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的六的四字词语

今天词语大全网站要给大家提供的是六个的六的四字词语,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六个的六的四字词语,部分词语有拼音和释义,六个的六的四字词语都摘录于汉语词典,希望这些六个的六的四字词语能够帮助到您。

六体[liù tǐ] ,释义:1.六种字体。(1)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 张怀瓘 有《六体论》。","2.指六书。《周礼·地官·保氏》“五曰六书”唐 贾公彦 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参见“六书”。","3.《尚书》的六种文体。汉 孔安国《尚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书》之体例有六:曰典,曰謨,曰训,曰誥,曰誓,曰命,是称六体。”","4.《易》卦的六爻。《左传·闵公元年》:“《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从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汉书·律历志上》:“阴阳比类,交错相成,九六之变登降於六体。”汉 焦赣《易林·遯之师》:“坚固相亲,白篤无患,六体不易,执以安全。”","5.人的头、身和四肢。《汉书·翼奉传》:“天变见於星气日蚀,地变见於奇物震动。所以然者,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有五臧六体,五臧象天,六体象地。故臧病则气色发於面,体病则欠申动於貌。”南朝 宋 鲍照《药奁铭》:“二脂六体,振衰返华。”","6.晋 裴秀 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其制图之标识体例有六:一、分率,计里画方;二、准望,辨正方位;三、道里,道路相距之里数;四、高下;五、方邪;六、迂直。后三者皆道路夷险曲折之别。秀 图今不传,《晋书·裴秀传》录《图序》全文。参阅 清 胡渭《禹贡锥指·禹贡图后识》。

六兽[liù shòu] ,释义:1.谓麋、鹿、熊、麕、野豕、兔。或谓“熊”当为“狼”。","2.指皇后发簪上的熊、虎、赤熊、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等六种饰物。

六瑞[liù ruì] ,释义:王及五等诸侯于朝聘时所持之六种玉制信符。

六吕[liù lǚ] ,释义:古乐有十二律,阳声阴声各六,阳为律,阴为吕。

三头六臂[sān tóu liù bì] ,释义:《景德传灯录》卷一三:“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后用来形容有特别大的本领。

七情六欲[qī qíng liù yù] ,释义:指人的各种情感和欲望。参看〖七情〗、

六德[liù dé] ,释义:1.谓人的六种美德。","2.古代使臣的六项守则。","3.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道德标准。","4.兵家之六德:礼、仁、信、义、勇、智。

六井[liù jǐng] ,释义:又称 钱塘 六井。即:相国井、西井、金牛井、方井、白龟井、小方井。唐 李泌 做 杭州 刺史时,因居民饮水苦恶,引 西湖 水而成。井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内,多已湮没。《新唐书·白居易传》:“﹝ 居易 ﹞为 杭州 刺史,始筑堤捍 钱塘湖,钟洩其水,溉田千顷;復浚 李泌 六井,民赖其汲。”《宋史·苏轼传》:“﹝ 軾 ﹞后造堰牐,以为湖水畜洩之限,江潮不復入市。以餘力復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参阅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十三。

六钟[liù zhōng] ,释义:1.见“六鐘”。","2.亦作“六钟”。六吕。十二律中属阴声之六音。

六纪[liù jì] ,释义:1.指封建社会中的六种伦常关系。汉 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礼记·乐记》“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唐 孔颖达 疏引《礼纬含文嘉》:“六纪,谓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族人有叙,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是六纪也。”明 宋濂《默斋铭》:“维人之生,内则五性七情,外则三纲六纪。”","2.传说自 遂人氏 至 伏羲氏 凡六纪。唐 孔颖达《<礼记正义>序》:“《六艺论》又云:‘遂皇 之后,歷六纪九十一代至 伏牺,始作十二言之教’……案,《广雅》云:‘一纪,二十七万六千年。’方叔机 注《六艺论》云:‘六纪者,九头纪、五龙纪、摄提纪、合洛纪、连通纪、序命纪,凡六纪也。’”

六爻[liù yáo] ,释义:《易》卦之画曰爻。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画,故称。爻分阴阳,“-”为阳爻,称九;“--”为阴爻,称六。每卦六爻,自下而上数:阳爻称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阴爻称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六画[liù huà] ,释义:亦称“六位”。以《易》之每卦为六画,故名。

六大[liù dà] ,释义:1.商周时六种官职之总称。","2.佛教语。谓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识大。亦称“六界”。以此六者为周遍一切法界的根本法则,是构成众生世界的六种要素,故名为大。参阅《仁王经》。

六钟[liù zhōng] ,释义:1.见“六鐘”。","2.亦作“六钟”。六吕。十二律中属阴声之六音。

六飞[liù fēi] ,释义:1.亦作“六騑”、“六蜚”。古代皇帝的车驾六马,疾行如飞,故名。","2.喻帝位或皇权。","3.“六月飞霜”之省。","4.指飞雪。

六指儿[liù zhǐr] ,释义:1.长了六个指头的手或脚。","2.指手或脚上长有六个指头的人。

六虚[liù xū] ,释义:1.《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的位置。爻分阴阳,每卦之爻变动无定,故爻位称虚。","2.上下四方。

六谷[liù gǔ] ,释义:1.古时指稻、黍、稷、梁、麦、苽六种农作物。","2.〈方〉玉米。

六味[liù wèi] ,释义:苦、酸、甘、辛、咸、淡。

六博[liù bó] ,释义:见“六簙”。

六贼[liù zéi] ,释义:1.谓危害天下的六种恶人。","2.指北宋末之蔡京、朱勔、王黼、李彦、童贯、梁师成六人。他们结党营私,危害国家,被太学生陈东等斥为“六贼”。见《宋史·钦宗纪》。","3.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此六尘能以眼、耳等六根为媒介,劫掠“法财”,损害善性,故称。见《楞严经》卷四。","4.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谓此六根妄逐尘境,如贼劫财。

六通[liù tōng] ,释义:1.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宋 黄庭坚《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参见“六通四辟”。","2.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汰法师 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明 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飞锡起金池,潦倒沙弥,六通五藴见□迷。”参阅《俱舍论·分别智品》。","3.谓通解六试题。《宋史·仁宗纪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试医官须引《医经》《本草》以对,每试十道,以六通为合格。”《宋史·选举志一》:“凡《三礼》、《三传》、《通礼》每十道义分经註六道,疏义四道,以六通为合格。”

六幺[liù yāo] ,释义:唐代有名的曲子。

六翮[liù hé] ,释义:1.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战国策·楚策四》:“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宋 苏轼《与胡祠部游法华山》诗:“君犹鸞鹤偶飘堕,六翮如云岂长鎩。”明 刘基《戏为雪鸡篇寄詹同文》诗:“雪鹤排云舒六翮,长鸣远逐 浮丘伯。”","2.指鸟。唐 高适《别董大》诗之二:“六翮飘颻私自怜,一离 京洛 十餘年。”宋 陆游《临别成都帐饮万里桥赠谭德称》诗:“今年一战馘餘子,风送六翮凌青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六翮飞身,争投栖於树杪;五花画舫,尽返棹於湖边。”

六御[liù yù] ,释义:亦作“六驭”。指天子的车驾。语出《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唐 杜审言《扈从出长安应制》诗:“分野都畿列,时乘六御均。”《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二·齐南郊乐歌》:“四金耸衞,六驭齐轮。”

连六[lián liù] ,释义:见“连六鼇”。

六联[liù lián] ,释义:古代谓六方面的政务须官府各部门联合行事。

吆五喝六[yāo wǔ hè liù] ,释义:1.掷色子时的喊叫声(五、六是色子的点子),泛指赌博时的喧哗声。","2.形容盛气凌人的样子:整天~地抖威风。

六识[liù shí] ,释义: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前六识”。

六脉[liù mài] ,释义:1.中医切脉的六个部位。人的左右手腕各分寸、关、尺三脉,合称六脉。","2.中医对浮、沉、长、短、滑、涩六种脉象的总称。

六界[liù jiè] ,释义:见“六大”。

六经[liù jīng] ,释义:见〔六艺〕

六和[liù hé] ,释义:1.谓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2.佛教语。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六根清净[liù gēn qīng jìng] ,释义: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三姑六婆[sān gū liù pó] ,释义: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占卦的),六婆指牙婆(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取利的妇女)、媒婆、师婆(女巫)、虔婆(鸨母)、药婆(给人治病的妇女)、稳婆(以接生为业的妇女)(见于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旧社会里三姑六婆往往借着这类身份干坏事,因此通常用“三姑六婆”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六六[liù liù] ,释义:1.六的六倍,三十六。","2.谓巫山三十六峰。","3.鲤鱼的别称。

四六[sì liù] ,释义:文体名。骈文的一体。因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名。骈文以四六对偶者,形成于 南朝,盛行于 唐 宋。唐 以来,格式完全定型,遂称“四六”,也称四六文或四六体。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唐 李商隐《<樊南甲集>序》:“作二十卷,唤曰《樊南四六》。”骈文以“四六”为称,盖始见于此。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十六:“本朝四六以 刘筠、杨大年 为体,必谨四字六字律令,故曰四六。”参见“駢文”。

六极[liù jí] ,释义:1.谓六种极凶恶之事。","2.谓上下四方。","3.谓命、丑、福、赏、祸、罚。","4.中医学名词。即气极、血极、筋极、骨极、精极、髓极,均为虚劳重症。

六代[liù dài] ,释义:1.指 黄帝、唐、虞、夏、殷、周。《晋书·乐志上》:“周 始二《南》,《风》兼六代。昔 黄帝 作《云门》,尧 作《咸池》,舜 作《大韶》,禹 作《大夏》,殷 作《大濩》,周 作《大武》,所谓因前王之礼,设俯仰之容,和顺积中,英华发外。”南朝 梁 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乐,宫判始辨。”章炳麟《文学说例》:“虽然,六代之乐,今尽崩阤。”","2.指 唐、虞、夏、殷、周、汉。《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胡三省 注:“六代,唐、虞、夏、商、周、汉。”","3.指 夏、殷、周、秦、汉、魏。三国 魏 曹冏 有《六代论》,论 夏、殷、周、秦、汉、魏 兴衰之由。文见《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南齐书·高祖十二王传论》:“若夫六代之兴亡,曹冏 论之当矣。”","4.指 三国 吴、东晋 和 南朝 之 宋、齐、梁、陈。唐 李白《留别金陵诸公》诗:“六代更霸王,遗跡见都城。”宋 贺铸《水调歌头·台城游》词:“南国本萧洒,六代浸豪奢。”清 顾炎武《赠邬处士继思》诗:“筇穿 北固 雪,艇迷 京口 烟。六代江山好,愁来恣搜讨。”鲁迅《无题》诗之一:“六代綺罗成旧梦,石头城 上月如钩。”

六道[liù dào] ,释义:1.谓耳、目、鼻、口及下体之前后二孔。","2.佛教语。谓众生轮迴的六去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六丁[liù dīng] ,释义: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则可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

六桥[liù qiáo] ,释义:浙江省 杭州 西湖 外湖 苏堤 上之六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宋 苏轼 所建。亦指 西湖 里湖之六桥: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濬源。明 杨孟瑛 所建。参阅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孤山三堤胜迹》。宋 苏轼《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韵》:“六桥横絶天汉上,北山 始与 南屏 通。”《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明月娟娟筛柳,春色溶溶如酒。今夕试华灯,约伴六桥行走。”康有为《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诗:“凄凉白马市中簫,梦入 西湖 数六桥。”

六五[liù wǔ] ,释义:1.《易》卦爻位名。六,谓阴爻;五,第五爻。六五指卦象自下而上的第五爻为阴爻。","2.谓六王(夏启、商汤、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和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六时[liù shí] ,释义:1.攻伐他国的六种时机。","2.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3.古分一昼夜为十二时,昼夜分言,则谓“六时”。常以指白日。

六兽[liù shòu] ,释义:1.谓麋、鹿、熊、麕、野豕、兔。或谓“熊”当为“狼”。","2.指皇后发簪上的熊、虎、赤熊、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等六种饰物。

六子[liù zǐ] ,释义:谓《易》八卦中的震、巽、坎、离、艮、兑。此六卦皆由构成乾卦的阳爻和构成坤卦的阴爻组成,故称。

六韬[liù tāo] ,释义:1.亦作“六弢”。兵书名。旧题周吕望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2.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

丈六[zhàng liù] ,释义:一丈六尺。指佛的化身的长度。后亦借指佛身。

六情[liù qíng] ,释义:1.人的六种感情:喜、怒、哀、乐、爱、恶。","2.指廉贞、宽大、公正、奸邪、阴贼、贪狼六种性情。古代数术家据阴阳五行,由喜、怒、哀、乐、好、恶推演而出。谓恶行廉贞,寅午主之;喜行宽大,巳酉主之;哀行公正,戌丑主之;乐行奸邪,辰未主之;怒行阴贼,亥卯主之;好行狼贪,申子主之。见《汉书·翼奉传》。","3.人的六种情欲。","4.犹六义。","5.犹六根。

六典[liù diǎn] ,释义:1.谓古代六方面的治国之法。《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詰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薛综 注:“言所以立两观者,欲表明六典旧章之法。”唐 褚亮《祭方丘乐章·肃和》:“九宫肃列,六典相仪。”","2.隋 宫廷中的女官。《隋书·后妃传序》:“开皇 二年,著内官之式……又採 汉 晋 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六典”是:一典琮,掌琮玺器玩;二典赞,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三典栉,掌巾栉膏沐;四典器,掌樽彝器皿;五典执,掌扇伞灯烛;六典会,掌财帛出入。","3.《唐六典》的省称。唐 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子监应三舘学士等,準《六典》。”廖莹中 注:“《唐六典》三十卷,开元 十年,起居舍人 陆坚 被詔撰,玄宗 手写六条曰: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至二十六年书成。”姚华《论文后编》:“典之称名,原始《尚书·尧典》一篇,后乏继者,虽古有《五典》,唐 有《六典》,然《五典》书不传,《六典》虽传,要都为总部,不属专篇,名或相因,体不相袭。”

六花[liù huā] ,释义:1.雪花。雪花结晶六瓣,故名。","2.阵名。

六韬[liù tāo] ,释义:1.亦作“六弢”。兵书名。旧题周吕望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2.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

六币[liù bì] ,释义:古代朝聘所献的六种礼物。

六冲[liù chōng] ,释义:1.亦作“六冲”。阴阳家谓十二支中子与午相冲,卯与酉相冲,辰与戌相冲,丑与未相冲,寅与申相冲,巳与亥相冲。旧时选日家、星命家皆据以断凶吉。","2.见“六衝”。

六仪[liù yí] ,释义:1.谓祭祀、宾客、朝廷、丧纪、军旅、车马等六种礼仪。","2.唐开元时,宫内设女官,其中有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合称“六仪”,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皇后之礼仪。见《新唐书·百官志二》、《新唐书·后妃传序》。

六乡[liù xiāng] ,释义:1.周制:王城之外百里以内,分为六乡,每乡设乡大夫管理政务。","2.王莽时仿周制,于长安西都置六乡。

六阳[liù yáng] ,释义:1.中医十二经脉中,有手三阳、足三阳(阳明、太阳、少阳)六经脉,谓之六阳,见《灵枢经·经脉》。六阳经脉皆聚于头部,故亦称头为六阳或六阳会首、六阳魁首。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有一个渔翁只为着一时意气,自刎了六阳的那首级。”明 朱有燉《义勇辞金》第四折:“将你那血沥沥六阳,涴了我明滉滉钢刀。”","2.古以天气为阳,地气为阴,十一月至来年四月为阳气上升之时,合称六阳。《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唐 孔颖达 疏:“天地之气谓之阴阳,一年之中或升或降。故圣人作象,各分为六爻,以象十二月。阳气之升,从十一月为始,阳气渐升,阴气渐下;至四月,六阳皆升,六阴皆伏。至五月,一阴初升,阴气渐升,阳气渐伏;至十月,六阴尽升,六阳尽伏。”明 张居正《贺冬至表》之一:“斗杓旋子,月当三统之先;昴宿殷宵,序属六阳之始。”

六虱[liù shī] ,释义:谓危害国家的六事。

百六[bǎi liù] ,释义:1.古代以为厄运。","2.寒食日的别称。

六马[liù mǎ] ,释义:1.谓驾车之马众多。","2.秦以后,皇帝之车驾用六马。","3.六种类型之马。

六局[liù jú] ,释义:1.隋 殿内省和 唐 宋 殿中省设置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宋 为尚醖)、尚辇等六局,掌宫廷之供奉。参阅《隋书·百官志下》、《旧唐书·职官志三》、《宋史·职官志四》。","2.隋 门下省设城门、尚食、尚药、符玺、御府、殿内等六局。门下坊设司经、宫门、内直、典膳、药藏、斋帅等六局。宫内亦增置女官,准尚书省,设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六局。参阅《隋书·百官志下》、《隋书·后妃传序》。","3.宋 代官府贵家置四司六局,掌筵席排设。京师街市有此行业,以供民户雇用。四司为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为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雍熙乐府·哨遍·知休》:“飢时节,选着那六局全食店里添些箇气。”参阅 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四司六局》。

六一[liù yī] ,释义:1.见“六一泥”。","2.宋 欧阳修 晚年的自号。详“六一居士”。","3.指六一泉。宋 苏轼《喜刘景文至》诗:“新堤旧井各无恙,参寥 六一 岂念吾?”清 孙枝蔚《新岁寄怀王季鸿游浙中》诗:“泉水他时照鬢鬚,参寥 六一 肯忘吾。”","4.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简称。详“六一儿童节”。

六气[liù qì] ,释义:1.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庄子·在宥》:“天气不和,地气鬱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成玄英 疏:“阴、阳、风、雨、晦、明,此六气也。”","2.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谓朝旦之气(朝霞)、日中之气(正阳)、日没之气(飞泉)、夜半之气(沆瀣)、天之气、地之气。《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成玄英 疏引 李颐 曰:“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王逸 注引 陵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是为六气也。”","3.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管子·戒》:“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尹知章 注:“六气,即好、恶、喜、怒、哀、乐。”","4.中医术语。或指寒、热、燥、湿、风、火六种症候。《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 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如何?’…… 岐伯 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5.中医术语。或指人体内的精、气、津、液、血、脉,以其本为气所化,故名。见《灵枢经·决气》。

六司[liù sī] ,释义:1.隋 宫廷女官名。隋文帝 开皇 二年,宫内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六司:一司令,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二司乐,掌音律;三司饰,掌簪珥花严;四司医,掌方药卜筮;五司筵,掌铺设洒扫;六司制,掌衣服裁缝。参阅《隋书·后妃传序》。","2.唐 府州置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官。《新唐书·百官志四下》:“武德 初,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书佐皆为司功等参军事,有府四人,史十人。”

六房[liù fáng] ,释义:1.谓同宗的六支族。房,宗族的分支。","2.宋门下省设六房:孔目房、吏房、户房、兵房、礼房、刑房,由给事中分治。见《宋史·职官志一》。

六府[liù fǔ] ,释义:1.古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孔颖达 疏:“府者,藏财之处;六者,货财所聚,故称六府。”《魏书·高闾传》:“重光丽天,晨暉叠旦。六府孔修,三辰贞观。”宋 王禹偁《拟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制》:“是故朝有八政,货食为先;世修六府,土穀在列。”","2.上古六种税官之总称。《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郑玄 注:“府,主藏六物之税者,此亦 殷 时制也。”《墨子·节葬下》:“五官六府。”孙诒让 间诂:“六府,古籍无明文。《曲礼》‘六府’,郑 君以为 殷 制,则非 周 法。《左传·文七年》、《大戴礼记·四代篇》并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亦非官府。《汉书·食货志》説 太公 为 周 立九府圜法,颜 注谓即《周官》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等官。若然,天子有九府,六府或亦诸侯制与?”清 高其倬《蓟州新城》诗:“九门戒楼櫓,六府严关扃。”","3.即六腑。《庄子·列御寇》:“穷有八极,达有三必,形有六府。”成玄英 疏:“八极三必穷达,犹人身有六府也。”南朝 宋 何承天《雉子游原泽篇》诗:“冰炭结六府,忧虞缠胸襟。”宋 梅尧臣《樊推官劝予止酒》诗:“每饮輙呕泄,安得六府和?”","4.指身体的外形。《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六府丰隆,晚岁荣华定取。”","5.文昌宫之六星。《晋书·天文志上》:“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6.古乐章名。《尚书大传》卷一下:“歌《大化》、《大训》、《六府》、《九原》,而 夏 道兴。”郑玄 注:“四章皆歌 禹 之功。”

六尚[liù shàng] ,释义:1.掌宫廷供奉之官的总称。","2.隋唐始于宫中设女官六尚: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以掌宫掖之政。","3.隋以后中央机构设六部尚书,总称六尚。

六州[liù zhōu] ,释义:1.指古代九州中的六州。《逸周书·程典》:“维三月既生魄,文王 合六州之侯,奉勤于 商。”孔晁 注:“三分天下有其二,以伏事 殷 也。”《吕氏春秋·古乐》:“汤 於是率六州以讨 桀 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寧。”《文选·郭璞<江赋>》:“滈汗六州之域,经营炎景之外。”李善 注:“六州,益、梁、荆、江、扬、徐。”其中 益州 置于 汉,江州 置于 晋,已非古九州之名。","2.指 唐 时六州郡。《新唐书·突厥传上》:“初,突厥 内属者分处 丰、胜、灵、夏、朔、代 间,谓之 河曲 六州降人。”唐 李商隐《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诗:“山下祇今黄绢字,泪痕犹堕六州儿。”冯浩 注:“六州儿者,指 河北 魏博 诸州也。《旧》、《新》书《罗威传》:“自 至德 中,田承嗣 盗据 相、魏、澶、博、衞、贝 等六州,募置牙军。语曰:‘长安 天子,魏府 牙军。’谓其势强也。魏 博 六州,唐 时常语”。”此指 魏 博 六州。","3.乐曲名。《文献通考·乐考十九》:“本朝鼓吹,止有四曲:《十二时》、《导引》、《降仙臺》并《六州》为四。每大礼宿斋或行幸,遇夜每更三奏,名为警场…… 政和 七年,詔《六州》改名《崇明祀》,然天下仍谓之《六州》,其称谓已熟也。”

六王[liù wáng] ,释义:1.指 夏启、商汤、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左传·昭公四年》:“夫六王二公之事,皆所以示诸侯礼也。”杜预 注:“六王,啟、汤、武、成、康、穆 也。”","2.指 周 之 文王、武王、成王、厉王、宣王、幽王。《诗·小大雅谱》“《小雅》、《大雅》者,周 室居西都 丰 镐 之时诗也”唐 孔颖达 疏:“以此二雅,正有 文、武、成,变有 厉、宣、幽,六王皆居在 镐 丰 之地,故曰 丰镐 之时诗也。”","3.指战国 齐、楚、燕、韩、魏、赵 六国之王。《史记·秦始皇本纪》:“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唐 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六根清净[liù gēn qīng jìng] ,释义: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六郎[liù láng] ,释义:1.《旧唐书·杨再思传》:“易之 之弟 昌宗 以姿貌见宠倖,再思 又諛之曰:‘人言 六郎 面似莲花;再思 以为莲花似 六郎,非 六郎 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张昌宗 行六,故云。后用为咏莲之典实。宋 陆游《荷花》诗:“犹嫌翠盖红妆句,何况人言似 六郎。”明 徐渭《红佛桑》诗之一:“都争茜颊堪千鎰,谁问莲花似 六郎。”鲁迅《秋夜有感》诗:“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 六郎。”","2.宋 杨继业 之六子 杨延昭 英勇善战,在边防二十馀年,屡挫 契丹 兵将,人称 杨六郎。详见《宋史》本传。

六街[liù jiē] ,释义:1.唐 京都 长安 的六条中心大街。北宋 汴京 也有六街。《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中书舍人 韦元 徼巡六街。”胡三省 注:“长安 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左、右金吾将军掌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唐 司空图《省试》诗:“閒繫 长安 千匹马,今朝似减六街尘。”北宋 汴京 也有六街。《宋史·魏丕传》:“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詔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廩给,使传呼备盗。”宋 梅尧臣《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诗:“六街禁夜犹未去,童僕窃讶吾儕痴。”","2.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前蜀 韦庄《秋霁晚景》诗:“秋霽禁城晚,六街烟雨残。”《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城池广阔,六街内士女駢闐;井邑繁华,九陌上轮蹄来往。”清 徐发《早春》诗:“新月如钩掛碧空,六街游眺兴无穷。”

六天[liù tiān] ,释义:1.汉代纬书,附会五帝传说和《史记·天官书》太微宫内有五星曰五帝座之文,谓天帝有六,即天皇大帝与五方之帝,是谓“六天”。","2.谓人死后所居之六天宫。","3.道教谓上天分为六。","4.佛经有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又称夜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见《楞严经》卷八。

六宇[liù yǔ] ,释义:谓天地四方。

六器[liù qì] ,释义:1.祭享天地四方的六种玉器。","2.指六种乐器。

六壬[liù rén] ,释义:动用阴阳五行进行占卜凶吉的方法之一。与遁甲、太乙合称三式。五行(水、火、木、金、土)以水为首;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壬;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个(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故名六壬。六壬共七百二十课,一般总括为六十四课。其占法,用两木盘,上有天上十二辰分野,谓之天盘,下有地上十二辰方位,谓之地盘。两盘相迭,转动天盘,得出所占之干支与时辰的部位,以判吉凶。六壬占术由来甚古,《隋书·经籍志·五行》著录有《六壬释兆》、《六壬式经杂占》,此后历代书志,收录颇多。唐 王建《贫居》诗:“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占。”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其师精晓六壬,而不为人占。”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五:“小二黑 从小就聪明,象那些算属相、卜六壬课、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

六慎[liù shèn] ,释义:谓国君所应谨慎的六事。

六尘[liù chén] ,释义:佛教名词。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境。此六境与六根相接,则染污净心,故名尘。

六壬[liù rén] ,释义:动用阴阳五行进行占卜凶吉的方法之一。与遁甲、太乙合称三式。五行(水、火、木、金、土)以水为首;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壬;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个(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故名六壬。六壬共七百二十课,一般总括为六十四课。其占法,用两木盘,上有天上十二辰分野,谓之天盘,下有地上十二辰方位,谓之地盘。两盘相迭,转动天盘,得出所占之干支与时辰的部位,以判吉凶。六壬占术由来甚古,《隋书·经籍志·五行》著录有《六壬释兆》、《六壬式经杂占》,此后历代书志,收录颇多。唐 王建《贫居》诗:“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占。”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其师精晓六壬,而不为人占。”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五:“小二黑 从小就聪明,象那些算属相、卜六壬课、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

六行[liù háng] ,释义:1.六种善行。《周礼·地官·大司徒》:“六行:孝、友、睦、婣、任、恤。”晋 陆云《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六言六行,匪君不肃。”唐 陈子昂《申州司马王府君墓志》:“君三德允章,六行既穆。”清 钱谦益《刑科给事中薛大中父约赠徵仕郎刑科给事中制》:“敦六行以重任恤,既以仁厚起家。”","2.谓水气运行。《管子·幼官》:“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徵声,治阴气,用六数。”尹知章 注:“水成数六,水气行,君则顺时节而布政也。”","3.六个行列。《春秋·隐公五年》“初献六羽”唐 孔颖达 疏:“六羽,谓六行之人秉羽舞也。”","4.指 唐 代尚书省下属的吏、礼、户、工、刑、兵六部。泛指朝廷官吏。唐 张籍《寄梅处士》诗:“扰扰人间是与非,官闲自觉省心机;六行班里身常下,九列符中事亦稀。”

用六[yòng liù] ,释义:《易》《坤》卦特有之爻题,谓六爻皆六。

六出[liù chū] ,释义:雪花的别称。

六尊[liù zūn] ,释义:六种注酒器。

六市[liù shì] ,释义:犹六街,指都市的大街闹市。元 汤式《普天乐·送人迁居金陵》曲:“瞻九重乾坤荡荡,看六市人烟穰穰,听五更珂珮鏘鏘。”

六言[liù yán] ,释义:1.六种美德:仁、知、信、直、勇、刚。《论语·阳货》:“由 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何晏 集解:“六言六蔽者,谓下六事:仁、知、信、直、勇、刚也。”晋 陆云《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六言六行,非君不肃。”","2.谓六言诗。每句均为六字的诗。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六言七言,杂出《诗》《骚》。”《北史·阳休之传》:“当 文襄 时,多作六言歌辞,淫荡而拙,世俗流传,名为《阳五伴侣》,写而卖之,在市不絶。”

六一[liù yī] ,释义:1.见“六一泥”。","2.宋 欧阳修 晚年的自号。详“六一居士”。","3.指六一泉。宋 苏轼《喜刘景文至》诗:“新堤旧井各无恙,参寥 六一 岂念吾?”清 孙枝蔚《新岁寄怀王季鸿游浙中》诗:“泉水他时照鬢鬚,参寥 六一 肯忘吾。”","4.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简称。详“六一儿童节”。

六家[liù jiā] ,释义:1.指 先秦 至 汉 初学术思想的主要派别: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汉 司马谈 有《论六家之要指》,见《史记·太史公自序》。","2.指史书之六种体裁:《尚书》记言体,《春秋》记事体,《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史记》通史纪传体,《汉书》断代纪传体。唐 刘知几《史通·六家》:“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榷而为论,其流有六:一曰《尚书》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传》家,四曰《国语》家,五曰《史记》家,六曰《汉书》家。”","3.指治《孝经》的六位学者:三国 吴 韦昭、三国 魏 王肃、三国 吴 虞翻、三国 魏 刘劭、隋 刘炫、南朝 齐 陆澄。唐玄宗《<孝经>序》:“韦昭、王肃 先儒之领袖,虞飜、刘劭 抑又次焉,刘炫 明 安国 之本,陆澄 讥 康成 之注,在理或当,何必求人?今故特举六家之异同,会五经之旨趣,约文敷畅,义则昭然。”

六爻[liù yáo] ,释义:《易》卦之画曰爻。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画,故称。爻分阴阳,“-”为阳爻,称九;“--”为阴爻,称六。每卦六爻,自下而上数:阳爻称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阴爻称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六院[liù yuàn] ,释义:1.唐山南道之精兵。","2.宋官署名,登闻检院、登闻鼓院、官告院、都进奏院、诸军司粮料院、审计院之合称。","3.院,指行院,歌妓集聚之地。","4.犹六宫。

六世[liù shì] ,释义:指秦国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先王。

六官[liù guān] ,释义:《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政,称六官或六卿。

六趣[liù qù] ,释义:犹六道。

六等[liù děng] ,释义:1.六个等级。(1)谓爵位有六级。","2.指圭上所画的色彩为六行。

三宫六院[sān gōng liù yuàn] ,释义:泛指帝王的妃嫔。

六分[liù fēn] ,释义:1.谓六分之一。","2.谓六分长,一寸的十分之六。","3.谓十分之六。","4.谓分为六等份。

六律[liù lǜ] ,释义:1.黄钟,","2.大吕(# C),","3.太簇,","4.夹钟(# D),","5.姑洗,","6.中吕,","7.蕤宾(# F),","8.林钟,","9.夷则(# G),","10.南吕,","11.无射(# A),","12.应钟,合称十二律。区分开来,奇数(阳)称六律,偶数(阴)称六吕,合称律吕。古书所说的六律,通常是就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而言的。

六尺[liù chǐ] ,释义:1.见“六尺之孤”。","2.指成年男子之身躯。唐 李山甫《下第献所知》诗之一:“虚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忧是非。”明 姚士麟《见只编》卷中:“我固知公等相索,故来就缚,且为共尽此酒,便以六尺付公耳。”

三姑六婆[sān gū liù pó] ,释义: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占卦的),六婆指牙婆(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取利的妇女)、媒婆、师婆(女巫)、虔婆(鸨母)、药婆(给人治病的妇女)、稳婆(以接生为业的妇女)(见于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旧社会里三姑六婆往往借着这类身份干坏事,因此通常用“三姑六婆”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六诗[liù shī] ,释义:1.犹六义。","2.指大雅、小雅、正风、变风、变大雅、变小雅。参阅五代齐己《风骚旨格》。

六乐[liù lè] ,释义:1.谓黄帝、尧、舜、禹、汤、周武王六代的古乐。","2.泛指音乐。","3.指六种金属乐器:钟、鎛、錞、镯、铙、铎。

六洲[liù zhōu] ,释义:指世界的六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

六御[liù yù] ,释义:亦作“六驭”。指天子的车驾。语出《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唐 杜审言《扈从出长安应制》诗:“分野都畿列,时乘六御均。”《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二·齐南郊乐歌》:“四金耸衞,六驭齐轮。”

六龙[liù lóng] ,释义:1.谓《易》乾卦的六爻。","2.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3.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4.六兄弟的美称。

六儿[liù ér] ,释义:杂剧中家僮的通称,犹婢女之称“梅香”。

六舞[liù wǔ] ,释义:1.六种乐舞。谓黄帝之《云门》、尧之《咸池》、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汤之《大濩》、武王之《大武》。","2.六种乐舞。谓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六卿[liù qīng] ,释义:1.古代统军执政之官。","2.《周礼》把执政大臣分为六官,也称六卿。后世往往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为六卿。","3.春秋后期晋国有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家为卿,合称六卿。

六入[liù rù] ,释义:佛教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为内六入,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为外六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即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而生六识。

九六[jiǔ liù] ,释义:1.《易·乾》“初九”唐孔颖达疏:“七为少阳,八为少阴,质而不变,为爻之本体;九为老阳,六为老阴,文而从变,故为爻之别名。”因以“九六”泛指阴阳及柔刚等属性。","2.借指盛衰。","3.“阳九百六”之略语。古代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厄为“百六”。因以“九六”指灾难或厄运。

吆五喝六[yāo wǔ hè liù] ,释义:1.掷色子时的喊叫声(五、六是色子的点子),泛指赌博时的喧哗声。","2.形容盛气凌人的样子:整天~地抖威风。

六月[liù yuè] ,释义:《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宣王 北伐也。”《国语·晋语四》:“秦伯 赋《六月》。”韦昭 注:“《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业。

六祖[liù zǔ] ,释义:佛家称禅宗的第六代祖师 慧能。他师承五祖 弘忍,主张直澈心源,顿悟成佛。

六顺[liù shùn] ,释义:谓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北史·尉元传》:“然五孝六顺,天下之所先,愿陛下重之,以化四方。”唐 李邕《兗州曲阜县孔子庙碑》:“六顺勃兴,四维偕作。”

六学[liù xué] ,释义:1.指六艺或六经。","2.谓周代的小学、东学、南学、西学、北学、太学。见《大戴礼记·保傅》。","3.唐国子监设六馆,亦称“六学”。

六科[liù kē] ,释义:1.唐 宋 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唐 六科为: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唐 刘肃《大唐新语·釐革》:“隋煬帝 改置明(经)、进(士)二科。国家因 隋 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前为六科。”宋 景德 天圣 时,其六科为: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博达坟典,明于教化;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四、详明政理,可使从政;五、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六、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绍兴 年间,又以文章典雅、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参阅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六科》。","2.明 清 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简称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分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事,纠其弊误。","3.谓谷、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农作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不想遇着荒歉之年,六科未收。”

六术[liù shù] ,释义:1.指军事上的六项原则。","2.指占日、占月、占星气、律吕、甲子、算数。

六本[liù běn] ,释义:古谓立身行事的六项根本:孝、哀、勇、能、嗣、力。

六梦[liù mèng] ,释义:古代把梦分为六类,根据日月星辰以占其吉凶。

三六[sān liù] ,释义:指十八。《文选·论衡·<东京赋>》:“巨猾閒舋,窃弄神器;歷载三六,偷安天位。”薛综 注:“谓 王莽 篡位一十八年也。”《宋书·符瑞志上》:“汉 元、成 世,道士言:‘讖者云:赤厄三七。二百一十年,有外戚之篡。祚极三六,当有龙飞之秀,兴復祖宗。’”南朝 梁简文帝《东风伯劳歌》:“少年年几方三六,含娇聚态倾人目。”

六陈[liù chén] ,释义:指大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粮食,以其可以久藏,故称“六陈”。

六宝[liù bǎo] ,释义:指明王圣人、玉、龟、珠、金、山林薮泽。古谓六者为国家之宝,故云。

六亲不认[liù qīn bù rèn] ,释义:形容人没有情义或不讲情面。

六章[liù zhāng] ,释义:谓青、赤、黄、白、黑、玄六色。

六义[liù yì] ,释义:1.亦称“六诗”。","2.指六书。

六界[liù jiè] ,释义:见“六大”。

六道[liù dào] ,释义:1.谓耳、目、鼻、口及下体之前后二孔。","2.佛教语。谓众生轮迴的六去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六米[liù mǐ] ,释义:六种粮食作物。

六耳[liù ěr] ,释义:谓第三者。

六师[liù shī] ,释义:周 天子所统六军之师。

六时[liù shí] ,释义:1.攻伐他国的六种时机。","2.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3.古分一昼夜为十二时,昼夜分言,则谓“六时”。常以指白日。

六禽[liù qín] ,释义:六种供膳的禽类。

六羽[liù yǔ] ,释义:1.古代诸侯的乐舞。有六列,每列六人,持羽而舞,故名。《春秋·隐公五年》:“九月,考 仲子 之宫,初献六羽。”孔颖达 疏:“六羽,谓六行之人秉羽舞也。”参见“六佾”。","2.即六翮。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鵠卵未孚,指掌之所靡,及其乘衝飈而燎巨野,奋六羽以凌朝霞,则虽智勇不能制也。”参见“六翮”。

六花[liù huā] ,释义:1.雪花。雪花结晶六瓣,故名。","2.阵名。

三宫六院[sān gōng liù yuàn] ,释义:泛指帝王的妃嫔。

六指儿[liù zhǐr] ,释义:1.长了六个指头的手或脚。","2.指手或脚上长有六个指头的人。

滕六[téng liù] ,释义:1.传说中雪神名。","2.用以指雪。

六丑[liù chǒu] ,释义: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十字,仄韵,宋 周邦彦 创制。

六六[liù liù] ,释义:1.六的六倍,三十六。","2.谓巫山三十六峰。","3.鲤鱼的别称。

六诏[liù zhào] ,释义:唐 代位于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南的 乌蛮 六个部落的总称,即 蒙隽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蒙舍诏。“诏”义为王或首领。其帅有六,因号“六詔”。唐 开元 二十六年后,蒙舍诏 并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 巍山县 南境),史称 南诏。其地在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部。唐 元稹《蛮子朝》诗:“西南 六詔 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后用以称 云南。宋 陆游《晚登横溪阁》诗:“瘴雾不开连 六詔,俚歌相答带 三巴。”清 陆元辅《送文介石学博归滇南》诗:“三江 日月孤臣老,六詔 风烟万里归。”吕志尹《过黔楚界喜晴》诗:“六詔 乡关常恨别,三湘 春水无情流。”参阅《旧唐书·南蛮西南夷传》、《新唐书·南蛮传上》。

六驳[liù bó] ,释义:1.兽名。亦省称“駮”。","2.树木名。即梓榆。

六号[liù hào] ,释义:古代对三种神祇和三种祭品各有美称,合称“六号”。

六井[liù jǐng] ,释义:又称 钱塘 六井。即:相国井、西井、金牛井、方井、白龟井、小方井。唐 李泌 做 杭州 刺史时,因居民饮水苦恶,引 西湖 水而成。井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内,多已湮没。《新唐书·白居易传》:“﹝ 居易 ﹞为 杭州 刺史,始筑堤捍 钱塘湖,钟洩其水,溉田千顷;復浚 李泌 六井,民赖其汲。”《宋史·苏轼传》:“﹝ 軾 ﹞后造堰牐,以为湖水畜洩之限,江潮不復入市。以餘力復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参阅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十三。

六同[liù tóng] ,释义:即六吕。阴律六,以铜为管,故名。

六害[liù hài] ,释义:阴阳家之说。谓年、月、日之辰皆有六合,与六合相冲之辰亦有六,是为六害。如正月建寅,与亥合,与巳则冲,故寅与巳为害;二月建卯,与戌合,与辰冲,故卯与辰为害。馀类推。年、日之六害亦仿此。《新唐书·吕才传》:“鲁桓公 六年七月,子 同 生,是为 庄公。按历,岁在乙亥,月建申,然则值禄空亡,据法应穷贱。又触句绞六害,偝驛马,身剋驛马三刑,法无官。”

六籍[liù jí] ,释义:1.即六经。","2.佛教著作《大般若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圆觉经》、《楞严经》,号称禅家六籍。

六军[liù jūn] ,释义:1.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左传·襄公十四年》:“周 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后因以为国家军队的统称。《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 河 北;河 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宋 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清 黄遵宪《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诗:“莫问空拳敺市战,餘闻扈蹕六军惊。”","2.晋 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驍骑将军。游击将军。晋 世以来,谓领护至驍、游为六军。”","3.指 唐 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按,《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与此不同。清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十三》:“六军,据《新志》以龙武、神武、神策各左右当之,而《旧志》説六军则数左右羽林,而不数左右神策。《通典》説六军与《旧志》同……要之,六军之名乃取旧制书之,至中、晚 唐 神策军权最重,故《新志》以后定者言之歟,今未能详考。”

六条[liù tiáo] ,释义:1.汉 制,刺史班行六条诏书,以考察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颜师古 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詔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渔百姓,聚歛为姦。三条,二千石不卹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託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西晋 北周 也有六条诏书。后因以指考察官吏的职务和职权。《南史·宋江夏文献王义恭传》:“义恭 既至,劝 孝武 即位。授太尉、録尚书六条事,假黄鉞。”《旧唐书·哀帝纪》:“左僕射 裴枢、右僕射 崔远 ……须离八座之荣,尚付六条之政,勉思咎己,无至尤人。”清 钱谦益《浙江嘉兴府推官姚钿授文林郎制》:“郡国置司理之官,所以佐察六条,而观中五刑也。”","2.指 晋 诸郡中正荐举贤才的六项标准。《晋书·武帝纪》:“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絜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復,六曰学以为己。”

上六[shàng liù] ,释义:《易》卦在第六位的阴爻叫上六。

六佾[liù yì] ,释义:1.周 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传·隐公五年》:“公问羽数於 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公从之,於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杜预 注:“六六三十六人。”孔颖达 疏:“何休 説如此,服虔 以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公羊传·隐公五年》、《穀梁传·隐公五年》皆谓“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说与《左传》不同。后世遂以为公爵重臣的乐舞格局。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北史·宇文护传》:“五年,詔赐 护 轩悬之乐,六佾之舞。”","2.夏 代天子之乐舞格局。《淮南子·齐俗训》:“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户,葬墙置翣,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六冕[liù miǎn] ,释义:六种冕服。

六鳌[liù áo] ,释义:亦作“六鰲”。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

六更[liù gēng] ,释义:宋 宫中更漏较民间为短,宫中五更,民间才四更。宫中五更过后,梆鼓交作,始开宫门,俗称之六更。

六证[liù zhèng] ,释义:见“六徵”。

三头六臂[sān tóu liù bì] ,释义:《景德传灯录》卷一三:“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后用来形容有特别大的本领。

六彩[liù cǎi] ,释义:中国水墨画术语。谓黑、白、干、湿、浓、淡为“六彩”。黑白以显阴阳明暗,干湿以显苍翠秀润,浓淡以显凹凸远近。参阅 清 唐岱《绘事发微》。

六淫[liù yín] ,释义:1.谓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太过而成为致病的主要因素。《左传·昭公元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参见“六疾”。","2.中医名词。谓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太过,乃外感疾病的主要病因。《素问·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风、寒、暑、湿、燥、火。”清 魏源《默觚上·学篇十四》:“人之生也不过数十年,天地之水火在人身用之经数十年,饮食益之,七情六淫沴之,始而壮,既而衰矣。”

六相[liù xiāng] ,释义:1.传说辅佐黄帝的六臣:蚩尤、大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分掌天地四方。","2.佛教语。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七情六欲[qī qíng liù yù] ,释义:指人的各种情感和欲望。参看〖七情〗、

六国[liù guó] ,释义:指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

六职[liù zhí] ,释义:1.谓治、教、礼、政、刑、事六种职事。","2.谓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六种职别。","3.谓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六种官职。

六礼[liù lǐ] ,释义:1.谓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射礼、相见礼。","2.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3.古享祭宗庙之礼有六:肆献祼、馈食、祠、禴、尝、烝。","4.诸侯朝见天子之礼有六。

六月[liù yuè] ,释义:《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宣王 北伐也。”《国语·晋语四》:“秦伯 赋《六月》。”韦昭 注:“《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业。

六法[liù fǎ] ,释义:中国古代品评绘画的标准。南齐谢赫在《画品》中列举的六法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六宇[liù yǔ] ,释义:谓天地四方。

六市[liù shì] ,释义:犹六街,指都市的大街闹市。元 汤式《普天乐·送人迁居金陵》曲:“瞻九重乾坤荡荡,看六市人烟穰穰,听五更珂珮鏘鏘。”

二六[èr liù] ,释义:1.即十二。","2.京剧西皮调名。详“二六板”。

六事[liù shì] ,释义:1.上古指领兵的六卿。《书·甘誓》:“大战于 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车之人,予誓告汝。’”孔 传:“各有军事,故曰六事。”后因以指朝中的军事大臣。唐 白居易《忆晦叔》诗:“六事尽思君作伴,几时归到 洛阳 来。”宋 曾巩《兵部侍郎制》:“夫兵,天下之备,谁能去之?自士不出於井地,而将非六事之人,歷世以来,皆古之宜法,而患夫势之难行。”","2.相传 商 初天下大旱,汤 曾祷于 桑林,以六事自责。《荀子·大略》:“汤 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謁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祝盟》:“素车祷旱,以六事责躬,则雩禜之文也。”宋 黄庭坚《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桑林 请六事,河水问九畴。”明 李东阳《正德丙寅正月二日雪》诗:“却讶 桑林 纔六事,也能昭格应 商 祈。”","3.谓貌、言、视、听、思心、王极。古人以为此六者有失,必致六气相伤,发生灾害。《尚书大传》卷三:“若民不敬事,则会批之于六沴、六事之机以县示我。”郑玄 注:“事,六事也……言天下有过,神灵亦合推於六沴。六事,貌、言、视、听、思心、王极。机,天文也。天文运转以县(悬)见六事之变异示我。”按,《后汉书·五行志一》“气之相伤谓之沴”刘昭 注引《续汉书》谓六事为貌、言、视、听、思、心。宋 苏舜钦《大风》诗:“六事不合暴风作,尝闻《洪范》有此言。”","4.考察地方官吏政绩的六项内容。《金史·百官志一》:“宣宗 兴定 元年,行辟举县令法,以六事考之,一曰田野闢,二曰户口增,三曰赋役平,四曰盗贼息,五曰军民和,六曰词讼简。”《水浒传》第一二○回:“﹝ 宋江 ﹞到任之后,惜军爱民,百姓敬之如父母,军校仰之若神明,讼庭肃然,六事俱备。”","5.指六书。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指事象形会意为形体之事,形声假借为声音之事,转注者,训詁之事也。虞 夏 书契,今不可见,岣嶁禹书,伪造不足论,商 周 以来,则刻於骨甲金石者多有,下及 秦 汉,文字弥繁,而摄以六事,大抵弭合。”参见“六书”。

六婆[liù pó] ,释义: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六骏[liù jùn] ,释义:唐太宗 征战时所骑过的六匹骏马: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贞观 十一年,太宗 作《六马图赞》(文见《全唐文》卷十),使 欧阳询 以八分体书之,刻石。欧 书亡,宋 游师雄 重刻六碑(见《金石萃编》卷一三九)。元 王恽《韩干画照夜白图》诗之二:“昭陵 六骏秋风里,辛苦 文皇 百战功。”参见“昭陵六骏”。

六位[liù wèi] ,释义:1.即《易》卦之六爻。","2.谓君、臣、父、子、夫、妇。

六亲不认[liù qīn bù rèn] ,释义:形容人没有情义或不讲情面。

六区[liù qū] ,释义:谓上下四方。

六宫[liù gōng] ,释义:古代皇后的寝宫,正寝一,燕寝五,合为六宫。

六曹[liù cáo] ,释义:1.东汉开始尚书分六曹治事,有三公曹、吏曹、二千石曹、民曹、主客曹,其中三公曹尚书为二人,故称“六曹”。后主客曹分为南、北两主客曹,仍称“六曹”。","2.唐时州府佐治之官亦分“六曹”,即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3.宋徽宗时,州县亦置六曹,曰兵曹、刑曹、工曹、礼曹、户曹、吏曹。故俗以六曹为地方胥吏之通称。

六色[liù sè] ,释义:谓青、白、赤、黑、玄、黄六色。

六逸[liù yì] ,释义:指 竹溪 六逸。

六老[liù lǎo] ,释义:眼睛的别称。

六度[liù dù] ,释义:1.谓天、地、春、夏、秋、冬乃万物之制度。","2.佛教语。又译为“六到彼岸”。“度”是梵文pāramitā(波罗蜜多)的意译。指使人由生死之此岸度到涅槃(寂灭)之彼岸的六种法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精虑(禅定)、智慧(般若)。

六念[liù niàn] ,释义:佛教语。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见《大般涅槃经》卷十八。

六指[liù zhǐ] ,释义:1.谓上下四方。","2.谓一手(或脚)长六个指头。

六角[liù jiǎo] ,释义:1.东汉时,匈奴之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斩将王,总称“六角”。","2.六角扇。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