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凉亭的亭组四字词语

今天词语大全网站要给大家提供的是亭凉亭的亭组四字词语,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亭凉亭的亭组四字词语,部分词语有拼音和释义,亭凉亭的亭组四字词语都摘录于汉语词典,希望这些亭凉亭的亭组四字词语能够帮助到您。

鼻亭[bí tíng] ,释义:1.古地名。在今 湖南 道县 北,接 永州市 界。相传 舜 封弟 象 于此。《汉书·昌邑王刘贺传》“舜 封 象 於 有鼻”唐 颜师古 注:“有鼻 在 零陵,今 鼻亭 是也。”","2.指 舜 弟 象。亦借指动物之象。清 吴伟业《象》诗:“神象何年至,传闻自战塲…… 越 人归驾驭,未许鼻亭狂。”

鹄亭[hú tíng] ,释义:见“鵠奔亭”。

县亭[xiàn tíng] ,释义:泛称一般地方行政机关。亭为 秦 汉 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关。

松风亭[sōng fēng tíng] ,释义:古亭名。在 广东 惠阳县 东。

写韵亭[xiě yùn tíng] ,释义:见“写韵”。

津门亭[jīn mén tíng] ,释义:东汉 洛阳 津门 所设之亭。

平亭[píng tíng] ,释义:谓研究斟酌,使得其平。亦泛指评议。

亭佐[tíng zuǒ] ,释义:亭长的副手。

短长亭[duǎn cháng tíng] ,释义:短亭和长亭的并称。

谢亭[xiè tíng] ,释义:见“谢公亭”。

子云亭[zǐ yún tíng] ,释义:在 四川省 绵阳县。相传为 西汉 学者 扬雄 读书处,扬雄 字 子云,故名。

沧浪亭[cāng làng tíng] ,释义:江苏省 苏州市 名园之一。原为 五代 吴越 广陵王 钱元璙 的花园,后归 宋 苏舜钦。舜钦 在园内建亭曰“沧浪”,遂因亭名园。后又为 韩世忠 所有,俗称 韩王园。园内假山起伏,古木葱茏,径幽水曲,颇具一格。元 陈孚《平江》诗:“沧浪亭 下望 姑苏,千尺飞桥接 太湖。”参阅 宋 苏舜钦《沧浪亭记》、宋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园策》。

亭父[tíng fù] ,释义:亭卒。

调亭[diào tíng] ,释义:见“ 调停 ”。

池亭[chí tíng] ,释义:池边的亭子;水池和亭台。

八卦亭[bā guà tíng] ,释义:八卦亭坐落在三清殿与混元殿之间的八卦亭,突出地体现了道教教义特征,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物。

螺亭[luó tíng] ,释义:古亭名。故址在今 江西省 赣州市 。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螺亭 在 南康郡 。昔有一女採螺为业,曾宿此亭,夜闻空中雨声,乃见众螺张口而至,便乱噉其肉,明日惟有骨存焉,故号此亭为 螺亭 。”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四:“薄暮渔樵人去尽,碧溪青嶂遶 螺亭 。”

宋亭[sòng tíng] ,释义:宋玉 故宅中的亭子。

皋亭[gāo tíng] ,释义:亦作“皋亭”。山名。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北郊。南宋 时为 临安 防守要隘,元 兵至,宋 君臣在此投降。俗称 半山。明 王世贞《满江红》词:“北面生看臣 构 在,南枝死望中原復。痛他年降表出 皋亭,鴟夷目。”郁达夫《步何君<半山娘娘庙题壁>续成》诗:“看遍野梅三百树,皋亭 山色暮苍苍。”

玉亭[yù tíng] ,释义:玉立。

置亭[zhì tíng] ,释义:驿置邮亭。

燕亭[yàn tíng] ,释义:休息用的亭子。

亭燧[tíng suì] ,释义: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

客亭[kè tíng] ,释义:1.供游客休息游玩的亭子。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此水便成浄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 濠 梁之性,物我无违矣。”","2.犹驿亭。古代迎送官员或宾客的处所。南朝 梁 刘潜《北使还与永丰侯书》:“足践寒地,身犯朔风,暮宿客亭,晨炊謁舍。”唐 朱庆馀《送窦秀才》诗:“江 南才子日纷纷,少有篇章得似君。清话未同山寺宿,离歌已向客亭闻。”《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癸酉至 长安,永兴 节度副使 安友规、巡检 乔守温 出迎 王益,置酒於客亭。”胡三省 注:“诸州镇皆有客亭,以为迎送、宴饯之所。”

敬亭山[jìng tíng shān] ,释义:山名。在 安徽省 宣州市 北。一名 昭亭山,又名 查山。山上有 敬亭,相传为 南朝 齐 谢朓 赋诗之所,山以此名。山高数百丈,千岩万壑,为近郊名胜。唐 李白 有《独坐敬亭山》诗。参阅《清一统志。安徽·宁国府一》。

亭当[tíng dāng] ,释义:妥当;合宜。

魂亭[hún tíng] ,释义:旧俗出葬时安置死者灵牌的纸亭。

柯亭笛[kē tíng dí] ,释义:传为 汉 蔡邕 用 柯亭 竹所制的笛子。后泛指美笛。也比喻良才。

向吴亭[xiàng wú tíng] ,释义:古亭名。地在今 江苏 丹阳县。唐 杜牧《润州》诗之一:“向吴亭 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冯集梧 注引《一统志》:“向吴亭 在 丹阳 县治南。”向,一本作“句”。唐 陆龟蒙《润州送人往长洲》诗:“秋来频上 向吴亭,每上思归意剩生。”

谢公亭[xiè gōng tíng] ,释义:亭名。在 安徽省 宣州市 北郭外。相传为 谢朓 送 范云 赴 零陵 之地。唐 李白 有《谢公亭》诗。亦省称“谢亭”。南朝 梁元帝《玄览赋》:“经 谢亭 而帐饮,想 彦伯 之高风。”唐 李洞《送张乔下第归宣州》诗:“无成来往过,折尽 谢亭 松。”

亭决[tíng jué] ,释义:谓公正的判断。 清 曾国藩 《苗先簏墓志铭》:“﹝ 先簏 ﹞暇则徒步造访诸君,与辨论前世音学,暨近人 江 、 戴 、 段 、 孔 诸家,部分之多寡,意指之得失,褒讥亭决,穷日夜不倦。”

乡亭[xiāng tíng] ,释义:1.乡中公舍。","2.爵名。","3.犹乡里,同乡的人。

扈亭[hù tíng] ,释义:扈亭《水经注》:『河水又东,经卷之扈亭北。《春秋左传》:“文公七年,晋赵盾与诸侯盟于扈。

征虏亭[zhēng lǔ tíng] ,释义:亭名。在今 江苏省 江宁县 东。

亭寺[tíng sì] ,释义:驿站。寺,办公的官署。

玄亭[xuán tíng] ,释义:汉 扬雄 曾著《太玄》,其在 四川 成都 住宅遂称 草玄堂 或 草玄亭,亦简称“玄亭”。

平亭[píng tíng] ,释义:谓研究斟酌,使得其平。亦泛指评议。

江亭怨[jiāng tíng yuàn] ,释义:词牌名。又名《荆州亭》、《清平乐令》。双调。前、后片各四句,共四十六字。前、后片逢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仄声韵。

亭场[tíng chǎng] ,释义:古代煮盐的地方。

亭队[tíng duì] ,释义:亭燧。

称亭[chēng tíng] ,释义:亦作“称停”。称量平正。比喻公正,恰当。

樟亭[zhāng tíng] ,释义:古地名。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为观潮胜地。唐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挥手 杭越 间,樟亭 望潮还。”明 高濂《玉簪记·命试》:“樟亭 风露不惯游,河桥车马当先后。”

亭皋[tíng gāo] ,释义:亦作“亭皐”。水边的平地。

亭曈[tíng tóng] ,释义:旭日,初出的太阳。

旅亭[lǚ tíng] ,释义:谓路边供旅人暂时休息的处所。清 黄景仁《舟泊偕稚存饮江市次韵》:“小住征橈醉旅亭,晚鐘烟外正星星。”

孟亭[mèng tíng] ,释义:亭名。在今 湖北省 钟祥 县境内。

乐亭调[yuè tíng diào] ,释义:见“乐亭大鼓”。

孤亭[gū tíng] ,释义:孤立的亭子。

御亭[yù tíng] ,释义:三国 吴大帝 孙权 所建的亭子,后即以为地名。南朝 梁 庾肩吾《乱后行经吴御亭》诗:“御亭 一回望,风尘千里昏。”唐 王维《送元中丞转运江淮》诗:“东南 御亭 上,莫使有风尘。”赵殿成 笺注:“《太平寰宇记》:‘御亭驛 在 常州 东南一百三十里。’《舆地志》云:‘御亭 在 吴县 西六十里,吴大帝 所立…… 开皇 九年置为驛,十八年改为 御亭驛。李袭誉 改为 望亭驛。’”

兰亭帖[lán tíng tiē] ,释义:又称《禊帖》、《兰亭集序帖》。著名的行书法帖。东晋 王羲之 书。穆帝 永和 九年,三月上巳,羲之 和 谢安、孙绰 等修禊于 山阴(今 浙江 绍兴)兰亭,临流赋诗,羲之 草序,用蚕茧纸、鼠须笔书之。书法遒媚劲健,绝代更无,为 隋 唐 诸家师法。惜 唐 宋 两代,真本已亡。临摹本甚多,以 欧阳询 的“定武本”、褚遂良 的“神龙本”颇能近真。此外摹写翻刻者多至数十百,而善本鲜见。宋 王安石《用前韵寄蔡天启》:“谁珍 坛山 刻,共赏《兰亭帖》。”

斋亭[zhāi tíng] ,释义:供斋祠用的亭子。《北齐书·陈述祖传》:“初 述祖 父为 光州,於城南小山起斋亭,刻石为记。”清 顾蔼吉《隶辨·华山亭碑》:“此碑先脩斋亭,在其年之正月脩庙。”

戎亭[róng tíng] ,释义:边境哨所。

亭童[tíng tóng] ,释义:羽饰纷披貌。

日观亭[rì guān tíng] ,释义:亭名,在日观峰上。

石亭[shí tíng] ,释义:石造的亭子。

街泉亭[jiē quán tíng] ,释义:见“街亭”。

亭榭[tíng xiè] ,释义:亭阁台榭。

苕亭[tiáo tíng] ,释义:高峻貌。

亭民[tíng mín] ,释义:1.驿亭附近的居民。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八:“安阳 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輒杀人……亭民曰:‘此不可宿,前后宿此,未有活者。’”","2.即亭户。宋 梅尧臣《送朱表臣职方提举运盐》诗:“国用必餘资,亭民无滞物。”《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开庆元年》:“先是 丁大全 使其私人为 浙西 提举常平,尽夺亭民盐本钱,充献羡之数,不足则估籍虚摊,一路骚动。”

亭轩[tíng xuān] ,释义:有窗槛的亭形建筑。

烟水亭[yān shuǐ tíng] ,释义:古迹。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甘棠湖 上。宋 周敦颐 子司封郎官 寿 建。取薄烟笼水之意以为名。亭久废,清 康熙 五十九年重建。见《嘉庆一统志·九江府·古迹》。

短亭[duǎn tíng] ,释义:离城五里的亭子叫短亭(离城十里的亭子叫长亭)

危亭[wēi tíng] ,释义:耸立于高处的亭子。

旗亭[qí tíng] ,释义:1.市楼。古代观察、指挥集市的处所,上立有旗,故称。《史记·三代世表褚少孙论》:“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文选·张衡<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薛综 注:“旗亭,市楼也。”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龙华寺》:“里有土臺,高三丈,上有二精舍。赵逸 云:‘此臺是中朝旗亭也,上有二层楼,悬鼓击之以罢市。’”唐 王勃《临高台》诗:“旗亭百队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唐 杜甫《入衡州》诗:“旗亭壮邑屋,烽櫓蟠城隍。”","2.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唐 刘禹锡《武陵观火》诗:“花县与琴焦,旗亭无酒濡。”宋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词:“旗亭唤酒,付与 高阳 儔侣。”清 钱泳《履园丛话·报应·德报》:“其人得金后,为旗亭业,居数年,颇获利。”郁达夫《八月初三夜发东京口占别张杨二子》:“四壁旗亭争赌酒,六街灯火远随车。”

吴亭[wú tíng] ,释义:1.地名,即庱亭。在今江苏丹阳县东、武进县西,三国吴孙权曾射虎于此。","2.泛指吴地之亭。

驿亭[yì tíng] ,释义:1.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古时驿传有亭,故称。","2.指管理驿亭的人。

琵琶亭[pí pá tíng] ,释义:亭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西,长江 东南岸。唐 白居易 任 江州 司马时,送客 湓浦口,夜闻邻舟琵琶声,作《琵琶行》,后人因以名亭。宋 辛弃疾《玉楼春·有自九江以石中作观音像持送者因以词赋之》词:“琵琶亭 畔多芳草,时对 香炉峯 一笑。”清 赵翼《守风遣闷》诗:“琵琶亭 畔雨如丝,津吏拦江一缆维。”

炉亭[lú tíng] ,释义:专供岁末或冬季安放火炉的亭子。宋 岳珂《桯史·太学祭斋碑》:“国学以古者五祀之义,凡列斋扁榜,至除夕,必相率祭之,遂以为炉亭守岁之酌。”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二:“沙随先生 云:‘往年在太学炉亭中,以此语同舍。’”宋 叶适《送叶任道教授之官静江》诗:“炉亭雪深叫孤鸿,传书为愬 明光宫。”

墨妙亭[mò miào tíng] ,释义:1.亭名。在 浙江 吴兴 旧 湖州府 署内。宋 熙宁 五年,孙莘老 任 吴兴 太守时,筑亭收藏境内自 汉 以来古文遗刻,故名 墨妙亭。苏轼 为此作《墨妙亭记》。","2.亭名。在 江苏 太仓 城北 淮云寺 中。元 浙江 军器提举官 顾信 与 赵孟頫 友好,将所得 赵 书刻于石上,并筑亭保护,故名。

短亭[duǎn tíng] ,释义:离城五里的亭子叫短亭(离城十里的亭子叫长亭)

玉亭[yù tíng] ,释义:玉立。

酷寒亭[kù hán tíng] ,释义:本杂剧名,元 杨显之 撰。演 郑嵩 杀 萧娥,发配 沙门岛 事。因儿女曾于风雪交加、寒冷无比时送饭于亭,故取为剧名。亦借指饥寒落魄者的住处。

兰亭序[lán tíng xù] ,释义: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行书法帖。东晋 穆帝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 与 谢安、孙绰 等四十一人,在 山阴(今 浙江 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并由 羲之 作序。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唐 时为 太宗 所得,推为 王 书代表,曾命 赵模 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 死,以真迹殉葬。存世 唐 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石刻首推“定武本”。

亭主[tíng zhǔ] ,释义:驿亭的管理人。

香远亭[xiāng yuǎn tíng] ,释义:亭名。

亭毓[tíng yù] ,释义:犹亭育。

官亭[guān tíng] ,释义:古代供过往官吏食宿的处所。

松亭[sōng tíng] ,释义:1.松间之亭。","2.古关名。故址在今河北宽城县西南。地势险要,为战略要地,宋辽时自燕京(今北京城西南)至中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西)的交通要道。

官亭[guān tíng] ,释义:古代供过往官吏食宿的处所。

孺亭[rú tíng] ,释义:汉 徐穉(字 孺子)之祠。故址在今 南昌市。唐 罗隐《锺陵见扬秀才》诗:“孺亭、滕阁 少踟蹰,三度南游一事无。”

癸水亭[guǐ shuǐ tíng] ,释义:山顶景观:八面来风,眼界开阔,放眼四望,江山美景环山皆是,景致与山腰处有所不同。伏龙洲上农舍菜地依稀可见,独秀峰旁基督教堂的白楼尖顶,乡土间透出浓郁的异地风情。

五亭[wǔ tíng] ,释义:古迹名。白苹亭、集芳亭、山光亭、朝霞亭、碧波亭 的合称。故址在今 浙江 湖州市 白苹洲。唐 开成 三年 杨汉公 为刺史时建。唐 白居易《白苹洲五亭记》:“湖州 城东南二百步,抵 霅溪,溪连 汀洲,洲一名 白苹 ……至 开成 三年,弘农 杨君 为刺史,乃疏四渠,濬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宋 张先《倾杯·吴兴》词:“横塘水静,花窥影,孤城转。浮玉无尘,五亭 争景;画桥对起,垂虹不断。”

亭居[tíng jū] ,释义:水静止貌。

亭鄣[tíng zhāng] ,释义:见“亭障”。

亭台[tíng tái] ,释义:凉亭、亭子。

丘亭[qiū tíng] ,释义:空亭。《汉书·息夫躬传》:“躬 归国,未有第宅,寄居丘亭。”颜师古 注:“张晏 曰:‘丘亭,野亭名。’此説非也。丘,空也。”宋 陆游《夜思》诗:“经年寄孤舫,终夜托丘亭。”

吴亭[wú tíng] ,释义:1.地名,即庱亭。在今江苏丹阳县东、武进县西,三国吴孙权曾射虎于此。","2.泛指吴地之亭。

酒亭[jiǔ tíng] ,释义:设有酒座的亭子。

野史亭[yě shǐ tíng] ,释义:金 元好问 之亭名。《金史·文艺传下·元好问》:“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 金源氏 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 汉 唐,国亡史作,已所当任。时 金国 实録在 顺天 张万户 家,乃言於 张,愿为撰述,既而为 乐夔 所沮而止。好问 曰:‘不可令一代之跡泯而不传。’乃搆亭於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纂修《金史》,多本其所著云。”吴梅《自题风洞山传奇八绝句》之七:“野史亭 中秋草没,桂林 云气胜 临安。”郁达夫《盛夏闲居读唐宋以来各家仿渔洋例成诗八首·元遗山》:“伤心怕读《中州集》,野史亭 西夕照寒。”

鲈乡亭[lú xiāng tíng] ,释义:亭名。在 江苏省 吴江市 东 长桥 上,亭旁曾有 春秋 越 范蠡、晋 张翰、唐 陆龟蒙 画像。宋 苏轼 有《戏书吴江三贤画像》诗,因名亭曰 三高亭,且更为塑像。后 绍兴 年间 林肇 为令,作序江上,更名“鱸乡亭”。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 宋 ﹞ 陈文惠公 尧佐《吴江诗》云:‘平波渺渺烟苍苍,菰蒲纔熟杨柳黄,扁舟繫岸不忍去,西风斜日鱸鱼乡。’后人於其地立 鱸乡亭。”参阅 宋 龚明之《中吴纪闻·三高亭》、《嘉庆一统志·苏州府·古迹》。

幔亭[màn tíng] ,释义:1.用帐幕围成的亭子。","2.指福建武夷山。因山上有幔亭峰胜境,故称。

燕喜亭[yàn xǐ tíng] ,释义:亭名。在 广东省 连县 城内 北山 下。

亭面[tíng miàn] ,释义:刻面宝石腰部以下,除底面之外的所有翻面,包括亭部主翻及下分裂翻。

红亭[hóng tíng] ,释义:1.红色的亭子。","2.犹长亭。路途中行人休憩、送别之处。

擡亭[tái tíng] ,释义:同“抬亭”。即抬阁。

鹄奔亭[hú bēn tíng] ,释义:古亭名。地在 广东省 肇庆市 南。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六:“九江 何敞 为 交州 刺史,行部至 苍梧 高要,宿 鵠奔亭。夜半有一女子,自称 苏娥,字 始珠,广信 人,到此亭,为亭长 龚寿 所杀。敞 遣吏捕问,具服,乃斩之。”后用为平冤之典。亦省称“鵠亭”。南朝 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则 梧丘 之魂,不愧於沉首;鵠亭 之鬼,无恨於灰骨。”

亭塞[tíng sāi] ,释义:泛指边防要地。

亭邮[tíng yóu] ,释义:古代沿途设置、供送文书的人和旅客歇宿的馆舍。《说文·木部》:“桓,亭邮表也。”徐锴 繫传:“亭邮立木为表……古者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邮,过也,所以止过客也。”《宋史·礼志十一》:“绍兴 二年十一月,礼部、太常寺言:‘渊圣皇帝 御名,见於经传义训者,或以威武为义,或以回旋为义,又为植立之象,又为亭邮表名,又为圭名,又为姓氏,又为木名,当各以其义类求之。’”

野亭[yě tíng] ,释义:野外供人休息的亭子。

亭院[tíng yuàn] ,释义:造有凉亭、楼阁等建筑物的庭园或花园。

谢亭[xiè tíng] ,释义:见“谢公亭”。

卢亭[lú tíng] ,释义:卢亭(又称为卢馀)是传说中的一种半人半鱼的生物,为中国东晋年间地方民变首领卢循之后,居于香港大奚山上(大奚山为今大屿山和香港岛等岛屿的合称)1,相传为蜑家人的始祖。

旗亭[qí tíng] ,释义:1.市楼。古代观察、指挥集市的处所,上立有旗,故称。《史记·三代世表褚少孙论》:“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文选·张衡<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薛综 注:“旗亭,市楼也。”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龙华寺》:“里有土臺,高三丈,上有二精舍。赵逸 云:‘此臺是中朝旗亭也,上有二层楼,悬鼓击之以罢市。’”唐 王勃《临高台》诗:“旗亭百队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唐 杜甫《入衡州》诗:“旗亭壮邑屋,烽櫓蟠城隍。”","2.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唐 刘禹锡《武陵观火》诗:“花县与琴焦,旗亭无酒濡。”宋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词:“旗亭唤酒,付与 高阳 儔侣。”清 钱泳《履园丛话·报应·德报》:“其人得金后,为旗亭业,居数年,颇获利。”郁达夫《八月初三夜发东京口占别张杨二子》:“四壁旗亭争赌酒,六街灯火远随车。”

新亭[xīn tíng] ,释义:亭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江宁县 南。

亭舍[tíng shè] ,释义:驿亭的客舍。

戏亭[xì tíng] ,释义:古地名。在今 陕西 临潼 东北 戏水 西岸。一名 幽王城、幽王垒。相传 周幽王 宠 褒姒,举烽火戏弄诸侯,后被 犬戎 击败,身死于此。参阅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

闾亭[lǘ tíng] ,释义:指乡里;民间。

亭刃[tíng rèn] ,释义:刺杀。亭,通“揨”。

芜蒌亭[wú lóu tíng] ,释义:古迹名。

湖亭[hú tíng] ,释义:建于湖边的亭。

亭隧[tíng suì] ,释义:亭燧。

五亭[wǔ tíng] ,释义:古迹名。白苹亭、集芳亭、山光亭、朝霞亭、碧波亭 的合称。故址在今 浙江 湖州市 白苹洲。唐 开成 三年 杨汉公 为刺史时建。唐 白居易《白苹洲五亭记》:“湖州 城东南二百步,抵 霅溪,溪连 汀洲,洲一名 白苹 ……至 开成 三年,弘农 杨君 为刺史,乃疏四渠,濬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宋 张先《倾杯·吴兴》词:“横塘水静,花窥影,孤城转。浮玉无尘,五亭 争景;画桥对起,垂虹不断。”

亭毒[tíng dú] ,释义:《老子》:“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一本作“成之熟之”。

玉亭亭[yù tíng tíng] ,释义:1.犹亭亭玉立。","2.高洁貌。

亭轩[tíng xuān] ,释义:有窗槛的亭形建筑。

宫亭湖[gōng tíng hú] ,释义:古 彭蠡湖 的别称。因湖旁 庐山 下有 宫亭庙 而得名。

亭皋[tíng gāo] ,释义:亦作“亭皐”。水边的平地。

墓亭[mù tíng] ,释义:墓地上的碑亭。

皋亭[gāo tíng] ,释义:亦作“皋亭”。山名。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北郊。南宋 时为 临安 防守要隘,元 兵至,宋 君臣在此投降。俗称 半山。明 王世贞《满江红》词:“北面生看臣 构 在,南枝死望中原復。痛他年降表出 皋亭,鴟夷目。”郁达夫《步何君<半山娘娘庙题壁>续成》诗:“看遍野梅三百树,皋亭 山色暮苍苍。”

石亭[shí tíng] ,释义:石造的亭子。

亭历[tíng lì] ,释义:又写作葶苈,草木植物,籽味苦,可入药。

亭伯[tíng bó] ,释义:汉 魏 爵位名。《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黄初 三年﹞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亭侯,公之庶子为亭伯。”参见“亭侯”。

亭落[tíng luò] ,释义:1.犹村落。","2.犹亭院。

都亭[dū tíng] ,释义:都邑中的传舍。

亭立[tíng lì] ,释义:直立;耸立。

亭臯[tíng gāo] ,释义:见“亭皋”。

新亭泪[xīn tíng lèi] ,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 江 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 新亭,藉卉饮宴。

亭宇[tíng yǔ] ,释义:泛指亭台楼阁。

汾亭[fén tíng] ,释义:隋 王通 因上策不用,退居 河汾 之间,授徒自给,尝讲学游憩于 汾亭。确址已不可考。

合江亭[hé jiāng tíng] ,释义:古迹名。为 唐 人宴饯题咏之所。(1)在今 湖南 衡阳县 北。唐 韩愈 有《合江亭》诗。孙汝听 题解:“亭在 衡州 负郭,今之 石鼓头,即其地也。地形特异,岿然崛起於二水之间,旁有 朱陵洞,亦谓之 朱陵仙府,唐 人题刻散满巖上。”(2)在今 湖北 宜都县 北。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唐 路侍中 巖 ……以官妓 行云 等十人侍宴,移镇 渚宫 日,於 合江亭 离筵赠 行云 等《感恩多》词,有‘离魂何处断?烟雨 江 南岸。’至今播於倡楼也。”(3)在今 四川 成都市 东南。传为 唐 韦皋 建。参阅 宋 吕大防《杜工部年谱》。

亭彩[tíng cǎi] ,释义:1.旧时办丧事用的纸扎的亭楼、铭旌、人马等,于出殡时烧化。","2.指出殡时持亭彩的人。

驿亭[yì tíng] ,释义:1.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古时驿传有亭,故称。","2.指管理驿亭的人。

亭戍[tíng shù] ,释义:古代边境上的岗亭和营垒。

亭卒[tíng zú] ,释义:秦 汉 亭中的差役。

百花亭[bǎi huā tíng] ,释义:亭名。

徼亭[jiǎo tíng] ,释义:边境的哨所。

红亭[hóng tíng] ,释义:1.红色的亭子。","2.犹长亭。路途中行人休憩、送别之处。

望云亭[wàng yún tíng] ,释义:古亭名。

亭侯[tíng hóu] ,释义:爵位名。

香亭[xiāng tíng] ,释义:内置香炉的结彩小亭。可抬,旧时赛会、出殡用之。

白云亭[bái yún tíng] ,释义:1.亭名。在江西省馀干县之南。","2.亭名。在湖北省巴东县之西。

夕阳亭[xī yáng tíng] ,释义:亭名。故址在 河南省 洛阳市 西。东汉 延光 年间,太尉 杨震 被谮遣归,饮鸩死于此亭。晋 贾充 出 镇关中,百僚饯行于此亭。唐 朝也以此亭为饯送之所,改名“河亭”。后借指送行饯别之处。清 钱谦益《戊辰七月应诏赴阙车中言怀》诗:“夕阳亭 下人还过,端礼门 前石尚蹲。”清 赵翼《赠李莪洲孝廉》诗:“夕阳亭 下人挥涕,慷慨从行更高谊。”参阅《后汉书·杨震传》、《晋书·贾充传》。

神亭岭[shén tíng lǐng] ,释义:神亭岭位于吴郡的西郊外,这里景色非常优美。

祭亭[jì tíng] ,释义:旧时出丧所制作的一种轿亭,常用以供奉祭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只见当先是两个纸糊的开路神……以后还有甚么顶马、素顶马、细乐、和尚、师姑、道士、万民伞、铭旌亭、祭亭、香亭、喜神亭、功布、亚牌、马执事。”

亭堠[tíng hòu] ,释义:见“亭候”。

居亭主[jū tíng zhǔ] ,释义:即居停主人。

亭榭[tíng xiè] ,释义:亭阁台榭。

亭然[tíng rán] ,释义:卓立貌。

讲亭[jiǎng tíng] ,释义:指四周无墙犹如凉亭的讲堂。

雒亭[luò tíng] ,释义:秦、汉建制名和陶制品产地名。

柯亭[kē tíng] ,释义:1.古地名。又名 高迁亭。在今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以产良竹著名。晋 伏滔《<长笛赋>序》:“初,邕(蔡邕)避难 江 南,宿于 柯亭。柯亭 之观,以竹为椽。邕 仰而眄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奇声独絶。歷代传之,以至于今。”唐 牟融《题竹》诗:“柯亭 丁相遇,惊听奏钧天。”明 刘基《横碧楼记》:“予又闻 柯亭 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清 赵翼《新春宴集草堂》诗之二:“百年人物出 柯亭,故事犹传旧典型。”","2.见“柯亭笛”。

水亭[shuǐ tíng] ,释义:临水的亭子。

亭户[tíng hù] ,释义:古代盐户之一种。唐 乾元 元年(公元758年)第五琦 定盐法,将制盐民户编为特殊户籍,免其杂役,专制官盐。因煮盐地方称亭场,故名。宋 代 京东、河北、两浙、淮南、福建、广南 海盐产区中,专指向政府领取本金产制正盐(额盐)归公的盐户。《新唐书·食货志四》:“亭户冒法,私鬻不絶,巡捕之卒,遍于州县。”《宋史·食货志下四》:“然自 皇祐 以来,屡下詔书輒及之,命给亭户官本,皆以实钱;其售额外盐者,给粟帛必良;亭户逋岁课久不能输者,悉蠲之。”宋 叶适《宋武翼郎邵君墓志铭》:“煎盐实尅亭户钱,以应诸费。”参见参见“灶户”、“锅户”。

亭育[tíng yù] ,释义:养育;培育。

亭景[tíng jǐng] ,释义:亭影。

无双亭[wú shuāng tíng] ,释义:亭名。其故址在今 江苏省 扬州市 内。其地 后土庙 琼花古称天下无双,亭名本此。相传为 宋 欧阳修 所建。宋 周必大《玉蕊辨证·咏琼花》引《移琼花》诗序:“自 淮南 迁 东平,移 后土庙 琼花植於 濯缨亭,此花天下独一株尔。永叔 为 扬州 作 无双亭 以赏之。”宋 刘敞《无双亭观琼花》诗:“东风万木竞纷华,天下无双独此花。”

新亭[xīn tíng] ,释义:亭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江宁县 南。

香亭[xiāng tíng] ,释义:内置香炉的结彩小亭。可抬,旧时赛会、出殡用之。

边亭[biān tíng] ,释义:1.边地的亭。亭是 秦 汉 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汉 贾谊《新书·退让》:“梁 之边亭与 楚 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 之边亭劬力而数灌,其瓜美。”","2.边地的驿亭。唐 陈子昂《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诗:“孟秋首归路,仲月旅边亭。”","3.边地的亭燧、亭障。《后汉书·铫期王霸等传论》:“且临守偏海,政移獷俗,徼人请符以立信,胡貊 数级於郊下,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晋 张载《杂诗》之七:“长鋏鸣鞘中,烽火列边亭。”南朝 宋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 咸阳。”唐 贺朝《从军行》:“烽沉灶灭静边亭,海晏山空肃已寧。”","4.泛指边疆。《旧唐书·东夷传·百济》:“比夫流血边亭,积尸疆埸,耕织并废,士女无聊,岂可同年而语矣。”唐 王晙《谢追赴大礼表》:“今长 河 始冰,大漠初雪,边亭有贼,今正其时。”

亭菊[tíng jú] ,释义:谓挺拔秀丽的菊花。

列亭[liè tíng] ,释义:古时排列在边境上侦察敌情的瞭望所。

幔亭[màn tíng] ,释义:1.用帐幕围成的亭子。","2.指福建武夷山。因山上有幔亭峰胜境,故称。

匀亭[yún tíng] ,释义:见“匀停”。

亭侯[tíng hóu] ,释义:爵位名。

亭吏[tíng lì] ,释义:亭长。

新亭泣[xīn tíng qì] ,释义:见“新亭泪”。

灞亭[bà tíng] ,释义:灞桥 长亭。古人多于此送别。

亭障[tíng zhàng] ,释义:亦作“亭鄣”。古代边塞要地设置的堡垒。

水亭[shuǐ tíng] ,释义:临水的亭子。

陶然亭[táo rán tíng] ,释义:在 北京 市区南隅,右安门 内东北。原在 辽 金 古寺 慈悲院 内,清 康熙 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工部郎中 江藻 在其中西部建厅三间,取 唐 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诗句“更待菊黄家醖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名 陶然亭。1949年后,疏浚池塘为东、西两湖,堆积假山,广植花木,辟为 陶然亭公园,为游览胜地之一。

千秋亭[qiān qiū tíng] ,释义:1.亭名。在河北省内丘县(旧柏乡县)。","2.亭名。在河南省渑池县东。

射亭[shè tíng] ,释义:习射之亭。

风波亭[fēng bō tíng] ,释义:岳飞 遇害处。其故址在今 浙江 杭州 小车桥 畔。

亭壁[tíng bì] ,释义:亭燧和军营。

亭徼[tíng jiǎo] ,释义:边境上的防御工事。亦指边防要地。《史记·平準书》:“新秦中 或千里无亭徼,於是诛 北地 太守以下,而令民得畜牧边县。”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徼,塞也。”宋 尹洙《息戍》:“国家割弃朔方,西师不出三十年,而亭徼千里,环重兵以戍之。”明 唐顺之《李封君七十寿序》:“蛮夷亦息戈负耒喁喁然自嚮於亭徼之外。”

醉翁亭[zuì wēng tíng] ,释义:亭名。在今安微省滁县琅玡山上。

语儿亭[yǔ ér tíng] ,释义:亭名。唐 陆广微《吴地记》:“县(嘉兴县)南一百里,有 语儿亭。勾践 令 范蠡 取 西施 以献 夫差,西施 於路与 范蠡 潜通。三年,始达於 吴,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岁,能言,因名 语儿亭。”清 钱谦益《为范郎戏题妓馆》诗之一:“吴 越 山川谁管得,此中先筑 语儿亭。”清 陈维崧《忆旧游·寄嘉禾俞右吉朱子葆子蓉》词:“长望 语儿亭,故人为我且加餐。”

亭槛[tíng kǎn] ,释义:亭子的栏干,借指亭子;庭园。

半山亭[bàn shān tíng] ,释义:1.亭名。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中山门 北 半山寺。半山寺 原为 宋 王安石 故居,元丰 七年舍为寺宇。明 代因靠近宫城 北安门,划为禁地,寺废。清 道光 年间再建,同治 时重修,并建一亭,即名 半山亭。参见“半山”。","2.亭名。在 河南 内乡县 西北 汤河 半山间。宋 张舜民 建。金 元好问 有《春日半山亭游眺》诗,即其地。

亭皐[tíng gāo] ,释义:见“ 亭皋 ”。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