又在其基础上发展出“吹吹腔”,除有民间乐舞的特点外,还吸取了汉族戏剧的优点,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昆山曲[kūn shān qǔ] ,释义:见“崑曲”。
鸣珂曲[míng kē qǔ] ,释义:亦作“鸣珂巷”。唐 代京都 长安 胡同名。为当时妓女聚居之所。后因以为冶游场所的代称。唐 白行简《李娃传》:“尝游东市还,自 平康 东门入,将访友於西南。至 鸣珂曲,见一宅,门庭不甚广,而室宇严邃。闔一扉,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絶代未有。”元 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告辞了 鸣珂巷,待嫁那 韩辅臣。”明 汤式《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复有跨海征进之行故作此以书其怀》套曲:“丽春园 万马萧萧,鸣珂巷 众口嗷嗷,将一座翫江楼等闲白占了。”明 汤式《谒金门·闻嘲》曲:“你 鸣珂巷 艳娃,我 梁园 内社家。”
凤凰曲[fèng huáng qǔ] ,释义:此诗寓夫妻情投意合,有共同的爱好兴趣,能得到幸福。
淩波曲[líng bō qǔ] ,释义:1.唐 乐曲名。宋 王灼《碧鸡漫志》卷四:“帝在东都梦一女子高髻广裳拜而言曰:‘妾 凌波池 中龙女,久护宫苑,陛下知音,乞赐一曲。’帝为作《凌波曲》奏之池上,神出波间。”","2.词牌名。又名《醉太平》、《四字令》、《醉思凡》等。双调三十八字,平韵。又一体四十五字,仄韵。
棡鼓曲[gāng gǔ qǔ] ,释义:曲名。相传黄帝出师 涿鹿,以棡鼓为警卫,作棡鼓曲。或谓其曲辞本之 鲜卑。
南北曲[nán běi qǔ] ,释义:南曲与北曲的合称。南曲又称“南词”,北曲又称“北词”,故也合称为“南北词”。南曲以 唐 宋 大曲、宋 词为基础,曲调用五音阶,用韵以南方(今 江 浙 一带)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入四声。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
相思曲[xiāng sī qǔ] ,释义:古乐府曲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懊侬歌》郭茂倩 题解引 南朝 陈 智匠《古今乐录》:“《懊儂歌》者,晋 石崇、緑珠 所作,惟《丝布涩难缝》一曲而已,后皆 隆安 初民间讹謡之曲。宋少帝 更製新歌三十六曲,齐太祖 常谓之《中朝曲》,梁 天监 十一年,武帝 敕 法云 改为《相思曲》。”南朝 梁 王僧孺《春思》:“復闻黄鸟吟,今作《相思曲》。”
大堤曲[dà dī qǔ] ,释义:乐府西曲歌名。与《雍州曲》皆出《襄阳乐》。
大道曲[dà dào qǔ] ,释义:乐府杂曲歌辞。《太平御览》卷五八三引 晋 裴启《语林》:“谢镇西 著紫罗襦,据胡牀,在大市佛图门楼上弹琵琶,作《大道曲》。”曲辞见《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
带过曲[dài guò qǔ] ,释义:散曲小令的一种体式。小令本以一支为限,也有组织音律相衔接的两三支曲为一曲的,称为“带过曲”。初仅北曲小令中有之,后南曲也有仿效。有北带北、南带南、南北兼带各曲。
杨柳曲[yáng liǔ qǔ] ,释义:乐府《近代曲·杨柳枝》的别称。唐 白居易《和韦庶子远坊赴宴未夜先归之作兼呈裴员外》:“银烛忍抛《杨柳曲》,金鞍潜送石榴裙。”唐 崔涂《读<庾信集>》诗:“唯有一篇《杨柳曲》,江 南 江 北为君愁。”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楹联賸话》:“梁应来 绍壬 为撰楹帖云:‘一闋《荔支香》,听玉笛吹来,徧传 南海;双声《杨柳曲》,问金尊把处,忆否 西湖。’”亦称“杨柳歌”、“杨枝曲”。唐 孟郊《折杨柳》诗之二:“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枝疎缘别苦,曲怨为年多。”明 刘基《过苏州》诗之四:“陌上清歌最可听,谁知此是断肠声。就中更有《杨枝曲》,恨杀昏鸦及晓鶯。”
河中曲[hé zhōng qǔ] ,释义:即《河中之水歌》。乐府杂歌谣辞名。为 南朝 梁武帝 所创。
黄鹄曲[huáng hú qǔ] ,释义:古乐府曲名。据 汉 刘向《列女传·鲁寡陶婴》载:陶婴 少寡,不再嫁,“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黄鵠之早寡兮七年不双,鵷颈独宿兮不与众同。”因以名曲。清 姚鼐《感春杂咏》之八:“一为《黄鵠曲》,令我涕滂沱。”
渡江曲[dù jiāng qǔ] ,释义:借指《桃叶歌》。相传该歌为 晋 王献之 于 秦淮河 畔歌送其妾 桃叶 时作,其词云:“桃叶 復 桃叶,渡 江 不用檝。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见《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桃叶歌》引《古今乐录》。
哀蝉曲[āi chán qǔ] ,释义:曲名。相传 汉 武帝 因思 李夫人 而作。
吴娘曲[wú niáng qǔ] ,释义:古歌曲名。传为古歌妓 吴二娘 作。
长干曲[cháng gàn qǔ] ,释义:乐府《杂曲歌辞》名。
供奉曲[gòng fèng qǔ] ,释义:宫廷内演奏的歌曲。
清商曲[qīng shāng qǔ] ,释义:乐府歌曲名。声调比较清越,故名。据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分为《吴声歌》、《神弦歌》、《西曲歌》、《江南弄》、《上云乐》、《雅歌》六类,前三类保存了部分 南朝 民歌。旧题 汉 苏武《诗》之三:“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朱自清《中国歌谣·南北朝乐歌中的歌谣》:“清商曲中,歌谣最多。”
竹枝曲[zhú zhī qǔ] ,释义:即竹枝。
吴趋曲[wú qū qǔ] ,释义:亦省作“吴趋”。吴 地歌曲名。
塞上曲[sài shàng qǔ] ,释义:1.新乐府辞。由汉横吹曲辞演化而来。见《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出塞》。","2.琵琶套曲。
西洲曲[xī zhōu qǔ] ,释义:乐府《杂曲歌辞》名。
自度曲[zì dù qǔ] ,释义:1.谓在旧有曲调外,自行谱制新曲。","2.指在旧词调之外自己新创作的词调。
金缕曲[jīn lǚ qǔ] ,释义:词牌名。又名《贺新郎》、《乳燕飞》。亦作曲牌名。
凉州曲[liáng zhōu qǔ] ,释义:乐府《近代曲》名。
阳关曲[yáng guān qǔ] ,释义:1.琴曲名。即《阳关三迭》。详“阳关三叠”。","2.词牌名。因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西出阳关无故人”句而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大堤曲[dà dī qǔ] ,释义:乐府西曲歌名。与《雍州曲》皆出《襄阳乐》。
郢中曲[yǐng zhōng qǔ] ,释义:比喻高雅的诗作。
十大曲[shí dà qǔ] ,释义:指 宋 金 人所作并广泛流传的十首词。即 苏小小《蝶恋花》、邓千江《望海潮》、苏轼《念奴娇》、辛弃疾《摸鱼儿》、晏几道《鷓鸪天》、柳永《雨霖铃》、吴激《春草碧》、朱淑真《生查子》、蔡松年《石州慢》、张先《天仙子》。元 石德玉《紫云庭》第一折:“我唱的是《三国志》先饶十大曲。”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他便是风流 王焕 ……怀揣十大曲,袖褪《乐章集》,衣带鵪鶉粪,靴染气毬泥。”参阅 元 杨朝英《阳春白雪》前集卷一引《唱论》。
金缕曲[jīn lǚ qǔ] ,释义:词牌名。又名《贺新郎》、《乳燕飞》。亦作曲牌名。
凉州曲[liáng zhōu qǔ] ,释义:乐府《近代曲》名。
软舞曲[ruǎn wǔ qǔ] ,释义:唐 代一种舞蹈的乐曲。
宴席曲[yàn xí qǔ] ,释义:我国西北地区回族、撒拉族民歌的一种形式。在喜庆节日中,主客对唱,以示庆祝;也有歌唱民间故事的。
干安曲[gān ān qǔ] ,释义:在帝王出入时所奏乐曲名。
柳叶曲[liǔ yè qǔ] ,释义:曲名。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宣和 间,市井竞唱韵令…… 建炎 初,唱《柳叶曲》。”
横吹曲[héng chuī qǔ] ,释义:乐府歌曲名。汉 张骞 通使 西域,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 更造新曲二十八解,作为军中乐,马上演奏。原为乘舆的武乐,东汉 以给边地将军。魏 晋 以后,二十八解已亡。现存歌词,均系 魏 晋 以后文人作品。参阅 晋 崔豹《古今注·音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一·横吹曲题解》。
江南曲[jiāng nán qǔ] ,释义:乐府《相和曲》名。也称《江南可采莲》。古辞写 江 南采莲时的景色,纯用白描。参阅 唐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江南》。
本子曲[běn zi qǔ] ,释义:白语称为“本子枯”,“枯”即“曲”。与汉语所说的曲艺的曲含意相同。“本子”含有故事或事件的意思。
杖鼓曲[zhàng gǔ qǔ] ,释义:古乐曲名。用杖鼓伴奏的乐曲。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古曲悉皆散亡,顷年王师南征,得《黄帝炎》一曲於 交趾,乃杖鼓曲也。”原注:“炎,或作‘盐’。”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中:“唐诗‘媚赖 吴 娘唱是盐,更奏新声利骨盐’,谓之盐者吟行曲引之类,《乐府解题》谓之杖鼓曲也。”
清江曲[qīng jiāng qǔ] ,释义: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三仄韵。因其为 宋 苏庠 泛舟 清江 所作,故名。
平调曲[píng diào qǔ] ,释义:1.乐府《相和歌》的一部。有《长歌行》《短歌行》《猛虎行》《君子行》《燕歌行》《从军行》等。所用乐器有笙、笛、筑、瑟、琴、筝、琵琶七种。","2.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浙江宁海、象山、三门等地。传自新昌或宁波,尚无定论。演唱形式为高腔。
闲奏曲[xián zòu qǔ] ,释义:亦作“间奏曲”。戏曲或歌剧中在两幕(或场)之间演奏的小型器乐曲。
塘上曲[táng shàng qǔ] ,释义: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作《塘上行》。
凤台曲[fèng tái qǔ] ,释义:乐府《上云乐》七曲之一。 南朝 梁武帝 作,取首句“凤臺上,两悠悠”为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八·上云乐》 郭茂倩 题解引《古今乐录》:“《上云乐》七曲, 梁武帝 製,以代西曲。一曰《凤臺曲》。” 隋 江总 《横吹曲》:“簫声《凤臺曲》,洞吹龙钟管。”
阿那曲[ā nà qǔ] ,释义:词牌名。本为七言绝句,唐人以入乐府。旧题 杨太真 所作,宋 人又名《鸡叫子》。
铜鞮曲[tóng dī qǔ] ,释义:即《白铜鞮歌》。也称《襄阳蹋铜蹄》。乐府清商曲名。
相思曲[xiāng sī qǔ] ,释义:古乐府曲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懊侬歌》郭茂倩 题解引 南朝 陈 智匠《古今乐录》:“《懊儂歌》者,晋 石崇、緑珠 所作,惟《丝布涩难缝》一曲而已,后皆 隆安 初民间讹謡之曲。宋少帝 更製新歌三十六曲,齐太祖 常谓之《中朝曲》,梁 天监 十一年,武帝 敕 法云 改为《相思曲》。”南朝 梁 王僧孺《春思》:“復闻黄鸟吟,今作《相思曲》。”
鼓吹曲[gǔ chuī qǔ] ,释义:乐府歌曲名。古乐中有鼓吹乐,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历代鼓吹乐多有歌辞配合。
鼓子曲[gǔ zǐ qǔ] ,释义:曲艺的一种。流行于 河南 及 湖北 北部,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唱曲牌、有大牌子、小牌子、套曲、板头曲等四类。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弦、檀板、古筝、八角鼓等。以前大都是业余爱好者围桌坐唱,后来才上舞台演唱。
鹦鹉曲[yīng wǔ qǔ] ,释义:词牌名。一名《黑漆弩》,又名《学士吟》。
戏谑曲[xì xuè qǔ] ,释义:在意大利语中,Seherzo是“戏谑”的意思。
南北曲[nán běi qǔ] ,释义:南曲与北曲的合称。南曲又称“南词”,北曲又称“北词”,故也合称为“南北词”。南曲以 唐 宋 大曲、宋 词为基础,曲调用五音阶,用韵以南方(今 江 浙 一带)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入四声。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
警严曲[jǐng yán qǔ] ,释义:古代帝王车驾出行,止宿卫中所奏的乐曲。
甘州曲[gān zhōu qǔ] ,释义: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甘州子》。单调三十三字,平韵。
懊憹曲[ào náo qǔ] ,释义:亦作“懊儂曲”。亦作“懊恼曲”。即《懊憹歌》。
前溪曲[qián xī qǔ] ,释义:古乐府 吴 声舞曲。
秦姬曲[qín jī qǔ] ,释义:相传 荆轲 刺 秦王 时,王急,不知所措。姬人以琴音示 秦王 逃脱之方,后世称为《秦姬曲》。
紫芝曲[zǐ zhī qǔ] ,释义:相传 秦 末 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 避乱隐居,称 商山 四皓,作歌曰:“漠漠 商洛,深谷威夷。曄曄紫芝,可以疗飢。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駟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题作《采芝操》。
邯郸曲[hán dān qǔ] ,释义:古代 赵国 都城 邯郸 流行的舞曲。
自度曲[zì dù qǔ] ,释义:1.谓在旧有曲调外,自行谱制新曲。","2.指在旧词调之外自己新创作的词调。
青州曲[qīng zhōu qǔ] ,释义:即 青州 从事。
渔阳曲[yú yáng qǔ] ,释义:即《渔阳参挝》。南朝 梁 王僧孺《咏捣衣》:“散度《广陵》音,掺写《渔阳曲》。”宋 曾巩《送双渐之汉阳》诗:“可能频度《渔阳曲》,不负当年 鸚鵡洲。”参见“渔阳参挝”。
邯郸曲[hán dān qǔ] ,释义:古代 赵国 都城 邯郸 流行的舞曲。
带过曲[dài guò qǔ] ,释义:散曲小令的一种体式。小令本以一支为限,也有组织音律相衔接的两三支曲为一曲的,称为“带过曲”。初仅北曲小令中有之,后南曲也有仿效。有北带北、南带南、南北兼带各曲。
乾安曲[qián ān qǔ] ,释义:宋 代行大典,在帝王出入时所奏乐曲名。
筑城曲[zhù chéng qǔ] ,释义:乐府杂曲歌辞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筑城曲》宋 郭茂倩 题解:“马暠《中华古今注》曰:秦始皇 三十二年,得讖书云:‘亡 秦 者 胡。’乃使 蒙恬 击 胡,筑 长城 以备之。《淮南子》曰:秦 发卒五十万筑修城,西属流沙,北繫 辽水,东结 朝鲜,中国内郡輓车而餉之。后因有《筑城曲》,言筑 长城 以限 胡 虏也。又有《筑城睢阳曲》,与此不同。”
楚调曲[chǔ diào qǔ] ,释义:乐府《相和歌》的一部。有《白头吟》、《泰山吟》、《梁甫吟》、《东武吟》、《怨诗行》等。所用乐器有笙、笛、节、琴、筝、琵琶、瑟七种。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楚调曲序》。
凌波曲[líng bō qǔ] ,释义:1.唐天宝时乐曲名。","2.淩波曲:1.唐乐曲名。","3.词牌名。又名《醉太平》、《四字令》、《醉思凡》等。双调三十八字,平韵。又一体四十五字,仄韵。
罗唝曲[luó gòng qǔ] ,释义:曲名。又名望夫歌。
江南曲[jiāng nán qǔ] ,释义:乐府《相和曲》名。也称《江南可采莲》。古辞写 江 南采莲时的景色,纯用白描。参阅 唐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江南》。
清调曲[qīng diào qǔ] ,释义:乐府《相和歌》的一部。有《苦寒行》、《豫章行》、《董逃行》、《相逢狭路间行》、《塘上行》、《秋胡行》等。所用乐器有笙、笛、箎、节、琴、瑟、筝、琵琶八种。
阳关曲[yáng guān qǔ] ,释义:1.琴曲名。即《阳关三迭》。详“阳关三叠”。","2.词牌名。因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西出阳关无故人”句而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长干曲[cháng gàn qǔ] ,释义:乐府《杂曲歌辞》名。
轮唱曲[lún chàng qǔ] ,释义:歌唱演唱形式之一。所有声部都按同一旋律,但非同时出现,而是按一定时距先后歌唱,各声部相互追逐而又交迭出现,构成良好的和声效果。例如 冼星海 的《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