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石字的四字词语

今天词语大全网站要给大家提供的是第三个石字的四字词语,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第三个石字的四字词语,部分词语有拼音和释义,第三个石字的四字词语都摘录于汉语词典,希望这些第三个石字的四字词语能够帮助到您。

敦煌石窟[dūn huáng shí kū] ,释义:中国著名石 窟。包括甘肃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等。通常指莫高窟。

铺路石子[pū lù shí zǐ] ,释义:片石、碎石等铺路材料。喻放弃自己利益为别人创造条件的人。《文汇报》1982.9.28:“甘当铺路石子,热情扶植和培养中青年。”

伊耆石年[yī qí shí nián] ,释义:即炎帝,炎帝是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部落首领,号烈山氏或厉山氏。

摩崖石刻[mó yá shí kè] ,释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

药用石斛[yào yòng shí hú] ,释义:药用石斛产于四川、贵州、云南,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白马石乡[bái mǎ shí xiāng] ,释义:山西省应县白马石乡位于山西大同盆地南端的恒山中部,东经113°,北纬39°39′,由原来的白马石乡、三条岭乡、双钱树乡合并而成,辖56村,海拔最高2333m,最低1500m。

龙门石窟[lóng mén shí kū] ,释义:也叫伊阙石窟。大型佛教石窟群。开凿于488年。在河南洛阳。共有洞窟2 345处,佛教造像10万余尊。以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奉先寺和万佛洞为典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楛矢石砮[hù shǐ shí nǔ] ,释义:关东最古老的民族肃慎族的奇特物产,是昔年与中原联系的纽带和媒介。

卵与石鬭[luǎn yǔ shí dòu] ,释义:喻以弱敌强。谓必遭失败。汉 焦赣《易林·艮之损》:“卵与石鬭,麋碎无疑。”汉 焦赣《易林·复之豫》:“卵与石鬭,麋碎无处。”

铁肠石心[tiě cháng shí xīn] ,释义:比喻刚强而不为感情所动的秉性。

卵与石斗[luǎn yǔ shí dòu] ,释义: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一定失败。

熹平石经[xī píng shí jīng] ,释义:东汉 时所刻碑石经书。汉灵帝 熹平 四年根据 蔡邕 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讫至 光和 六年,凡历九年而成。共刻四十六石碑,用隶书一体写成,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太学遗址在今 河南省 偃师县 朱家圪壋村。

铸塑石墨[zhù sù shí mò] ,释义:铸塑石墨又称浇注石墨。

金城石室[jīn chéng shí shì] ,释义:比喻险固的城池。

开成石经[kāi chéng shí jīng] ,释义:始刊于 唐文宗 大和 七年(公元833年)。成于 开成 二年(837年),故名。经石立于 长安 务本坊 国子监太学。有《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十二种。共二百二十七石。字体为正书,标题为隶书。大和 时,经字已有改刻,以后更屡经修改、补刻和添注。也称唐石经。今在 西安 碑林。

如获石田[rú huò shí tián] ,释义:石田:指有石头的田地,借指没用的东西。指得到不可耕种的田地。

铁心石肠[tiě xīn shí cháng] ,释义:犹言铁石心肠。

龙门石窟[lóng mén shí kū] ,释义:也叫伊阙石窟。大型佛教石窟群。开凿于488年。在河南洛阳。共有洞窟2 345处,佛教造像10万余尊。以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奉先寺和万佛洞为典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敦煌石窟[dūn huáng shí kū] ,释义:中国著名石 窟。包括甘肃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等。通常指莫高窟。

三生石上[sān shēng shí shàng] ,释义:前世姻缘,来世重新缔结。

珠山石室[zhū shān shí shì] ,释义:位于大珠山东侧悬崖峭壁间,石室深3米,宽2.5米,高2.5米,有门框洞槽和石雕门槛。

敦煌石室[dūn huáng shí shì] ,释义:亦称“敦煌石窟”。包括古代隶属 敦煌 境内的 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 和 水峡口 小千佛洞 四窟。一般指 莫高窟,俗称 千佛洞。在 甘肃省 敦煌县 鸣沙山 山麓。其处有 三界寺,寺旁石室千馀,壁画、塑像(多系佛像)极多。自 东晋 迄 元,皆有建造。清 光绪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于复壁中发现藏经室,内藏手写佛经及美术作品等,极为丰富。写本最早为 晋安帝 义熙 二年(公元406年),最晚为 宋太宗 至道 三年(公元997年),而以 唐、五代 的为最多。英 人 斯坦因、法 人 伯希和 等先后前往,掠去大量精品。石室写本部分业经整理印行。全国解放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开成石经[kāi chéng shí jīng] ,释义:始刊于 唐文宗 大和 七年(公元833年)。成于 开成 二年(837年),故名。经石立于 长安 务本坊 国子监太学。有《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十二种。共二百二十七石。字体为正书,标题为隶书。大和 时,经字已有改刻,以后更屡经修改、补刻和添注。也称唐石经。今在 西安 碑林。

东坡石床[dōng pō shí chuáng] ,释义:东坡石床颜复,字长道,为颜回48代孙,曾任国子监值讲官。

正始石经[zhèng shǐ shí jīng] ,释义:汉 末兵乱,熹平 石经被毁。魏 正始 年间,更造石经,因有此称。具古文、篆书、隶书三体。因此又称三字石经、三体石经。

定武石刻[dìng wǔ shí kè] ,释义:即 定武《兰亭》。亦兼指其拓本。

泰山石刻[tài shān shí kè] ,释义:秦始皇 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 泰山,丞相 李斯 等为歌颂 秦始皇 统一 中国 的功绩而刻的石碑。后 二世 于元年(公元前209年)东行郡县时又在背面刻诏书和从臣姓名。相传均为 李斯 书。字体为小篆。传世有 明 安国 旧藏 北宋 拓本,存一百六十五字。清 钱泳《履园丛话·碑帖·秦泰山石刻》:“秦 泰山 石刻,唐 时已亡,今所传者二十九字,二世 之文也。据 宋 人 刘跂 模搨尚有二百廿三字,可读者一百四十有六字。据《集古》、《金石》二録,犹存四十字。本朝 乾隆 初 碧霞元君庙 灾,则併二十九字亦亡之矣。”参阅《史记·秦始皇本纪》及《封禅书》。

泰山石刻[tài shān shí kè] ,释义:秦始皇 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 泰山,丞相 李斯 等为歌颂 秦始皇 统一 中国 的功绩而刻的石碑。后 二世 于元年(公元前209年)东行郡县时又在背面刻诏书和从臣姓名。相传均为 李斯 书。字体为小篆。传世有 明 安国 旧藏 北宋 拓本,存一百六十五字。清 钱泳《履园丛话·碑帖·秦泰山石刻》:“秦 泰山 石刻,唐 时已亡,今所传者二十九字,二世 之文也。据 宋 人 刘跂 模搨尚有二百廿三字,可读者一百四十有六字。据《集古》、《金石》二録,犹存四十字。本朝 乾隆 初 碧霞元君庙 灾,则併二十九字亦亡之矣。”参阅《史记·秦始皇本纪》及《封禅书》。

青精石饭[qīng jīng shí fàn] ,释义:相传道家辟谷时所食之药丸,用青石脂、青粱米制之。

寿山石刻[shòu shān shí kè] ,释义:指用寿山石为原料雕成的各种人物、动物、花果等名贵的工艺品。参见“寿山石”。

路南石林[lù nán shí lín] ,释义:1.万公顷。石灰岩地形发育典型,群峰壁立,石峰、石柱拔地而起,犹如片片森林。风景秀丽,尤以狮子亭、石林草坪、莲花峰、剑峰池等风景区为最佳。附近有天生桥、黑龙潭、大叠水瀑布、长湖等名胜。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沈明石鸡[shěn míng shí jī] ,释义:亦作“沉明石鸡”。传说中的奇鸡。晋 王嘉《拾遗记》卷七:“建安 三年,胥徒国 献沉明石鸡,色如丹,大如燕,常在地中,应时而鸣,声能远彻。其国闻鸣,乃杀牲以祀之,当鸣处掘地则得此鸡。若天下太平,翔飞頡頏,以为嘉瑞,亦为宝鸡。”

人造石油[rén zào shí yóu] ,释义:从油页岩或煤中提炼的或化工合成的类似天然石油的液体。

大足石窟[dà zú shí kū] ,释义:佛教石刻造像 群。在重庆大足境内。始凿于唐代,后经宋代、明清历代修建而成。共有23处,较为集中的有宝顶山与 北山19处。其中宝顶山有佛像5,000余尊,北山有3,000余尊。佛像气势宏大,造型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和地方特色,是中国著名石窟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城石室[jīn chéng shí shì] ,释义:比喻险固的城池。

郊宗石室[jiāo zōng shí shì] ,释义:周 代宗庙藏远祖之神主的地方。

滴水石穿[dī shui shí chuān] ,释义:意为水不断下滴,可以洞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云冈石窟[yún gāng shí kū] ,释义:中国石窟寺。位于山西大同,开凿于北魏。现存主要洞窟53个,佛像5万多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滴水石穿[dī shui shí chuān] ,释义:意为水不断下滴,可以洞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正始石经[zhèng shǐ shí jīng] ,释义:汉 末兵乱,熹平 石经被毁。魏 正始 年间,更造石经,因有此称。具古文、篆书、隶书三体。因此又称三字石经、三体石经。

熹平石经[xī píng shí jīng] ,释义:东汉 时所刻碑石经书。汉灵帝 熹平 四年根据 蔡邕 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讫至 光和 六年,凡历九年而成。共刻四十六石碑,用隶书一体写成,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太学遗址在今 河南省 偃师县 朱家圪壋村。

海涸石烂[hǎi hé shí làn] ,释义:犹海枯石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鬼星石室[guǐ xīng shí shì] ,释义:传说群鬼聚居处。

海涸石烂[hǎi hé shí làn] ,释义:犹海枯石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波摇石动[bō yáo shí dòng] ,释义:局名取自唐。李白诗句:\"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着法:红方先行。

云冈石窟[yún gāng shí kū] ,释义:中国石窟寺。位于山西大同,开凿于北魏。现存主要洞窟53个,佛像5万多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卵与石斗[luǎn yǔ shí dòu] ,释义: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一定失败。

铺路石子[pū lù shí zǐ] ,释义:片石、碎石等铺路材料。喻放弃自己利益为别人创造条件的人。《文汇报》1982.9.28:“甘当铺路石子,热情扶植和培养中青年。”

房山石经[fáng shān shí jīng] ,释义:房山 石刻经书。在 北京市 房山县 大房山 中。明 沉德符《野获编·畿辅·房山县石经》:“大房山,在京师 房山县 境内,俗名 小西天 是也。隋 大业 间,僧 静琬 募金钱凿石为板,刻藏经传后,至 唐 贞观 仅完《大涅槃》一部。其后法嗣继其功,直至 完颜 时始成,贮洞者七,穴者二;封以石门,锁以浮屠。”解放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片石器[shí piàn shí qì] ,释义:石器时代人类制造的石器工具之一。系用石片或石叶加工而成,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和雕刻器等几类器形。延续使用于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

沉明石鸡[chén míng shí jī] ,释义:同名:“沈明石鸡”,传说中的奇鸡。

沉明石鸡[chén míng shí jī] ,释义:同名:“沈明石鸡”,传说中的奇鸡。

大足石窟[dà zú shí kū] ,释义:佛教石刻造像 群。在重庆大足境内。始凿于唐代,后经宋代、明清历代修建而成。共有23处,较为集中的有宝顶山与 北山19处。其中宝顶山有佛像5,000余尊,北山有3,000余尊。佛像气势宏大,造型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和地方特色,是中国著名石窟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生石上[sān shēng shí shàng] ,释义:前世姻缘,来世重新缔结。

鹅管石骨[é guǎn shí gǔ] ,释义:来源 为腔肠动物树珊瑚科栎珊瑚的石灰质骨骼或矿物钟乳石的细长尖端部分。

路南石林[lù nán shí lín] ,释义:1.万公顷。石灰岩地形发育典型,群峰壁立,石峰、石柱拔地而起,犹如片片森林。风景秀丽,尤以狮子亭、石林草坪、莲花峰、剑峰池等风景区为最佳。附近有天生桥、黑龙潭、大叠水瀑布、长湖等名胜。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寿山石刻[shòu shān shí kè] ,释义:指用寿山石为原料雕成的各种人物、动物、花果等名贵的工艺品。参见“寿山石”。

敦煌石室[dūn huáng shí shì] ,释义:亦称“敦煌石窟”。包括古代隶属 敦煌 境内的 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 和 水峡口 小千佛洞 四窟。一般指 莫高窟,俗称 千佛洞。在 甘肃省 敦煌县 鸣沙山 山麓。其处有 三界寺,寺旁石室千馀,壁画、塑像(多系佛像)极多。自 东晋 迄 元,皆有建造。清 光绪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于复壁中发现藏经室,内藏手写佛经及美术作品等,极为丰富。写本最早为 晋安帝 义熙 二年(公元406年),最晚为 宋太宗 至道 三年(公元997年),而以 唐、五代 的为最多。英 人 斯坦因、法 人 伯希和 等先后前往,掠去大量精品。石室写本部分业经整理印行。全国解放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房山石经[fáng shān shí jīng] ,释义:房山 石刻经书。在 北京市 房山县 大房山 中。明 沉德符《野获编·畿辅·房山县石经》:“大房山,在京师 房山县 境内,俗名 小西天 是也。隋 大业 间,僧 静琬 募金钱凿石为板,刻藏经传后,至 唐 贞观 仅完《大涅槃》一部。其后法嗣继其功,直至 完颜 时始成,贮洞者七,穴者二;封以石门,锁以浮屠。”解放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桑杯石鼎[sāng bēi shí dǐng] ,释义:指木碗瓦锅。形容生活俭朴。

铁心石肠[tiě xīn shí cháng] ,释义:犹言铁石心肠。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