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今天词语大全网站要给大家提供的是描写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描写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部分词语有拼音和释义,描写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都摘录于汉语词典,希望这些描写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能够帮助到您。

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 ,释义: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g guān] ,释义: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愤怒到了极点。《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未雨绸缪[wèi yǔ chóu móu] ,释义:《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绸缪牖户。” 意思是说,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后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绸缪(chóumóu):修补。

木人石心[mù rén shí xīn] ,释义: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天经地义[tiān jīng dì yì] ,释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后用“天经地义”指正确的、不可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不容怀疑。经、义:道理。

如鱼得水[rú yú dé shuǐ] ,释义: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庄周梦蝶[zhuāng zhōu mèng dié] ,释义: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患得患失[huàn dé huàn shī] ,释义:没得到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怕失掉。《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原指忧患禄位之得失。后用来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太重。

庖丁解牛[páo dīng jiě niú] ,释义: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狼子野心[láng zǐ yě xīn] ,释义:比喻凶暴的人用心狠毒,野性难改。《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曲突徙薪[qū tū xǐ xīn] ,释义:《汉书·霍光传》里说,有一家的烟囱很直,有人劝主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搬开烟囱旁边的柴火,以免发生火灾。主人不听,不久果然发生了火灾。比喻事先预防以避免危险发生。突:烟囱。徙:迁移。

城狐社鼠[chéng hú shè shǔ] ,释义:也说社鼠城狐。城墙洞里的狐狸,土地庙里的老鼠。《晋书·谢鲲传》:“王敦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比喻凭借权势为非作歹的坏人。

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n hé] ,释义: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晋书·郭象传》:“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捕风捉影[bǔ fēng zhuō yǐng] ,释义:也说望风捕影。《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通“影”),终不可得。”这本是汉成帝时光禄大夫谷永谏成帝不要相信鬼神,揭穿巫师骗局的话。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

大腹便便[dà fù pián pián] ,释义:肚子肥大的样 子(含贬义)。《后汉书 边韶传》:“边孝先,腹便便。” 便(pián)。

班门弄斧[bān mén nòng fǔ] ,释义:鲁班是古代传说中著名的木工。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含有不自量力的意思。

老生常谈[lǎo shēng cháng tán] ,释义:老书生经常讲的话。比喻听厌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原作老生常谭。《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老生:年老的读书人。

论功行赏[lùn gōng xíng shǎng] ,释义: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不寒而栗[bù hán ér lì] ,释义: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栗:发抖。

返老还童[fǎn lǎo huán tóng] ,释义:老年人又恢复青春。形容老人充满了活力。

后起之秀[hòu qǐ zhī xiù] ,释义:《晋书·王忱传》:“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 后用“后起之秀”指后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多指年轻人)。

有备无患[yǒu bèi wú huàn] ,释义: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 ,释义: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高枕无忧[gāo zhěn wú yōu] ,释义:把枕头垫得高高的,安心地睡大觉。《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后多用来形容平安无事,无忧无虑。

老牛舐犊[lǎo niú shì dú] ,释义: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东汉杨彪因儿子杨修被曹操所杀而消瘦,曹操问他,他说:“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见《后汉书·杨彪传》。舐(shì):舔。

井底之蛙[jǐng dǐ zhī wā] ,释义: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华而不实[huá ér bù shí] ,释义:只开花而不结果。比喻表面好看,但没有实际内容。《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华:同“花”,开花。

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释义: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比喻颠倒是非。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释义: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名落孙山[míng luò sūn shān] ,释义:宋范公偁《过庭录》第六十一条记载,孙山考取了末名举人,回乡后,有人问他:“我的儿子考中没有?” 孙山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意思是榜上最后一名是孙山,你的儿子还在孙山的后边。后指考试没有考取或选拔时没被录取。解(jiè)。

一夔已足[yī kuí yǐ zú] ,释义: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未雨绸缪[wèi yǔ chóu móu] ,释义:《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绸缪牖户。” 意思是说,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后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绸缪(chóumóu):修补。

空中楼阁[kōng zhōng lóu gé] ,释义: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忍辱负重[rěn rǔ fù zhòng] ,释义:忍受屈辱来承担重任。《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鹬蚌相争[yù bàng xiāng zhēng] ,释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芒刺在背[máng cì zài bèi] ,释义:像芒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心中惶恐,坐立不安。《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侃侃而谈[kǎn kǎn ér tán] ,释义: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困兽犹斗[kùn shòu yóu dòu] ,释义:被围困住的野兽还要作最后的挣扎。比喻陷入绝境时还要挣扎顽抗。《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 ,释义: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三生有幸[sān shēng yǒu xìng] ,释义:客套话,表示难得的好运气(佛教称前生、今生和来生为三生)。

有备无患[yǒu bèi wú huàn] ,释义: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风声鹤唳[fēng shēng hè lì] ,释义:《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前秦苻坚带兵攻打东晋,被打得大败,逃走时听到风声 和鹤叫都以为是追兵。后用来形容人在非常害怕时听到一点声音,就十分恐慌紧张。唳(lì)。参见〔草木皆兵〕

过河拆桥[guò hé chāi qiáo] ,释义: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开诚布公[kāi chéng bù gōng] ,释义:以诚意相见,坦率无私地表示意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宋许月卿《次韵陈肇芳竽赠李相士》诗:“集思广益真宰相,开诚布公肝胆倾。”

人心如面[rén xīn rú miàn] ,释义:人的思想情况有如人的面貌各不相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释义:用抛掷木柴击火的办法灭火。比喻方法不对,反而使祸害扩大。《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抱:抛掷。薪:柴草。

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 ,释义: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见于《史记·平原君列传》)。后来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

程门立雪[chéng mén lì xuě] ,释义: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见于《宋史·杨时传》)。后来用“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受教。

天经地义[tiān jīng dì yì] ,释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后用“天经地义”指正确的、不可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不容怀疑。经、义:道理。

乘人之危[chéng rén zhī wēi] ,释义:趁别人困难、危急的时候去要挟或侵害人家。

与虎谋皮[yǔ hǔ móu pí] ,释义:也说与狐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是绝对办不到的。《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高土堆)之下。”

曲突徙薪[qū tū xǐ xīn] ,释义:《汉书·霍光传》里说,有一家的烟囱很直,有人劝主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搬开烟囱旁边的柴火,以免发生火灾。主人不听,不久果然发生了火灾。比喻事先预防以避免危险发生。突:烟囱。徙:迁移。

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 ,释义:原指犯上谋反。现也指罪大恶极。《汉书 杨恽传》:“称引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逆:叛逆。不 道:不合正轨,不合道德。

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释义:传说古代有一位老人名叫北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下决心要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河曲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可不会再增高了,凿去一点就少一点,终有一天要凿平的。”(见于《列子·汤问》)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论功行赏[lùn gōng xíng shǎng] ,释义: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释义:《淮南子·人间训》里说,古时有个住在边塞的老人丢了一匹马,后来这匹马居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后来就用“塞翁失马”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但也许因此得到好处。常与“安知非福”连用。

管鲍之交[guǎn bào zhī jiāo] ,释义: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以“管鲍之交”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者。”

瓜田李下[guā tián lǐ xià] ,释义:古诗《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后用“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井底之蛙[jǐng dǐ zhī wā] ,释义: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鸡鸣狗盗[jī míng gǒu dào] ,释义: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见于《史记·孟尝君列传》)。后来用“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释义:传说古代有一位老人名叫北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下决心要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河曲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可不会再增高了,凿去一点就少一点,终有一天要凿平的。”(见于《列子·汤问》)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空洞无物[kōng dòng wú wù] ,释义:空空洞洞,没有什么内容。多指言谈、文章极其空泛。

抛砖引玉[pāo zhuān yǐn yù] ,释义: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双管齐下[shuāng guǎn qí xià] ,释义:唐张璪(zǎo)善画松,能两手拿着笔同时作画,一画生枝,一画枯干。语见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后以“双管齐下”比喻两件事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采用。管:笔。

力不从心[lì bù cóng xīn] ,释义:心里想做,但力量或能力办不到。《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三令五申[sān lìng wǔ shēn] ,释义:再三地命令和告诫。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释义: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感恩图报[gǎn ēn tú bào] ,释义: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而设法报答。

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 ,释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老当益壮[lǎo dāng yì zhuàng] ,释义:年纪虽老而斗志更坚,干劲更大。《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当:应该。益:更加。

开天辟地[kāi tiān pì dì] ,释义:古代神话中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从此才有人类。后来用“开天辟地”比喻有史以来。辟:开辟。

当局者迷[dāng jú zhě mí] ,释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指下棋的人,旁观者指看棋的人。比喻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的考虑太多,认识不客观,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多多益善[duō duō yì shàn] ,释义:越多越好。《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益:更加。

发奸擿伏[fā jiān tī fú] ,释义:揭发隐藏的坏 人坏事。形容吏治精明。《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 擿(tī):揭发。伏:隐瞒的坏事。

牛鼎烹鸡[niú dǐng pēng jī] ,释义: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城狐社鼠[chéng hú shè shǔ] ,释义:也说社鼠城狐。城墙洞里的狐狸,土地庙里的老鼠。《晋书·谢鲲传》:“王敦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比喻凭借权势为非作歹的坏人。

士别三日[shì bié sān rì] ,释义:指别人有进步眼光看待别人。

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 ,释义: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见于《史记·平原君列传》)。后来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

夜郎自大[yè láng zì dà] ,释义:汉代西南邻国中,夜郎国(在今贵州西部)最大。夜郎国的国君问汉朝使臣道:“你们汉朝大呢?还是我们夜郎国大呢?”(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后来用“夜郎自大”比喻妄自尊大。

老妪能解[lǎo yù néng jiě] ,释义:妪:老年妇女。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形容诗文明白易懂。

江郎才尽[jiāng láng cái jìn] ,释义:南朝江淹年少时以文才著称,晚年诗文无佳句,人们说他才尽了。后来用“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力不从心[lì bù cóng xīn] ,释义:心里想做,但力量或能力办不到。《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分崩离析[fēn bēng lí xī] ,释义: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不可收拾。《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分崩:分裂。离析:涣散。

水深火热[shuǐ shēn huǒ rè] ,释义:比喻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痛苦。《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鸟尽弓藏[niǎo jìn gōng cáng] ,释义:比喻事情成功以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见〖兔死狗烹〗。

弄巧成拙[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释义:本想卖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宋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巧:聪明。拙:笨。

危如累卵[wēi rú lěi luǎn] ,释义:也说危于累卵。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很容易倒下来打碎。比喻情况非常危险。《战国策·秦策四》:“君危于累卵。” 累(lěi)。

寸草春晖[cùn cǎo chūn huī] ,释义:唐代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后来用“寸草春晖”比喻父母恩情子女难以报答。

开诚布公[kāi chéng bù gōng] ,释义:以诚意相见,坦率无私地表示意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宋许月卿《次韵陈肇芳竽赠李相士》诗:“集思广益真宰相,开诚布公肝胆倾。”

庖丁解牛[páo dīng jiě niú] ,释义: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防微杜渐[fáng wēi dù jiàn] ,释义: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时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宋胡安国《春秋传·文公九年》:“故至而特书,以示防 微杜渐之意,其为世虑深矣。” 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堵。渐:事物发展的开端。

九牛一毛[jiǔ niú yī máo] ,释义: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间不容发[jiān bù róng fà] ,释义:相隔得非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也比喻文字精练、严谨,没有一点破绽。发(fà)。

黔驴技穷[qián lǘ jì qióng] ,释义: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中说,黔地无驴,有人从外地带来一头,放牧在山里。老虎看见驴是个庞然大物,以为是神,老远就躲开了。后来逐渐靠近,加以戏弄,驴大怒,踢了老虎一脚。老虎看透驴的本事不过如此,就把它吃掉了。后用“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再无办法了。

一毛不拔[yī máo bù bá] ,释义:一根毛也不肯拔。比喻极端吝啬。《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释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 反:类推。

门可罗雀[mén kě luó què] ,释义:门外可以张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没有什么人来往。《史记·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罗:网。

门可罗雀[mén kě luó què] ,释义:门外可以张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没有什么人来往。《史记·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罗:网。

万死不辞[wàn sǐ bù cí] ,释义: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两败俱伤[liǎng bài jù shāng] ,释义:双方争斗,都受到损失,谁也没有得到好处。

江郎才尽[jiāng láng cái jìn] ,释义:南朝江淹年少时以文才著称,晚年诗文无佳句,人们说他才尽了。后来用“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开卷有益[kāi juàn yǒu yì] ,释义: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收益。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太宗(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百发百中[bǎi fā bǎi zhòng] ,释义:射箭、打枪、打炮等每次都能打中目标。《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后也用来形容料事有充分把握。中(zhòng)。

一窍不通[yī qiào bù tōng] ,释义: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 ,释义:脍和炙都是美味的食品。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宣和书谱》卷一○:“(韩偓)所著歌诗颇多,其间绮丽得意者数百篇,往往脍炙人口。” 炙(zhì):烤肉。

空中楼阁[kōng zhōng lóu gé] ,释义: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百感交集[bǎi gǎn jiāo jí] ,释义: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

死而不朽[sǐ ér bù xiǔ] ,释义:指身虽死而言论、事业等长存。

如火如荼[rú huǒ rú tú] ,释义:《国语·吴语》:“…望之如荼…望之如火。”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气势旺盛或热烈。荼(tú):一种茅草的白花。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释义:用抛掷木柴击火的办法灭火。比喻方法不对,反而使祸害扩大。《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抱:抛掷。薪:柴草。

饮醇自醉[yǐn chún zì zuì] ,释义: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司空见惯[sī kōng jiàn guàn] ,释义:相传唐代司空(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李绅请卸任和州刺史(古代一州的行政长官)刘禹锡喝酒,席上叫歌伎劝酒。刘做诗:“䰀鬌(wǒtuǒ)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语出唐代孟棨《本事诗》)现在用“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大笔如椽[dà bǐ rú chuán] ,释义: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刎颈之交[wěn jǐng zhī jiāo] ,释义: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九牛一毛[jiǔ niú yī máo] ,释义: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鸡鸣狗盗[jī míng gǒu dào] ,释义: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见于《史记·孟尝君列传》)。后来用“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开门揖盗[kāi mén yī dào] ,释义:打开大门,恭敬地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害。《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揖(yī):拱手行礼。

梁上君子[liáng shàng jūn zǐ] ,释义:汉代陈寔的家里,夜间来了一个窃贼,躲在屋梁上,陈寔把他叫做梁上君子(见于《后汉书·陈寔传》),后来就用“梁上君子”做窃贼的代称。

双管齐下[shuāng guǎn qí xià] ,释义:唐张璪(zǎo)善画松,能两手拿着笔同时作画,一画生枝,一画枯干。语见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后以“双管齐下”比喻两件事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采用。管:笔。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 ,释义: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画龙点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 ,释义:传说梁代张僧繇(yóu)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走。听到的人不相信,偏叫他点上。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见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克勤克俭[kè qín kè jiǎn] ,释义: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火树银花[huǒ shù yín huā] ,释义:形容灯光和烟火灿烂绚丽。多用于节日夜晚。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郑人买履[zhèng rén mǎi lǚ] ,释义: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门庭若市[mén tíng ruò shì] ,释义: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往来人很多,十分热闹。《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庭:院子。

合浦珠还[hé pǔ zhū huán] ,释义:《后汉书·孟尝传》记载,靠近合浦的海里本来出产珍珠,由于太守贪财,榨取无厌,珍珠迁到了交阯。后来孟尝做太守,革除了弊政,珍珠就又回到了合浦。后用“合浦珠还”比喻人去而复回或物失而复得。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