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wén jī qǐ wǔ] ,释义: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语出《晋书·祖逖传》。后以“闻鸡起舞”比喻及时奋发。
慷慨就义[kāng kǎi jiù yì] ,释义:慷慨:情绪激昂;就义:为正义而死。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死。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 ,释义: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刮目相看[guā mù xiāng kàn] ,释义:《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意思是离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昂首挺胸[áng shǒu tǐng xiōng] ,释义: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大显身手[dà xiǎn shēn shǒu] ,释义: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运动员在赛场上~。
闻鸡起舞[wén jī qǐ wǔ] ,释义: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语出《晋书·祖逖传》。后以“闻鸡起舞”比喻及时奋发。
宁死不屈[nìng sǐ bù qū] ,释义:宁可死去,也不屈服。
谈笑自若[tán xiào zì ruò] ,释义: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也说谈笑自如。
所向无敌[suǒ xiàng wú dí] ,释义:力量很强,到哪里都没有对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向:指向。
骁勇善战[xiāo yǒng shàn zhàn] ,释义:勇猛,善于战斗。
脱颖而出[tuō yǐng ér chū] ,释义:战国时代,秦兵攻打赵国。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要选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门客一起去,但缺一人,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在众人当中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尖儿立刻就会露出来,你来我门下已经三年,没听到过对你的赞扬,你没什么能耐,不去吧!毛遂说,假使我毛遂早能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似的,“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就是说,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的,岂止光露个尖儿!(见于《史记·平原君列传》;颖:据旧注,指锥子把儿上套的环)后来用“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勇往直前[yǒng wǎng zhí qián] ,释义:不怕艰险,奋勇地一直往前进。
一决雌雄[yī jué cí xióng] ,释义: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纸上谈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 ,释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代廉颇为赵将,只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后用以比喻只凭书本知识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盖世英雄[gài shì yīng xióng] ,释义:盖世:压倒当世。超出当代所有的人。用以形容非常杰出的英雄人物。
层出不穷[céng chū bù qióng] ,释义: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
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 ,释义:《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 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后用“负荆请罪”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 方责罚。
急中生智[jí zhōng shēng zhì] ,释义:在情况紧急时或在危急中突然想出应付的办法。
大获全胜[dà huò quán shèng] ,释义:获:擒获俘虏,夺取敌方辎重;全:完全。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
刚正不阿[gāng zhèng bù ē] ,释义: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
功德无量[gōng dé wú liàng] ,释义:称颂人功劳卓著,对人恩德极大。《汉书·丙吉传》:“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亡(无)量矣。”
问鼎中原[wèn dǐng zhōng yuán] ,释义: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永垂不朽[yǒng chuí bù xiǔ] ,释义:(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人民英雄~!。~的杰作。
豪情壮志[háo qíng zhuàng zhì] ,释义: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腹背受敌[fù bèi shòu dí] ,释义:前面和后面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杀身成仁[shā shēn chéng rén] ,释义:《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原意是说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 ,释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运筹帷幄[yùn chóu wéi wò] ,释义: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史记·太史公自序》:“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帷幄(wéiwò):军中帐幕。
英雄入彀[yīng xióng rù gòu] ,释义:入彀:指进入弓箭的射程以内,比喻就范。天下英雄均已就范。
大显神通[dà xiǎn shén tōng] ,释义:神通:原为佛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
围魏救赵[wéi wèi jiù zhào] ,释义: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赵国之围遂解。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后以“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乌合之众[wū hé zhī zhòng] ,释义:像乌鸦似地聚合在一起的一帮人。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乌合:像乌鸦似地聚合。
百折不挠[bǎi zhé bù náo] ,释义:也说百折不回。形容意志坚强,屡受挫折而不屈服。汉蔡邕《太尉乔玄碑》:“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挠(náo):弯曲。
决胜千里[jué shèng qiān lǐ] ,释义: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 ,释义: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尽忠竭力[jìn zhōng jié lì] ,释义:竭:尽。用尽气力,竭尽忠诚。
英雄豪杰[yīng xióng háo jié] ,释义:指才能超众或勇武超群的人。
冲锋陷阵[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释义:向敌人冲击,深入敌阵。《北齐书·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形容勇敢地战斗。陷:深入,攻破。
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 jì] ,释义: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仆(pū)。
草船借箭[cǎo chuán jiè jiàn] ,释义: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草莽英雄[cǎo mǎng yīng xióng] ,释义:草莽:草丛,草野。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释义:《世说新语·假谲》记载,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战天斗地[zhàn tiān dòu dì] ,释义:形容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精忠报国[jīng zhōng bào guó] ,释义: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东山再起[dōng shān zài qǐ] ,释义:东晋时,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以后又出来做了大官。见《晋书 谢安传》。后用以比喻失败后重新上台。
坚壁清野[jiān bì qīng yě] ,释义:也说空室清野。加强工事,使堡垒坚固;将野外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物资清理收藏起来。使敌人深入后增加困难,消耗力量,无所获取。《晋书·石勒载记上》:“勒所过路次,皆坚壁清野,采掠无所获,军中大饥,士众相食。” 壁:营垒。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释义:见〖秣马厉兵〗。
昂首阔步[áng shǒu kuò bù] ,释义:仰起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身经百战[shēn jīng bǎi zhàn] ,释义:亲身参加过许多次战斗。形容经验丰富。
身先士卒[shēn xiān shì zú] ,释义: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刀光剑影[dāo guāng jiàn yǐng] ,释义: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
勇冠三军[yǒng guàn sān jūn] ,释义:指勇猛在三军之首。三军:古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冠(guàn)。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 ,释义: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声东击西[shēng dōng jī xī] ,释义:声张击东而实击西。用以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给予出其不意的攻击。唐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声:扬言。
风声鹤唳[fēng shēng hè lì] ,释义:《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前秦苻坚带兵攻打东晋,被打得大败,逃走时听到风声 和鹤叫都以为是追兵。后用来形容人在非常害怕时听到一点声音,就十分恐慌紧张。唳(lì)。参见〔草木皆兵〕
图穷匕见[tú qióng bǐ xiàn] ,释义: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一鼓作气[yī gǔ zuò qì] ,释义:《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后来用“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大显身手[dà xiǎn shēn shǒu] ,释义: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运动员在赛场上~。
独胆英雄[dú dǎn yīng xióng] ,释义:指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以少胜多的杰出人物。
八面威风[bā miàn wēi fēng] ,释义:形容神气十足。
智勇双全[zhì yǒng shuāng quán] ,释义: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卓尔不群[zhuó ěr bù qún] ,释义:超乎寻常,与众不同。《汉书·景十三王传》:“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人不一样。
豪言壮语[háo yán zhuàng yǔ] ,释义: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肝脑涂地[gān nǎo tú dì] ,释义:1.形容惨死。《史记·刘 敬叔孙通列传》:“与项羽战荥阳…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2.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汉书 ·李广苏建传》:“(武)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冲锋陷阵[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释义:向敌人冲击,深入敌阵。《北齐书·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形容勇敢地战斗。陷:深入,攻破。
舍生忘死[shě shēng wàng sǐ] ,释义:也说舍死忘生。形容不顾个人生命危险。
挺身而出[tǐng shēn ér chū] ,释义:勇敢地站出来(承担某种较大的责任或冒较大的风险)。
英雄本色[yīng xióng běn sè] ,释义: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血肉横飞[xuè ròu héng fēi] ,释义:形容发生爆炸等灾祸时,死伤者血肉四溅的惨状。
老马识途[lǎo mǎ shí tú] ,释义: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回来时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见于《韩非子·说林上》)。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旷古未有[kuàng gǔ wèi yǒu] ,释义:旷古:自古以来所没有的。自古以来从来不曾有过。形容极为罕见。
风云人物[fēng yún rén wù] ,释义:指一个时 期内在社会上非常活跃,很有影响的人。
揭竿而起[jiē gān ér qǐ] ,释义:《史记·陈涉世家》:“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后用“揭竿而起”泛指人民起义。
慷慨就义[kāng kǎi jiù yì] ,释义:慷慨:情绪激昂;就义:为正义而死。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死。
面不改色[miàn bù gǎi sè] ,释义: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身先士卒[shēn xiān shì zú] ,释义: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勇冠三军[yǒng guàn sān jūn] ,释义:指勇猛在三军之首。三军:古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冠(guàn)。
百炼成钢[bǎi liàn chéng gāng] ,释义:比喻久经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英雄气短[yīng xióng qì duǎn] ,释义: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
勇往直前[yǒng wǎng zhí qián] ,释义:不怕艰险,奋勇地一直往前进。
百战不殆[bǎi zhàn bù dài] ,释义:形容在每次战斗中都取得胜利。殆(dài):危险。
拔刀相助[bá dāo xiāng zhù] ,释义:形容见义勇为,打抱不平。
决一死战[jué yī sǐ zhàn] ,释义:不怕牺牲,对敌人作你死我活的战斗:誓与敌人~。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释义:1.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2.处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刮骨去毒[guā gǔ qù dú] ,释义: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彻底医治。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全民皆兵[quán mín jiē bīng] ,释义: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居高临下[jū gāo lín xià] ,释义: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大义凛然[dà yì lǐn rán] ,释义:坚持正义,不 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凛(lǐn)。
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 ,释义: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昂首挺胸[áng shǒu tǐng xiōng] ,释义: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欲擒故纵[yù qín gù zòng] ,释义: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比喻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的目的,故意先放松一步。
有勇无谋[yǒu yǒng wú móu] ,释义: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两袖清风[liǎng xiù qīng fēng] ,释义:比喻做官廉洁。明于谦《入京》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单枪匹马[dān qiāng pǐ mǎ] ,释义:也说匹马单 枪。比喻行动无人帮助,独自勇往直前。五代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百折不挠[bǎi zhé bù náo] ,释义:也说百折不回。形容意志坚强,屡受挫折而不屈服。汉蔡邕《太尉乔玄碑》:“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挠(náo):弯曲。
攻无不克[gōng wú bù kè] ,释义: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云起龙骧[yún qǐ lóng xiāng] ,释义: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金戈铁马[jīn gē tiě mǎ] ,释义:指战事。也用以形容战士的雄姿。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金戈:金属制作的戈。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面不改色[miàn bù gǎi sè] ,释义: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身经百战[shēn jīng bǎi zhàn] ,释义:亲身参加过许多次战斗。形容经验丰富。
背水一战[bèi shuǐ yī zhàn] ,释义: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而作最后一次努力。
义无反顾[yì wú fǎn gù] ,释义: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出其不意[chū qí bù yì] ,释义:《孙子兵法·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指出乎对方意料之外,突然行动。
步步为营[bù bù wéi yíng] ,释义: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守严密。
一世之雄[yī shì zhī xióng] ,释义: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赤膊上阵[chì bó shàng zhèn] ,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不顾一切,不讲策略或毫不掩饰地做事。
炮火连天[pào huǒ lián tiān] ,释义:形容正处在激烈的战争状态。
城下之盟[chéng xià zhī méng] ,释义:敌国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盟约。《左传·桓公十二年》记载,楚国攻打绞地(今湖北郧县西北),“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后泛指被迫与敌人签订的屈辱性条约。
骁勇善战[xiāo yǒng shàn zhàn] ,释义:勇猛,善于战斗。
打草惊蛇[dǎ cǎo jīng shé] ,释义:明郎瑛《七修 类稿》卷二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行迹泄露,使对方有所警觉。
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 ,释义:比喻力量(多指军事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披靡(mǐ):草木被吹倒。
见义勇为[jiàn yì yǒng wéi] ,释义: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用兵如神[yòng bīng rú shén] ,释义: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挺身而出[tǐng shēn ér chū] ,释义:勇敢地站出来(承担某种较大的责任或冒较大的风险)。
再衰三竭[zài shuāi sān jié] ,释义:《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击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形容士气逐渐低落,力量逐渐衰竭,不能再振作。竭:尽。
一夫当关[yī fū dāng guān] ,释义: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龙虎风云[lóng hǔ fēng yún] ,释义:1.比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2.指君臣遇合。
余勇可贾[yú yǒng kě gǔ] ,释义:《左传·成公二年》记载,齐、晋两国交战,齐国的高固冲进晋军,夺了对方的战车,回来后夸耀说:“欲勇者,贾余(我)馀勇。” 意思是说,我还有馀力可卖,谁要,可以来买。后用来表示还有力量没有用完。贾(gǔ):卖。
不辞劳苦[bù cí láo kǔ] ,释义: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 ,释义:比喻力量(多指军事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披靡(mǐ):草木被吹倒。
血气方刚[xuè qì fāng gāng] ,释义:指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堂堂正正[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释义:1.形容光明正大:做一个~的男子汉。","2.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的相貌。
意气风发[yì qì fēng fā] ,释义: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霸王别姬[bà wáng bié jī] ,释义: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一鼓作气[yī gǔ zuò qì] ,释义:《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后来用“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 ,释义:《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后比喻下定决心彻底干一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釜:锅。舟:船。
飞龙乘云[fēi lóng chéng yún] ,释义:龙乘云而上天,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得势。
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 ,释义: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见于《史记·平原君列传》)。后来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
威武不屈[wēi wǔ bù qū] ,释义: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
义无反顾[yì wú fǎn gù] ,释义: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路见不平[lù jiàn bù píng] ,释义:指见到不平的事。
智勇双全[zhì yǒng shuāng quán] ,释义: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赤胆忠心[chì dǎn zhōng xīn] ,释义:形容十分忠诚。
邯郸学步[hán dān xué bù] ,释义:《庄子·秋水》记载,有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看到那里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学得不像,而且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作壁上观[zuò bì shàng guān] ,释义:也说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兵包围了赵国的巨鹿,楚国和其他诸侯前去救援。当时秦兵声势很大,只有楚将项羽领着队伍去冲锋陷阵,其他诸侯的将领却都在壁(即军营的壁垒)上观战。后用“作壁上观”比喻在一旁观望,不动手帮助。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释义: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 ,释义: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横槊赋诗[héng shuò fù shī] ,释义:槊:长矛;赋:吟。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昂首阔步[áng shǒu kuò bù] ,释义:仰起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大义凛然[dà yì lǐn rán] ,释义:坚持正义,不 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凛(lǐn)。
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释义:战国时代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璧去换城。相如到秦国献了璧,见秦王没有诚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设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赵国(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胡服骑射[hú fú qí shè] ,释义: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