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军事的四字词语

今天词语大全网站要给大家提供的是形容军事的四字词语,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形容军事的四字词语,部分词语有拼音和释义,形容军事的四字词语都摘录于汉语词典,希望这些形容军事的四字词语能够帮助到您。

螳臂挡车[táng bì dǎng chē] ,释义:螳臂当车。

速战速决[sù zhàn sù jué] ,释义:迅速投入战斗,迅速结束战斗,比喻做事时迅速地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星旗电戟[xīng qí diàn jǐ] ,释义:军旗象繁星,剑戟如闪电。比喻军容之盛。

惊弓之鸟[jīng gōng zhī niǎo] ,释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某种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借尸还魂[jiè shī huán hún] ,释义:迷信传说人死以后灵魂可能借别人的尸体复活,比喻某种已经消灭或没落的思想、行为、势力等假托别的名义重新出现。

瞒天过海[mán tiān guò hǎi] ,释义:比喻用伪装来瞒哄对方,偷偷地行动。

攻其无备[gōng qí wú bèi] ,释义:也说攻其不备。趁对方没有防备的时候进行攻击。《孙子兵法·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隔岸观火[gé àn guān huǒ] ,释义: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

横戈跃马[héng gē yuè mǎ] ,释义: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偷梁换柱[tōu liáng huàn zhù] ,释义:《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戎马生涯[róng mǎ shēng yá] ,释义: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 ,释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指桑骂槐[zhǐ sāng mà huái] ,释义: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也说指鸡骂狗。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 ,释义:春秋时,晋国同楚国在城濮(在今山东鄄城西南)作战,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用来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成王败寇[chéng wáng bài kòu] ,释义: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三战三北[sān zhàn sān běi] ,释义: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

壁垒森严[bì lěi sēn yán] ,释义:1.也说森严壁垒。","2.防御工事坚固,戒备严密。","3.比喻界限极其分明。

临阵脱逃[lín zhèn tuō táo] ,释义:军人到阵前要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事到临头而退缩逃避。

假途灭虢[jiǎ tú miè guó] ,释义: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乘虚迭出[chéng xū dié chū] ,释义:虚:空虚、弱点。迭:屡次。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防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

临阵脱逃[lín zhèn tuō táo] ,释义:军人到阵前要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事到临头而退缩逃避。

独当一面[dú dāng yī miàn] ,释义:单独担当一个 方面的任务。

能征惯战[néng zhēng guàn zhàn] ,释义: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百战百胜[bǎi zhàn bǎi shèng] ,释义: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孙子兵法·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 ,释义:有人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回去疑心中了蛇毒,就生病了(见于《风俗通义·怪神》)。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一鼓作气[yī gǔ zuò qì] ,释义:《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后来用“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决一死战[jué yī sǐ zhàn] ,释义:不怕牺牲,对敌人作你死我活的战斗:誓与敌人~。

文治武功[wén zhì wǔ gōng] ,释义:对内政治上的统治很稳固,对外军事上用兵很有成就。用于对封建朝廷或帝王的评价。

偃旗息鼓[yǎn qí xī gǔ] ,释义:放倒军旗,停敲战鼓。原指不暴露目标,秘密行军。也指停止战斗。《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有伏兵,引去。” 后也用以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减弱。

缮甲治兵[shàn jiǎ zhì bīng] ,释义:缮甲:修治铠甲。比喻作军事准备。亦作“缮甲厉兵”。

知己知彼[zhī jǐ zhī bǐ] ,释义:也说知彼知己。《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意思是对敌我双方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后也用“知己知彼”泛指了解自己和对方。

冲锋陷阵[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释义:向敌人冲击,深入敌阵。《北齐书·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形容勇敢地战斗。陷:深入,攻破。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释义:见〖秣马厉兵〗。

无名之师[wú míng zhī shī] ,释义:没有正当理由出征的军队。

弹尽粮绝[dàn jìn liáng jué] ,释义:弹药用光,粮食吃完,形容作战的必需品消耗完又得不到补给,处境十分困难。

能征惯战[néng zhēng guàn zhàn] ,释义: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趁火打劫[chèn huǒ dǎ jié] ,释义: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

士饱马腾[shì bǎo mǎ téng] ,释义: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拒人千里[jù rén qiān lǐ] ,释义: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前车之鉴[qián chē zhī jiàn] ,释义:《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比喻当做鉴戒的前人的失败教训。

顺手牵羊[shùn shǒu qiān yáng] ,释义:比喻趁便随手拿人家的东西。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 ,释义: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欲擒故纵[yù qín gù zòng] ,释义: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比喻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的目的,故意先放松一步。

口蜜腹剑[kǒu mì fù jiàn] ,释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记载,唐朝宰相李林甫,妒忌贤能,与人相处表面亲热,而心存阴谋。故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后以“口蜜腹剑”比喻嘴甜心毒,狡猾阴险。

击鼓鸣金[jī gǔ míng jīn] ,释义: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师老兵疲[shī lǎo bīng pí] ,释义:师、兵:军队;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牛刀小试[niú dāo xiǎo shì] ,释义: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见〖割鸡焉用牛刀〗。

兵不血刃[bīng bù xuè rèn] ,释义:武器上没有沾血。指没有经过激战就取得了胜利。《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 ,释义:春秋时,晋国同楚国在城濮(在今山东鄄城西南)作战,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用来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勇往直前[yǒng wǎng zhí qián] ,释义:不怕艰险,奋勇地一直往前进。

无中生有[wú zhōng shēng yǒu] ,释义:把没有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声东击西[shēng dōng jī xī] ,释义:声张击东而实击西。用以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给予出其不意的攻击。唐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声:扬言。

老弱残兵[lǎo ruò cán bīng] ,释义:比喻由于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战无不胜[zhàn wú bù shèng] ,释义: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穷寇莫追[qióng kòu mò zhuī] ,释义: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打草惊蛇[dǎ cǎo jīng shé] ,释义:明郎瑛《七修 类稿》卷二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行迹泄露,使对方有所警觉。

大刀阔斧[dà dāo kuò fǔ] ,释义: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弹尽粮绝[dàn jìn liáng jué] ,释义:弹药用光,粮食吃完,形容作战的必需品消耗完又得不到补给,处境十分困难。

笑里藏刀[xiào lǐ cáng dāo] ,释义:形容对人表面温和,心里阴险毒辣。

群雄逐鹿[qún xióng zhú lù] ,释义:群雄:旧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逐鹿:比喻争夺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迎头痛击[yíng tóu tòng jī] ,释义:当头给以狠狠的打击:如果敌人胆敢来犯,就坚决给以~。

强弩之末[qiáng nǔ zhī mò] ,释义:《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gǎo)。” 意思是说,即使强弩射出的箭,到最后力量也会减弱,连鲁地产的薄绸子也穿不透。比喻势力已经衰弱,起不了任何作用了。

各个击破[gè gè jī pò] ,释义:各个:逐个;击:攻。军事术语。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有时也比喻将问题逐个解决。

霸王别姬[bà wáng bié jī] ,释义: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冲锋陷阵[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释义:向敌人冲击,深入敌阵。《北齐书·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形容勇敢地战斗。陷:深入,攻破。

分进合击[fēn jìn hé jī] ,释义: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旗开得胜[qí kāi dé shèng] ,释义:旗帜一打开就取得了胜利。指交战时刚一接触就获得胜利。也泛指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调兵遣将[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释义:调动兵马,派遣将领。也比喻组织安排人力。

弹丸之地[dàn wán zhī dì] ,释义: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反客为主[fǎn kè wéi zhǔ] ,释义:客人反过来 成为主人。指违反了通常的主客关系。也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兵多者败[bīng duō zhě bài] ,释义: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北门锁钥[běi mén suǒ yuè] ,释义:1.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后借指北部的边防要地和重镇。","2.比喻负责守卫某一要地的重任。《宋史·寇准传》:“主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

逐鹿中原[zhú lù zhōng yuán] ,释义: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指挥若定[zhǐ huī ruò dìng] ,释义: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原诗为对诸葛亮功业的评价,意思是说他和商、周的贤相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处事的决断能力更在汉高祖的丞相萧何和曹参之上。后用以形容指挥员沉着、冷静、很有把握的样子。

弃暗投明[qì àn tóu míng] ,释义: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与黑暗势力断绝关系,走上光明的道路。

诘戎治兵[jié róng zhì bīng] ,释义:指整治军事。

围魏救赵[wéi wèi jiù zhào] ,释义: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赵国之围遂解。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后以“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以逸待劳[yǐ yì dài láo] ,释义:在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军疲劳时出击取胜。《孙子兵法·军争》:“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风声鹤唳[fēng shēng hè lì] ,释义:《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前秦苻坚带兵攻打东晋,被打得大败,逃走时听到风声 和鹤叫都以为是追兵。后用来形容人在非常害怕时听到一点声音,就十分恐慌紧张。唳(lì)。参见〔草木皆兵〕

严阵以待[yán zhèn yǐ dài] ,释义:整饬阵容,做好战斗准备,以迎击来犯之敌。

丢卒保车[diū zú bǎo jū] ,释义:象棋战术用 语。后用来比喻丢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车(jū)。

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 ,释义: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抛砖引玉[pāo zhuān yǐn yù] ,释义: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草船借箭[cǎo chuán jiè jiàn] ,释义: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心如刀割[xīn rú dāo gē] ,释义: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

北门之寄[běi mén zhī jì] ,释义:指负军事重任。

擒贼擒王[qín zéi qín wáng] ,释义:唐杜甫《前出塞》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比喻先要抓首恶或主要的敌手。

南征北战[nán zhēng běi zhàn] ,释义:到处出征作战,形容经历的战斗很多。

百战百胜[bǎi zhàn bǎi shèng] ,释义: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孙子兵法·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劳师袭远[láo shī xí yuǎn] ,释义: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多指冒险的军事活动。

决一死战[jué yī sǐ zhàn] ,释义:不怕牺牲,对敌人作你死我活的战斗:誓与敌人~。

严阵以待[yán zhèn yǐ dài] ,释义:整饬阵容,做好战斗准备,以迎击来犯之敌。

丢卒保车[diū zú bǎo jū] ,释义:象棋战术用 语。后用来比喻丢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车(jū)。

骄兵之计[jiāo bīng zhī jì] ,释义: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反败为胜[fǎn bài wéi shèng] ,释义:扭转了败局而取得胜利。

整旅厉卒[zhěng lǚ lì zú] ,释义:整训军队,激励士卒。

围魏救赵[wéi wèi jiù zhào] ,释义: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赵国之围遂解。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后以“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枕戈待旦[zhěn gē dài dàn] ,释义:枕着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时刻警惕,准备作战。《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旦:天亮。

李代桃僵[lǐ dài táo jiāng] ,释义: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后来用“李代桃僵”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速战速决[sù zhàn sù jué] ,释义:迅速投入战斗,迅速结束战斗,比喻做事时迅速地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反目成仇[fǎn mù chéng chóu] ,释义: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双方从和睦的关系转变成仇视敌对的状态。

打退堂鼓[dǎ tuì táng gǔ] ,释义: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做事中途退缩:有困难大家来帮你,你可不能~。

仁义之师[rén yì zhī shī] ,释义: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围城打援[wéi chéng dǎ yuán] ,释义:以一部兵力包围据守城镇(据点)的敌人,引诱其他地区之敌来援,而集中主力歼灭援敌于运动中的作战方法。目的不在得城,而在歼灭援敌。

刀山火海[dāo shān huǒ hǎi] ,释义:比喻非常艰险和困难的地方。也说火海刀山。

多鱼之漏[duō yú zhī lòu] ,释义:指泄漏军事机密。

突然袭击[tū rán xí jī] ,释义:指未经宣战,对他国突然进行武装进攻。有时也用来指不预先通知,使对方措手不及,难于应付。

瞒天过海[mán tiān guò hǎi] ,释义:比喻用伪装来瞒哄对方,偷偷地行动。

先声夺人[xiān shēng duó rén] ,释义:先造成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厨人濮曰:‘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声:声势。夺:胜过。

寓兵于农[yù bīng yú nóng] ,释义: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

学富五车[xué fù wǔ chē] ,释义: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闭门造车[bì mén zào chē] ,释义:宋朱熹《中庸或问》卷三:“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 意思是说只要规格一样,关着门造车也是可以的。现比喻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想法办事。

兵不厌诈[bīng bù yàn zhà] ,释义:用兵打仗可以使用欺诈的办法迷惑敌人(语本《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不厌:不排斥;不以为非)。

骁勇善战[xiāo yǒng shàn zhàn] ,释义:勇猛,善于战斗。

声东击西[shēng dōng jī xī] ,释义:声张击东而实击西。用以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给予出其不意的攻击。唐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声:扬言。

塞井夷灶[sāi jǐng yí zào] ,释义: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

贻误军机[yí wù jūn jī] ,释义:贻:贻害。耽误了作战大事。

十面埋伏[shí miàn mái fú] ,释义:琵琶曲。表现楚汉相争时的垓下决战。华秋苹及李芳园所编的琵琶谱中均有收集。

唇枪舌剑[chún qiāng shé jiàn] ,释义:以唇作枪,以舌作剑。形容双方争论激烈,言词锋利。

马上功成[mǎ shàng gōng chéng] ,释义:指凭武功建国。

一鼓作气[yī gǔ zuò qì] ,释义:《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后来用“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旗鼓相当[qí gǔ xiāng dāng] ,释义:也说鼓旗相当。《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公孙述)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指隗嚣)兵马,鼓旗相当。” 原指两军对敌。后用来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唇枪舌剑[chún qiāng shé jiàn] ,释义:以唇作枪,以舌作剑。形容双方争论激烈,言词锋利。

兵微将寡[bīng wēi jiàng guǎ] ,释义: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丢盔弃甲[diū kuī qì jiǎ] ,释义: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剑拔弩张[jiàn bá nǔ zhāng] ,释义:《汉书·王莽传下》:“省中相惊传,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张弩。” 后南朝梁袁昂用“剑拔弩张”形容书法雄健。今用“剑拔弩张”意同“拔刃张弩”,指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弩(nǔ):古时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 ,释义:从锅底下抽去 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 除根。” 明俞汝楫《礼部志稿·奏疏·戚元佐〈议处宗潘疏〉》:“谚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将心比心[jiāng xīn bǐ xīn] ,释义: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多多益善[duō duō yì shàn] ,释义:越多越好。《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益:更加。

前车之鉴[qián chē zhī jiàn] ,释义:《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比喻当做鉴戒的前人的失败教训。

不知所措[bù zhī suǒ cuò] ,释义: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金蝉脱壳[jīn chán tuō qiào] ,释义:蝉幼虫变为成虫后,壳留下,蝉飞走。比喻使用计谋脱身溜走,而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聚米为山[jù mǐ wéi shān] ,释义:东汉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给皇帝分析军事形势、进军计划,讲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陈述军事形势,险要的地形。

戎马倥偬[róng mǎ kǒng zǒng] ,释义:戎马:本指战马,借指军事;倥偬:繁忙。形容军务繁忙。

南征北战[nán zhēng běi zhàn] ,释义:到处出征作战,形容经历的战斗很多。

三战三北[sān zhàn sān běi] ,释义: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

十面埋伏[shí miàn mái fú] ,释义:琵琶曲。表现楚汉相争时的垓下决战。华秋苹及李芳园所编的琵琶谱中均有收集。

旗鼓相当[qí gǔ xiāng dāng] ,释义:也说鼓旗相当。《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公孙述)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指隗嚣)兵马,鼓旗相当。” 原指两军对敌。后用来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胶柱鼓瑟[jiāo zhù gǔ sè] ,释义:比喻拘泥,不知变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柱:瑟上调弦的短木,柱被粘住,音调就不能变换。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