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释义:战国时代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璧去换城。相如到秦国献了璧,见秦王没有诚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设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赵国(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望洋兴叹[wàng yáng xīng tàn] ,释义:《庄子·秋水》记载,河伯(黄河神)自以为大得了不得。后来到了海边,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仰望着海神,发出了叹息。后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望洋:仰望的样子。
买椟还珠[mǎi dú huán zhū] ,释义:《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有个楚国人把珍珠装在木匣子里,到郑国去卖。有个郑国人认为匣子漂亮,就买下木匣,把珍珠退给了卖主。比喻取舍不当,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椟(dú):木匣子。
不遗余力[bù yí yú lì] ,释义:《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 指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遗:保留。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释义:《淮南子·人间训》里说,古时有个住在边塞的老人丢了一匹马,后来这匹马居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后来就用“塞翁失马”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但也许因此得到好处。常与“安知非福”连用。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 ,释义: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旷(kuàng):空阔。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 ,释义: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翼翼:严肃,谨慎。
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 ,释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夜郎自大[yè láng zì dà] ,释义:汉代西南邻国中,夜郎国(在今贵州西部)最大。夜郎国的国君问汉朝使臣道:“你们汉朝大呢?还是我们夜郎国大呢?”(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后来用“夜郎自大”比喻妄自尊大。
鹬蚌相争[yù bàng xiāng zhēng] ,释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释义:传说古代有一位老人名叫北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下决心要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河曲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可不会再增高了,凿去一点就少一点,终有一天要凿平的。”(见于《列子·汤问》)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释义: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比喻颠倒是非。
丧家之犬[sàng jiā zhī quǎn] ,释义:比喻失去靠山,到处乱窜,无处投奔的人。也说丧家之狗。
草船借箭[cǎo chuán jiè jiàn] ,释义: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熟能生巧[shú néng shēng qiǎo] ,释义:对工作、技能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
惊弓之鸟[jīng gōng zhī niǎo] ,释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某种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沧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 tián] ,释义:葛洪在《神仙传》里记载有一个叫麻姑的仙女,说自从她当仙女以来,已经见到东海有三次变为桑田了。后用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南柯一梦[nán kē yī mèng] ,释义:淳于棼做梦到大槐安国做了南柯郡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大槐安国就是住宅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南柯郡就是大槐树南边的树枝(见于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后来用“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剖腹藏珠[pōu fù cáng zhū] ,释义:剖开肚子来藏珍珠,比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
三人成虎[sān rén chéng hǔ] ,释义:《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意思是说,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讹传一再重复,就可能以假充真。
休戚相关[xiū qī xiāng guān] ,释义: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休:喜悦。戚:悲伤。
老马识途[lǎo mǎ shí tú] ,释义: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回来时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见于《韩非子·说林上》)。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不贪为宝[bù tān wéi bǎo] ,释义: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奋不顾身[fèn bù gù shēn] ,释义: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望洋兴叹[wàng yáng xīng tàn] ,释义:《庄子·秋水》记载,河伯(黄河神)自以为大得了不得。后来到了海边,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仰望着海神,发出了叹息。后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望洋:仰望的样子。
捕风捉影[bǔ fēng zhuō yǐng] ,释义:也说望风捕影。《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通“影”),终不可得。”这本是汉成帝时光禄大夫谷永谏成帝不要相信鬼神,揭穿巫师骗局的话。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
三折其肱[sān shé qí gōng] ,释义:
八面威风[bā miàn wēi fēng] ,释义:形容神气十足。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 ,释义: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有脚阳春[yǒu jiǎo yáng chūn] ,释义: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夸父逐日[kuā fù zhú rì] ,释义:古代神话。《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个叫夸父的人,为了征服太阳,一路追赶它,直至口渴而死。临死时扔出他的手杖,化为一片树林,名曰邓林。逐:追赶。
一夔已足[yī kuí yǐ zú] ,释义: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司空见惯[sī kōng jiàn guàn] ,释义:相传唐代司空(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李绅请卸任和州刺史(古代一州的行政长官)刘禹锡喝酒,席上叫歌伎劝酒。刘做诗:“䰀鬌(wǒtuǒ)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语出唐代孟棨《本事诗》)现在用“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释义: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比喻颠倒是非。
异军突起[yì jūn tū qǐ] ,释义:比喻一支新力量突然出现。异军:与众不同的军队。
三生有幸[sān shēng yǒu xìng] ,释义:客套话,表示难得的好运气(佛教称前生、今生和来生为三生)。
城狐社鼠[chéng hú shè shǔ] ,释义:也说社鼠城狐。城墙洞里的狐狸,土地庙里的老鼠。《晋书·谢鲲传》:“王敦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比喻凭借权势为非作歹的坏人。
百折不挠[bǎi zhé bù náo] ,释义:也说百折不回。形容意志坚强,屡受挫折而不屈服。汉蔡邕《太尉乔玄碑》:“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挠(náo):弯曲。
必恭必敬[bì gōng bì jìng] ,释义:见〖毕恭毕敬〗。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 ,释义: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妄自尊大[wàng zì zūn dà] ,释义:狂妄地自以为了不起,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坐井观天[zuò jǐng guān tiān] ,释义: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揠苗助长[yà miáo zhù zhǎng] ,释义: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上》)。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
妄自尊大[wàng zì zūn dà] ,释义:狂妄地自以为了不起,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释义:《淮南子·人间训》里说,古时有个住在边塞的老人丢了一匹马,后来这匹马居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后来就用“塞翁失马”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但也许因此得到好处。常与“安知非福”连用。
背水一战[bèi shuǐ yī zhàn] ,释义: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而作最后一次努力。
髀肉复生[bì ròu fù shēng] ,释义:《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说:刘备有一次见自己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自叹“今不复骑,髀里肉生”。后用“髀肉复生”表示慨叹久处安逸,想要有所作为。
杞人忧天[qǐ rén yōu tiān] ,释义:《列子·天瑞》中说,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无处安身,以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唐李白在《梁甫吟》中用这个典故写出“杞国无事忧天倾”的诗句。后用“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一傅众咻[yī fù zhòng xiū] ,释义: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画龙点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 ,释义:传说梁代张僧繇(yóu)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走。听到的人不相信,偏叫他点上。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见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罚不当罪[fá bù dāng zuì] ,释义:给予的处罚跟 所犯的罪不相称。《荀子·正论》:“赏不当功,罚不当罪。” 当:相当。
乘风破浪[chéng fēng pò làng] ,释义:《宋书·宗悫传》记载,悫年少时,他的叔父问他的志向,他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表示自己志向远大。后用以比喻不畏艰险,奋勇直前。
道听途说[dào tīng tú shuō] ,释义:路上听到的 传闻,随后就在路上传播出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论语 阳货》:“道听而塗(途)说,德之弃也。”
韦编三绝[wéi biān sān jué] ,释义: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释义:春秋时楚国歌曲名。因为高深难懂,能和唱的人很少。后多用来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与“下里巴人”相对。
鹬蚌相争[yù bàng xiāng zhēng] ,释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别开生面[bié kāi shēng miàn] ,释义: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意思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来已经褪色了,只是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后多用来形容文艺作品另创新的形式、风格等。
车载斗量[chē zài dǒu liáng] ,释义:用车装,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辈,一类),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别有天地[bié yǒu tiān dì] ,释义: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指另有一种境界。现多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等引人入胜。
盲人摸象[máng rén mō xiàng] ,释义:传说几个瞎子摸一只大象,摸到腿的说大象像一根柱子,摸到身躯的说大象像一堵墙,摸到尾巴的说大象像一条蛇,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用来比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固执一点,乱加揣测。
宾至如归[bīn zhì rú guī] ,释义:客人到此,有在家之感。形容接待客人热情周到。《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
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释义:传说古代有一位老人名叫北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下决心要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河曲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可不会再增高了,凿去一点就少一点,终有一天要凿平的。”(见于《列子·汤问》)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释义:用抛掷木柴击火的办法灭火。比喻方法不对,反而使祸害扩大。《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抱:抛掷。薪:柴草。
分道扬镳[fēn dào yáng biāo] ,释义:也说分路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北史·魏宗室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 丰沛,自应分路扬镳。” 扬镳:驱马前进。镳(biāo):马嚼子。
下笔成章[xià bǐ chéng zhāng] ,释义:随手写来,便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画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释义:《战国策·齐策二》记载,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先画成,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 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它添上脚呢?” 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后用“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莫名其妙[mò míng qí miào] ,释义: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也作莫明其妙。
一败涂地[yī bài tú dì] ,释义:形容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史记·高祖本纪》:“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涂地:肝脑涂地的略语,形容死得很惨。
风吹草动[fēng chuī cǎo dòng] ,释义:比喻轻微 的动荡或变故。
抛砖引玉[pāo zhuān yǐn yù] ,释义: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庖丁解牛[páo dīng jiě niú] ,释义: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百感交集[bǎi gǎn jiāo jí] ,释义: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
月下老人[yuè xià lǎo rén] ,释义:传说唐代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往前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于《续幽怪录·四·定婚店》)。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也说月下老儿或月老。
一误再误[yī wù zài wù] ,释义: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
雕虫小技[diāo chóng xiǎo jì] ,释义:比喻微不 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标新立异[biāo xīn lì yì] ,释义:《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支道林与冯怀两人在白马寺共同讨论《庄子·逍遥游》,“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原意是说支能独创新意,立论与其他人不同。后多指提出新的见解。
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 ,释义:《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 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后用“负荆请罪”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 方责罚。
先发制人[xiān fā zhì rén] ,释义:《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原指战争中的双方先发动的能制人,后发动的就受制于人。后泛指先下手为强。
危如累卵[wēi rú lěi luǎn] ,释义:也说危于累卵。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很容易倒下来打碎。比喻情况非常危险。《战国策·秦策四》:“君危于累卵。” 累(lěi)。
兵贵神速[bīng guì shén sù] ,释义:《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嘉言曰:‘兵贵神速。’” 指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 ,释义:有人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回去疑心中了蛇毒,就生病了(见于《风俗通义·怪神》)。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未雨绸缪[wèi yǔ chóu móu] ,释义:《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绸缪牖户。” 意思是说,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后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绸缪(chóumóu):修补。
如火如荼[rú huǒ rú tú] ,释义:《国语·吴语》:“…望之如荼…望之如火。”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气势旺盛或热烈。荼(tú):一种茅草的白花。
不学无术[bù xué wú shù] ,释义:既没有学问,也没有本领。《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通“无(wú)”)术,暗于大理。”
开卷有益[kāi juàn yǒu yì] ,释义: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收益。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太宗(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 ,释义:有人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回去疑心中了蛇毒,就生病了(见于《风俗通义·怪神》)。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不堪回首[bù kān huí shǒu] ,释义:不忍再去回忆过去的经历或情景。
先声夺人[xiān shēng duó rén] ,释义:先造成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厨人濮曰:‘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声:声势。夺:胜过。
杀鸡取卵[shā jī qǔ luǎn] ,释义:也说杀鸡取蛋。比喻只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卵:蛋。
画龙点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 ,释义:传说梁代张僧繇(yóu)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走。听到的人不相信,偏叫他点上。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见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千载难逢[qiān zǎi nán féng] ,释义:一千年里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千里鹅毛[qiān lǐ é máo] ,释义:比喻礼物轻而情意重。宋黄庭坚《长句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诗:“千里鹅毛意不轻,瘴衣腥腻北归客。”
白面书生[bái miàn shū shēng] ,释义:指年轻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伯乐相马[bó lè xiàng mǎ] ,释义: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 ,释义:《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 意思是说疾病要是深入到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之上、膏(心尖脂肪)之下,那就任何药力都不能达到,因而也难于治好。后用“病入膏肓”形容病情严重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肓(huāng)。
不得要领[bù dé yào lǐng] ,释义:《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zhī)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原意是汉派张骞出使西域,想联合月氏国共同攻打匈奴,月氏没有中肯而明确的答复。后用以指没有掌握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饮鸩止渴[yǐn zhèn zhǐ kě] ,释义:《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喝毒酒来解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不顾严重后果。鸩(zhèn):毒酒。
穷兵黩武[qióng bīng dú wǔ] ,释义: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十分好战。《三国志·吴书·陆抗传》:“穷兵黩武,动费万计。” 黩武:滥用武力。
义无反顾[yì wú fǎn gù] ,释义: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五色无主[wǔ sè wú zhǔ] ,释义: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人人自危[rén rén zì wēi] ,释义: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险。
尸位素餐[shī wèi sù cān] ,释义:空占着职位不做事,白吃饭。《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尸位:有职位不做事。素餐:吃闲饭。
博而不精[bó ér bù jīng] ,释义: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按图索骥[àn tú suǒ jì] ,释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求好马。原作按图索骏。明杨慎《艺林伐山》卷七记载,伯乐有个儿子根据伯乐《相马经》上有关马的描写去寻求好马,结果把一个大蛤蟆当成了马。伯乐知道后讥笑他说:“所谓按图索骏也。” 本比喻拘泥而不能灵活变通(含贬义)。现多用在正面,比喻根据线索去寻找或追究事物。
刮目相看[guā mù xiāng kàn] ,释义:《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意思是离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曾参杀人[zēng shēn shā rén] ,释义:比喻流言可畏。
忧心如焚[yōu xīn rú fén] ,释义:忧愁的心情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惔(tán,火烧)。” 三国魏曹植《释愁文》:“形容枯悴,忧心如焚。”
不因人热[bù yīn rén rè] ,释义: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 ,释义:《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记载,蜀亡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晋都洛阳。司马昭问他:“颇思蜀否?” 他说:“此间乐,不思蜀。” 后泛指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鸟尽弓藏[niǎo jìn gōng cáng] ,释义:比喻事情成功以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见〖兔死狗烹〗。
夜郎自大[yè láng zì dà] ,释义:汉代西南邻国中,夜郎国(在今贵州西部)最大。夜郎国的国君问汉朝使臣道:“你们汉朝大呢?还是我们夜郎国大呢?”(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后来用“夜郎自大”比喻妄自尊大。
开卷有益[kāi juàn yǒu yì] ,释义: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收益。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太宗(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马首是瞻[mǎ shǒu shì zhān] ,释义:士兵看着将帅马头的方向而进退。《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后比喻追随别人来定行止。
百发百中[bǎi fā bǎi zhòng] ,释义:射箭、打枪、打炮等每次都能打中目标。《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后也用来形容料事有充分把握。中(zhòng)。
寸草春晖[cùn cǎo chūn huī] ,释义:唐代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后来用“寸草春晖”比喻父母恩情子女难以报答。
不合时宜[bù hé shí yí] ,释义: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杞人忧天[qǐ rén yōu tiān] ,释义:《列子·天瑞》中说,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无处安身,以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唐李白在《梁甫吟》中用这个典故写出“杞国无事忧天倾”的诗句。后用“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精卫填海[jīng wèi tián hǎi] ,释义:古代神话。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变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想把东海填平。旧时用以比喻有深仇大恨,积极设法报复。后用以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小时了了[xiǎo shí liǎo liǎo] ,释义: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冰山难靠[bīng shān nán kào] ,释义: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十行俱下[shí háng jù xià] ,释义: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博而不精[bó ér bù jīng] ,释义: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无可奈何[wú kě nài hé] ,释义:指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史记·周本纪》:“祸成矣,无可奈何!” 奈何:怎么办。
博士买驴[bó shì mǎi lǘ] ,释义: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如释重负[rú shì zhòng fù] ,释义:好像放下了一副重担子。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穀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释:放下。重负:重担。
不伦不类[bù lún bù lèi] ,释义: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翻译如果不顾本国语言的特点,死抠原文字句,就会弄出一些~的句子来,叫人看不懂。
不知所云[bù zhī suǒ yún] ,释义: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原意是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现多用来形容言语杂乱或不着边际。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 ,释义: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一事无成[yī shì wú chéng] ,释义: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惊弓之鸟[jīng gōng zhī niǎo] ,释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某种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东施效颦[dōng shī xiào pín] ,释义: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姿态很美,也学她的样子,却丑得可怕(见于《庄子·天运》)。后人把这个丑女人称作东施。“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分崩离析[fēn bēng lí xī] ,释义: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不可收拾。《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分崩:分裂。离析:涣散。
白头如新[bái tóu rú xīn] ,释义: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万死不辞[wàn sǐ bù cí] ,释义: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不可多得[bù kě duō dé] ,释义: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释义: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 ,释义:古代齐国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的乐队里充数。见《韩非子·内储说上》。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用作自谦的话。竽:古代管乐器。
拔帜易帜[bá zhì yì zhì] ,释义: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 ,释义:一水相隔,如同衣带那样窄。比喻双方离得很近。《南史·陈后主纪》:“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 ,释义:古代齐国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的乐队里充数。见《韩非子·内储说上》。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用作自谦的话。竽:古代管乐器。
按部就班[àn bù jiù bān] ,释义:晋陆机《文赋》:“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指文章结构、选词造句合乎规范。现指按照正常的条理、步骤去做。有时也指拘泥陈规,缺乏创新精神。
揠苗助长[yà miáo zhù zhǎng] ,释义: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上》)。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
一网打尽[yī wǎng dǎ jìn] ,释义:比喻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一个也不漏。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四:“刘待制元瑜既弹苏舜钦,而连坐者甚众,同时俊彦为之一空。刘见宰相曰:‘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尸居余气[shī jū yú qì] ,释义:余气:最后一口气。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
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 dǒu] ,释义:形容文才非常高。见〖八斗才〗。
伯乐相马[bó lè xiàng mǎ] ,释义: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不拘一格[bù jū yī gé] ,释义: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文艺创作要~,体裁可以多样化。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释义:1.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2.处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坐井观天[zuò jǐng guān tiān] ,释义: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一叶障目[yī yè zhàng mù] ,释义:一叶蔽目。
东郭先生[dōng guō xiān sheng] ,释义:明马中锡 《中山狼传》中的人物。赵简子到中山地方打狼,为民除害。狼中箭逃跑,求救于东郭先生。东郭先生 千方百计地救了狼,结果几乎为狼所害。后借指那些对恶人讲仁慈的糊涂人。
鱼目混珠[yú mù hùn zhū] ,释义: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木人石心[mù rén shí xīn] ,释义: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百发百中[bǎi fā bǎi zhòng] ,释义:射箭、打枪、打炮等每次都能打中目标。《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后也用来形容料事有充分把握。中(zhòng)。
画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释义:《战国策·齐策二》记载,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先画成,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 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它添上脚呢?” 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后用“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请君入瓮[qǐng jūn rù wèng] ,释义:《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记载,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问周兴,周兴还不知道。来俊臣问周兴:“犯人不肯认罪怎么办?” 周兴说:“这个好办,拿个大瓮,周围用炭火烤,把犯人装进去,什么事他会不承认呢?” 来俊臣叫人搬来一个大瓮,四面加上火,对周兴说:“我奉命来审老兄,请兄入此瓮吧。” 周兴吓得连忙叩头认罪。后来比喻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
奉公守法[fèng gōng shǒu fǎ] ,释义:奉行公事,遵守法令。指以公事为重,不徇私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 平。”
下车泣罪[xià chē qì zuì] ,释义: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不寒而栗[bù hán ér lì] ,释义: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栗:发抖。
买椟还珠[mǎi dú huán zhū] ,释义:《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有个楚国人把珍珠装在木匣子里,到郑国去卖。有个郑国人认为匣子漂亮,就买下木匣,把珍珠退给了卖主。比喻取舍不当,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椟(dú):木匣子。
评论