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老虎的虎组四字词语

今天词语大全网站要给大家提供的是用老虎的虎组四字词语,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用老虎的虎组四字词语,部分词语有拼音和释义,用老虎的虎组四字词语都摘录于汉语词典,希望这些用老虎的虎组四字词语能够帮助到您。

卫虎[wèi hǔ] ,释义:晋卫玠。

龟虎[guī hǔ] ,释义:龟印和虎符。借指官位。

东北虎[dōng běi hǔ] ,释义:产于我国东北 小兴安岭、长白山 等处的一种虎。体型大,毛色较淡。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虎牢[hǔ láo] ,释义:古邑名。

虎貔[hǔ pí] ,释义:比喻勇猛的战士。语出《书·牧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唐 杨巨源《寄申州卢拱使君》诗:“领郡仍闻总虎貔,致身还是见男儿。”唐 李商隐《韩碑》诗:“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虎帐[hǔ zhàng] ,释义:古指将军的营帐。

虎眼[hǔ yǎn] ,释义:1.形容旋转的水波纹。","2.荔枝的一种。","3.一种糖制的食品名称。

二虎[èr hǔ] ,释义:1.方言。莽撞;大胆。","2.方言。傻气。

虎钳[hǔ qián] ,释义:老虎钳

虎馆[hǔ guǎn] ,释义:虎闱。即国子学。

貙虎[chū hǔ] ,释义:1.即貙。","2.貙和虎。亦泛指猛兽。","3.比喻勇猛的武士。

虎跳峡[hǔ tiào xiá] ,释义:也叫虎跳涧。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东北约50千米处的金沙江上。峡长16千米,落差196米,江面最窄处仅30米。右岸为玉龙雪山,左岸为哈巴雪山,谷深达2 500—3,000米。

缚虎[fù hǔ] ,释义:捆住猛虎。亦喻征服极难征服之人。

虎骨[hǔ gǔ] ,释义:为猫科动物虎的骨骼。可用作中药,用于祛风寒、健筋骨、镇惊。

二虎[èr hǔ] ,释义:1.方言。莽撞;大胆。","2.方言。傻气。

虎痴[hǔ chī] ,释义:三国 魏 许褚 的别号。因其勇猛而痴愚,故有是称。

虎实[hǔ shi] ,释义:同“虎势”。

老虎凳[lǎo hǔ dèng] ,释义:旧时的残酷刑具。是一条长凳,让人坐在上面,两腿平放在凳子上,膝盖紧紧绑住,然后在脚跟下垫砖瓦,垫得越高,痛苦越大。

刺虎[cì hǔ] ,释义:1.杀虎。","2.中草药名。","3.昆剧传统剧目。

捋虎[luō hǔ] ,释义:见“捋虎鬚”。

诗虎[shī hǔ] ,释义:喻作诗能手。

兕虎[sì hǔ] ,释义:1.兕与虎。泛指猛兽。","2.孔子在陈绝粮,弟子有怨意,因召子路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见《史记·孔子世家》。后用为道衰不遇之典实。

虎粪[hǔ fèn] ,释义:即老虎的排泄物。

鱼虎[yú hǔ] ,释义:1.水鸟名。产江淮间,大者名翠鸟,小者名翠碧。一名鱼师,一名鱼狗。能捕食鱼,故名。","2.鱼名。又名泡鱼。形似河豚,背扁而褐,腹圆而白,体面有刺,遇敌则腹胀刺立以自卫。

射虎[shè hǔ] ,释义:1.指 汉 李广 和 三国 吴 孙权 射虎的故事。《史记·李将军列传》:“广 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 右北平,射虎,虎腾伤 广,广 亦竟射杀之。”","2.诗文中常用以形容英雄豪气。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宋 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词之二:“插架牙签万轴,射虎南山一骑,容我揽鬚不?”叶剑英《远望》诗:“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3.猜灯谜。灯谜亦名灯虎,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正是:门前榜出雕虫技,座上邀来射虎人。未知所列各条灯谜,均能射中否?”

虎幄[hǔ wò] ,释义:1.以虎纹为饰的幄幕。《左传·哀公十七年》:“春。卫侯 为虎幄於籍圃。”杜预 注:“於籍田之圃新造幄幕皆以虎兽为饰。”","2.犹虎帐。明 沉鲸《双珠记·剿虏同功》:“且喜 陈兄 已冠带了。恩出龙庭,功存虎幄。”参见“虎帐”。

两虎[liǎng hǔ] ,释义:比喻两雄,两个强者。

虎蛟[hǔ jiāo] ,释义:鱼名。鱼身蛇尾形。

虎卜[hǔ bǔ] ,释义:卜法之一。

虎舅[hǔ jiù] ,释义:猫的别名。

虎略[hǔ lüè] ,释义:克敌制胜的军事策略。

探虎[tàn hǔ] ,释义:比喻不畏艰难。

虎观[hǔ guān] ,释义:白虎观 的简称。为 汉 宫中讲论经学之所。后泛指宫廷中讲学处。

虎日[hǔ rì] ,释义:虎日,指的是寅日。每隔12天出现一个寅日。

庚虎[gēng hǔ] ,释义:即白虎。指二十八宿中位于西方的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因庚在五方中属西方,故白虎又称“庚虎”。

嵎虎[yú hǔ] ,释义:负嵎之虎。语出《孟子·尽心下》。

老虎钳[lǎo hǔ qián] ,释义:1.台虎钳。","2.手工工具,钳口有刃,多用来起钉子或夹断钉子和铁丝。

虎路[hǔ lù] ,释义:即虎落。

乳虎[rǔ hǔ] ,释义:幼虎。乳,动词,吃奶。

虎戟[hǔ jǐ] ,释义:1.古代虎贲之士所执的戟。","2.泛指警卫之士。

虎骑[hǔ qí] ,释义:勇猛的骑兵。

鸦虎[yā hǔ] ,释义:鸟名。鹰类。

虎膺[hǔ yīng] ,释义:手掌。

牸虎[zì hǔ] ,释义:母虎。

虎卣[hǔ yǒu] ,释义:口缘直径10.4×9.0公分,重5.09公斤这件虎卣高35.7公分,口缘直径10.4×9.0公分,重5.09公斤。即为西周时期精品,“虎食人卣”代表非凡的神话象征,是虎食人?或护卫人?众说纷纭,无法定啄,因此现今此件瑰宝只称之为“虎卣”,去了中间“食人”两字。

水虎[shuǐ hǔ] ,释义:传说中的水兽。

黑虎[hēi hǔ] ,释义:1.黑毛虎。《元史·世祖纪十三》:“乙酉,遣 麻速忽、阿散 乘传诣 云南,捕黑虎。”","2.指脸色变得阴沉严肃。徐光耀《平原烈火》十九:“周岩松 二话不说,黑虎起眼来,吓吓冷笑一声说:‘现洋!’”古华《浮屠岭》三:“田发青 黑虎着脸膛,回了 姜师功 一嘴。”","3.体魄黑而健壮貌。柯云路《星星》二七:“是个黑虎矮壮、眼睛黑炯炯有点儿军人目光的中年汉子。”

虎喙[hǔ huì] ,释义:虎口。亦比喻险恶之境。

虎班[hǔ bān] ,释义:1.虎的斑纹。亦指有虎纹的骏马。班,通“斑”。","2.有彩绘的茶盏。

虎旅[hǔ lǚ] ,释义:虎贲氏与旅贲氏的并称,指勇猛的军队。

符虎[fú hǔ] ,释义:即铜虎符。

龙虎斗[lóng hǔ dòu] ,释义:1.《龙虎斗》为绍兴地方戏目,演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呼延赞交战的故事。因以指势均力敌的争斗。","2.广东名菜。

邪虎[xié hǔ] ,释义:1.方言。超乎寻常;厉害。","2.方言。怪异;玄乎。","3.众人呼叫声。

虫虎[chóng hǔ] ,释义:书体名。虫书与虎书的合称。

虎豹[hǔ bào] ,释义:1.喻指残暴之人。","2.比喻勇猛的战士。","3.比喻富有文采。","4.形容怪石。

刺虎[cì hǔ] ,释义:1.杀虎。","2.中草药名。","3.昆剧传统剧目。

虎韬[hǔ tāo] ,释义:古代兵书《六韬》之一。分军用、三陈、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等十二篇。亦泛指兵书。

虎棍[hǔ gùn] ,释义:恶棍。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陈侍御》:“嘉靖 中一监生曰:邓玉堂,不知何许人,家 復成桥 旁,饶貲财,交结诸贵人,相引为声势。畜虎棍数十人,遇 江 上贾舶至者,令其党假充诸色人,给事贾人所……写伪券怵之曰:‘某年而祖父游 金陵,负我金若干。’贾人多错愕不能辨。其党又大言恫喝,或居间游説胁持之。往往如数偿。”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卑职又闻 李州同 以虎棍罢市等事,并封 卢世标 原词申报宪臺。”

云虎[yún hǔ] ,释义:谓云龙风虎。比喻圣主贤臣之遇合。

赤虎[chì hǔ] ,释义:古人以干支配五行,丙、丁属火,火色赤;又寅为虎,故以“赤虎”指丙寅年。唐 普满《题潞州佛舍》诗:“此水连 涇水,双珠血满川。青牛将赤虎,还号太平年。”

虎吓[hǔ xià] ,释义:1.犹吓唬。","2.诈骗。

虎兕[hǔ sì] ,释义:虎与犀牛。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虾虎[xiā hǔ] ,释义:1.土附的别名。明 王稚登《虎苑》卷下:“禽虫之善搏生者多称虎,如虩曰蝇虎,鴗曰鱼虎,守宫曰蝎虎,土附曰虾虎,鳲鷯剖苇食虫曰芦虎,皆以其善食是物而有是名。”","2.江苏省 宜兴市 的别称。清 陈维崧《齐天乐·端午阴雨和云臣用<片玉词>韵》词:“孤城 虾虎,颺几阵茶烟,一丝鬢缕。”自注:“吾邑名 虾虎城。”

铅虎[qiān hǔ] ,释义:铅汞。炼丹家以为:龙从火里出,虎向水边生。以五行属水之汞为虎之魄,属火之铅为龙之魂,故铅汞亦称“铅虎”。亦指代人之精神。

蝇虎[yíng hǔ] ,释义:蜘蛛的一种。体小脚短,色白或灰,不结网。常在墙壁上捕食苍蝇和其他小虫。俗称苍蝇老虎。

寅虎[yín hǔ] ,释义:寅(yín)年生人。

虎豹[hǔ bào] ,释义:1.喻指残暴之人。","2.比喻勇猛的战士。","3.比喻富有文采。","4.形容怪石。

虎文[hǔ wén] ,释义:1.虎身上的斑纹。","2.汉代武官服。

捋虎须[luō hǔ xū] ,释义:捋老虎的胡须,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做冒险的事情。

老虎灶[lǎo hǔ zào] ,释义:烧开水的一种大灶,也指出售热水、开水的地方。

殿虎[diàn hǔ] ,释义:见“殿上虎”。

虎盐[hǔ yán] ,释义:1.虎形的盐。语本《左传·僖公三十年》:“盐虎形。”宋 王禹偁《仲咸以二十韵诗相赠依韵和之》:“虎盐宜燕享,猴棘谩雕鐫。我笔非 江氏,君才胜 孟坚。”","2.诗人亦用以喻指雪。宋 韩琦《喜雪》诗:“凝霤收冰乳,堆庭鏤虎盐。”

虎伥[hǔ chāng] ,释义:伥鬼。

撩虎[liáo hǔ] ,释义:见“撩虎鬚”。

虎圈[hǔ quān] ,释义:养虎之所。

虎劲[hǔ jìn] ,释义:勇猛的劲头儿:他干起活来真有股子~儿。

秋老虎[qiū lǎo hǔ] ,释义:指立秋以后仍然十分炎热的天气。

棍虎[gùn hǔ] ,释义:恶棍,无赖之徒。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甦排落甲》:“每遇值年,则粮胥书总,保歇图差,与在城之棍虎,若羣蚁聚羶,咸思蚕食。”

虎疫[hǔ yì] ,释义:“虎列拉”的简称。参见“虎列拉”。

馁虎[něi hǔ] ,释义:饿虎。

虎牢[hǔ láo] ,释义:古邑名。

虎生生[hǔ shēng shēng] ,释义:状态词。形容威武而有生气:~的大眼睛。他看着这群~的年轻人,心里特别高兴。

虎州[hǔ zhōu] ,释义:金代政区地名。

画虎[huà hǔ] ,释义:1.古代的一种风俗。绘虎于门以御凶息疠。","2.泛指描绘虎的形象。","3.“画虎类狗”的缩语。","4.指绘绣的猛虎图像。

虎队[hǔ duì] ,释义:比喻勇猛的军队。唐 孟郊《猛将吟》:“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唐 曹唐《羽林贾中丞》诗:“四十年前百战身,曾驱虎队扫胡尘。”

赤虎[chì hǔ] ,释义:古人以干支配五行,丙、丁属火,火色赤;又寅为虎,故以“赤虎”指丙寅年。唐 普满《题潞州佛舍》诗:“此水连 涇水,双珠血满川。青牛将赤虎,还号太平年。”

拦路虎[lán lù hǔ] ,释义:过去指拦路打劫的匪徒,现在指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困难。

伏虎[fú hǔ] ,释义:降服猛虎,比喻战胜邪恶势力。

喇虎[lǎ hǔ] ,释义:亦作“喇唬”。凶恶无赖。

冲虎[chōng hǔ] ,释义:形容很冲动,像老虎一样。

穷虎[qióng hǔ] ,释义:窘急之虎。

五虎将[wǔ hǔ jiàng] ,释义:五员猛将。(1)《三国演义》中对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的合称。

神虎[shén hǔ] ,释义:即 神虎门。

虎节[hǔ jié] ,释义:1.周代山国使者出行时所持的符节。","2.泛指符节。

虎方[hǔ fāng] ,释义:关于商代的虎方,史籍缺如。

鼠虎[shǔ hǔ] ,释义:比喻失势或得势;处于低位或处于高位。语本 唐 李白《远别离》诗:“权归臣兮鼠变虎。”清 黄鷟来《赠陈省斋》诗之五:“得失奚足问,英雄任鼠虎。”

腾虎[téng hǔ] ,释义:奔腾的虎。

市虎[shì hǔ] ,释义:1.市中的老虎。市本无虎,因以比喻流言蜚语。语本《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 与太子质於 邯郸,谓 魏王 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 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 邯郸 之去 魏 也远於市,议臣者过於三人,愿王察之。’”汉 王充《论衡·累害》:“夫如是市虎之讹,投杼之误不足怪,则玉变为石,珠化为砾,不足诡也。”晋 葛洪《抱朴子·嘉遯》:“夫渐渍之久,则胶漆解坚;浸润之至,则骨肉乖析;尘羽之积,则沉舟折轴;三至之言,则市虎以成。”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岳侯追封》:“遂致樊蝇之集,遽成市虎之疑。”周伟仁《痛哭周烈士实丹》诗:“不信谗言工市虎,几多血泪化寃禽。”","2.比喻横行市井的恶霸。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三官保》:“邻里畏惮,号为 花豹子,以其美而暴戾也。更有 佟 某,号 佟韦驮,亦城北之市虎也。”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放告》:“又有棍蠹,拴通市虎,恐吓乡愚,索诈鱼肉。”","3.旧时称行于市区的汽车。以其易伤人,故称。

跨虎[kuà hǔ] ,释义: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卷十载:“顺阳 南乡 杨丰,与息名 香 於田获粟,因为虎所噬。香 年十四,手无寸刃,直搤虎颈,丰 遂得免。”后因以为典。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杨香 为父跨虎曾行李。”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且问你那跨虎的 杨香。”《雍熙乐府·斗鹌鹑》:“贾氏 诛龙,杨香 跨虎。”

八虎[bā hǔ] ,释义:指 明武宗 时 刘瑾、马永成 等八宦官。

虎痴[hǔ chī] ,释义:三国 魏 许褚 的别号。因其勇猛而痴愚,故有是称。

骑虎[qí hǔ] ,释义:犹言骑虎难下。

虎中[hǔ zhōng] ,释义:古代射礼用具名。刻木为伏虎形,凿其背为口,行射礼时纳筭筹于其中,用以记数。中,盛算筹之器。

虎凿[hǔ záo] ,释义:北方方言。

虎炳[hǔ bǐng] ,释义:谓文采如虎纹明著。

纸虎[zhǐ hǔ] ,释义:纸扎的老虎。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

季虎[jì hǔ] ,释义:指 东汉 贾彪。

虎跱[hǔ zhì] ,释义:谓雄踞一方。

彫虎[diāo hǔ] ,释义:即虎。以身有斑纹,似雕画而成,故称。汉 张衡《思玄赋》:“执彫虎而试象兮,阽 焦原 而跟趾。”唐 李白《梁甫吟》:“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 焦原 未言苦。”

虎吏[hǔ lì] ,释义:凶残如虎之酷吏。

鱼虎[yú hǔ] ,释义:1.水鸟名。产江淮间,大者名翠鸟,小者名翠碧。一名鱼师,一名鱼狗。能捕食鱼,故名。","2.鱼名。又名泡鱼。形似河豚,背扁而褐,腹圆而白,体面有刺,遇敌则腹胀刺立以自卫。

螭虎[chī hǔ] ,释义:1.龙与虎。比喻勇猛的将士。","2.传说中的龙子之一。亦指器物上的龙形。

持虎[chí hǔ] ,释义:以猛兽皮所作的车饰。

虎争[hǔ zhēng] ,释义:比喻争夺的剧烈。

虎殿[hǔ diàn] ,释义:汉 未央宫 白虎殿 的简称。

画虎[huà hǔ] ,释义:1.古代的一种风俗。绘虎于门以御凶息疠。","2.泛指描绘虎的形象。","3.“画虎类狗”的缩语。","4.指绘绣的猛虎图像。

虎彝[hǔ yí] ,释义: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器上刻画虎形。

虎冠[hǔ guān] ,释义:1.谓虎而戴冠。喻指凶恶残暴之人。《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齐王 母家 駟钧,恶戾,虎而冠者也。”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言 钧 恶戾,如虎而箸冠。”《后汉书·酷吏传序》:“致 温舒 有虎冠之吏,延年 受屠伯之名,岂虚也哉!”明 高启《南宫生传》:“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2.指武士所戴的冠。唐 李贺《荣华乐》诗:“峨峨虎冠上切云,竦剑晨趋凌紫氛。”

虎骨[hǔ gǔ] ,释义:为猫科动物虎的骨骼。可用作中药,用于祛风寒、健筋骨、镇惊。

伏虎[fú hǔ] ,释义:降服猛虎,比喻战胜邪恶势力。

贙虎[xuàn hǔ] ,释义:猛虎。

虎踔[hǔ chuō] ,释义:虎跃。比喻笔势刚健。

龙虎山[lóng hǔ shān] ,释义:山名。道教胜地。在今 江西省 贵溪县 西南。由 龙 虎 二山组成,故名。

挠虎[náo hǔ] ,释义:冒犯虎威。

虎奔[hǔ bèn] ,释义:即虎贲。《后汉书·百官志二》“虎賁中郎将” 南朝 梁 刘昭 注:“虎賁旧作‘虎奔’,言如虎之奔也。 王莽 以古有勇士 孟賁 ,故名焉。”按,奔、賁古通。 刘 说 王莽 改“奔”为“賁”不足为据。参见“ 虎賁 ”。

母老虎[mǔ lǎo hǔ] ,释义:比喻凶悍的妇女。

蚌虎[bàng hǔ] ,释义:虫名。地鳖的别称。

方虎[fāng hǔ] ,释义:方叔、召虎 的并称。为 周宣王 时贤臣,有中兴之功。

分虎[fēn hǔ] ,释义:将虎状符节的一半给受封者作为信物。谓授与官爵。

笔虎[bǐ hǔ] ,释义:唐 代 李阳冰 善作篆书,时人称为“笔虎”。

虎溪[hǔ xī] ,释义:溪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 庐山 东林寺 前。相传 晋 慧远法师 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 虎溪。唐 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诗:“霜清 东林 鐘,水白 虎溪 月。”唐 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诗:“暮持筇竹杖,相待 虎溪 头。”明 顾大典《青衫记·刘白谒元》:“香炉 日照,秀色氤氲;芙蓉 縹緲,虎溪 旧约难寻,莲社 从谁讨。”

虾虎[xiā hǔ] ,释义:1.土附的别名。明 王稚登《虎苑》卷下:“禽虫之善搏生者多称虎,如虩曰蝇虎,鴗曰鱼虎,守宫曰蝎虎,土附曰虾虎,鳲鷯剖苇食虫曰芦虎,皆以其善食是物而有是名。”","2.江苏省 宜兴市 的别称。清 陈维崧《齐天乐·端午阴雨和云臣用<片玉词>韵》词:“孤城 虾虎,颺几阵茶烟,一丝鬢缕。”自注:“吾邑名 虾虎城。”

假虎[jiǎ hǔ] ,释义:比喻借用他人之势作威作福的人。

唬虎[hǔ hǔ] ,释义:吓唬。

虎穽[hǔ jǐng] ,释义:捕虎的陷阱。比喻艰险的境地。 唐 李商隐 《商於新开路》诗:“六百 商於 路,崎嶇古共闻。蜂房春欲暮,虎穽日初曛。” 元 郝经 《原古上元学士》诗:“今乃得溟勃,问津有龟镜。挈我登龙门,綆我出虎穽。”

术虎[shù hǔ] ,释义:复姓。

虎彪彪[hǔ biāo biāo] ,释义:状态词。形容壮实而威风:~的小伙子。

四虎[sì hǔ] ,释义:清 苏廷魁、陈庆镛、朱琦、金应麟 为言官,敢犯颜直谏,时称“四虎”。

虎校[hǔ xiào] ,释义:谓勇武的将士。

芦虎[lú hǔ] ,释义:蟹的一种。

贼虎[zéi hǔ] ,释义:虎狼般的贼人。

虎头[hǔ tóu] ,释义:1.谓头形似虎,古时以为贵相。《东观汉记·班超传》:“相者曰:‘生燕頷虎头,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南史·陈纪下·宣帝》:“张子煦 见而奇之,曰:‘此人虎头,当大贵也。’”宋 陆游《忆昔》诗:“虎头空有相,麟阁竟无缘。”","2.一种屋饰。《淮南子·本经训》“盘紆刻儼”汉 高诱 注:“刻儼,浮首、虎头之属,皆屋饰也。”","3.头部画有虎形的舰只。宋 陈师道《和魏衍三日》之二:“虎头鱼尾不知数,朱旗一点来奔云。”任渊 注引 虞世基《水土记》:“梁孝元 作神兽舰,头画虎豹,以助军威。”","4.晋 代画家 顾恺之 字。唐 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诗:“何年 顾虎头,满壁画 瀛州。”

虎臣[hǔ chén] ,释义:1.比喻勇武之臣。","2.指虎贲氏之官。

浮虎[fú hǔ] ,释义:《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先是 崤 黽 驛道多虎灾,行旅不通。昆 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度 河。”后以“浮虎”作为地方官为政仁德的典故。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灵应寺》:“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尘;执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

虎阚[hǔ kàn] ,释义:虎怒视貌。语本《诗·大雅·常武》:“闞如虓虎。”清 黄遵宪《哀旅顺》诗:“炮臺屹立如虎闞,红衣大将威望儼。”

虎戏[hǔ xì] ,释义:华佗 五禽戏之一。为强身术之一种。《云笈七籤》卷三二:“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参见“ 五禽戏 ”。

虎榜[hǔ bǎng] ,释义:1.龙虎榜的简称。即进士榜。元 萨都剌《丁卯年及第谢恩崇天门》诗:“虎榜姓名书勑纸,羽林冠带竪旌旄。”明 沉鲸《双珠记·刑逼成招》:“下官 荆湖道 郧县 县令 周文 是也。芹宫脱迹,忝登虎榜之名;枫陛传臚,曾沐凤池之宠。”","2.清 代则专称武科进士榜曰“虎榜”。参见“龙虎榜”。

包虎[bāo hǔ] ,释义:谓包以虎皮。语本《礼记·乐记》:“武王 克 殷 反 商 ……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郑玄 注:“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唐 李白《发白马》诗:“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参见“包戈”。

螭虎[chī hǔ] ,释义:1.龙与虎。比喻勇猛的将士。","2.传说中的龙子之一。亦指器物上的龙形。

黑虎[hēi hǔ] ,释义:1.黑毛虎。《元史·世祖纪十三》:“乙酉,遣 麻速忽、阿散 乘传诣 云南,捕黑虎。”","2.指脸色变得阴沉严肃。徐光耀《平原烈火》十九:“周岩松 二话不说,黑虎起眼来,吓吓冷笑一声说:‘现洋!’”古华《浮屠岭》三:“田发青 黑虎着脸膛,回了 姜师功 一嘴。”","3.体魄黑而健壮貌。柯云路《星星》二七:“是个黑虎矮壮、眼睛黑炯炯有点儿军人目光的中年汉子。”

铜虎[tóng hǔ] ,释义:见“铜虎符”。

麋虎[mí hǔ] ,释义:虎逐麋,麇奔而阚于崖,跃焉,虎亦跃而从之,俱坠而死。郁离子曰:“麋之跃于崖也,不得已也。前有崖而后有虎,进退死也。

飞虎[fēi hǔ] ,释义:鼯鼠一类的动物。 清 闵叙 《粤述》:“ 潯州府 贵县 山中出飞虎。云,间岁一见,或攫人首,啄食其脑。余于 潯 守处见其皮,长尺餘,如黄犬形,前二足,皮特丰阔,为翅,然其斑纹不似山君。一云, 湖南 山中人多縋附崖谷,採取木耳,或遇飞虎,扑绳既断,盖其翅甚利,然不闻食人。”

雕虎[diāo hǔ] ,释义:1.即虎。虎身毛纹如雕画,故名。","2.彫虎:即虎。以身有斑纹,似雕画而成,故称。

白虎星[bái hǔ xīng] ,释义:迷信的人指给人带来灾祸的人。

腾虎[téng hǔ] ,释义:奔腾的虎。

虎书[hǔ shū] ,释义:传说中的一种字体。

电老虎[diàn lǎo hǔ] ,释义:1.比喻凭借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刁难用户的电力单位或人员。","2.比喻耗电量大的设备。

水虎[shuǐ hǔ] ,释义:传说中的水兽。

松虎[sōng hǔ] ,释义:即松毛虫。

彪虎[biāo hǔ] ,释义:猛虎。

虎噬[hǔ shì] ,释义:虎啮食。比喻勇猛。

虎蟹[hǔ xiè] ,释义:蟹的一种。壳上有像虎的斑纹。

虓虎[xiāo hǔ] ,释义:咆哮怒吼的虎。多用来比喻勇士猛将。

虎头[hǔ tóu] ,释义:1.谓头形似虎,古时以为贵相。《东观汉记·班超传》:“相者曰:‘生燕頷虎头,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南史·陈纪下·宣帝》:“张子煦 见而奇之,曰:‘此人虎头,当大贵也。’”宋 陆游《忆昔》诗:“虎头空有相,麟阁竟无缘。”","2.一种屋饰。《淮南子·本经训》“盘紆刻儼”汉 高诱 注:“刻儼,浮首、虎头之属,皆屋饰也。”","3.头部画有虎形的舰只。宋 陈师道《和魏衍三日》之二:“虎头鱼尾不知数,朱旗一点来奔云。”任渊 注引 虞世基《水土记》:“梁孝元 作神兽舰,头画虎豹,以助军威。”","4.晋 代画家 顾恺之 字。唐 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诗:“何年 顾虎头,满壁画 瀛州。”

参虎[cān hǔ] ,释义:即参星。为西方白虎七宿之一,故称。

虎落[hǔ luò] ,释义:篱落;藩篱。古代用以遮护城邑或营寨的竹篱。亦用以作为边塞分界的标志。

虎脊[hǔ jǐ] ,释义:本谓骏马毛色如虎。后用作骏马的代称。

鼠虎[shǔ hǔ] ,释义:比喻失势或得势;处于低位或处于高位。语本 唐 李白《远别离》诗:“权归臣兮鼠变虎。”清 黄鷟来《赠陈省斋》诗之五:“得失奚足问,英雄任鼠虎。”

虎螭[hǔ chī] ,释义:虎与龙。比喻勇猛威武。

虓虎[xiāo hǔ] ,释义:咆哮怒吼的虎。多用来比喻勇士猛将。

八虎[bā hǔ] ,释义:指 明武宗 时 刘瑾、马永成 等八宦官。

虎崽[hǔ zǎi] ,释义:幼小的虎。

履虎[lǚ hǔ] ,释义:见“履虎尾”。

虎变[hǔ biàn] ,释义:1.谓虎皮的花纹斑斓多彩。比喻因时制宜,革新创制,斐然可观。《易·革》:“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孔颖达 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关尹子·三极》:“圣人道虽虎变,事则鳖行。”《魏书·律历志下》:“伏维陛下,当璧膺符,大横协兆,乘机虎变,抚运龙飞。”","2.喻非常之人出处行动变化莫测。唐 李白《梁甫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亦用以喻文章的绮丽变化。晋 陆机《文赋》:“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

虎竹[hǔ zhú] ,释义:铜虎符与竹使符的并称。虎符用以发兵;竹使符用以征调等。南朝 宋 鲍照《拟古诗》之一:“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唐 李白《出自蓟北门行》:“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按,《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答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又《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用虎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

虬虎[qiú hǔ] ,释义:犹龙虎。比喻君臣或贤人。

虎眼[hǔ yǎn] ,释义:1.形容旋转的水波纹。","2.荔枝的一种。","3.一种糖制的食品名称。

虎士[hǔ shì] ,释义:谓勇猛如虎之战士。

虎夫[hǔ fū] ,释义:猛士。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